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
查看(865) 回復(0)
ruier123
  • 積分:12839
  • 注冊于:2014-05-29
發(fā)表于 2015-11-24 13:04
樓主

西南大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一級學科名稱

  
  教育學
  
  


業(yè)

  
  教育技術學
  
  


業(yè)

  
  040110
  





一、學科(專業(yè))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研究方向名稱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1
  
  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
  
  深入了解國內外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發(fā)展概況、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借鑒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對教育技術學及教育實踐中的問題進行跨學科研究,新媒體技術促進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是教育技術學與民族教育學學科交叉的重要生長點,本研究方向的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新媒體技術在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作用、方式以及數(shù)字化民族文化資源平臺的設計與開發(fā)研究;
  2、新媒體技術促進民族教育優(yōu)先、均衡發(fā)展的策略和機制研究;
  3、數(shù)字化民族傳統(tǒng)文化轉換為學校教育資源及其教學策略研究。
  
  張詩亞(博導)
  羅江華
  
  2
  
  新媒體技術與未來教育
  
  本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新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以及新媒體技術支持的未來教育形態(tài)開展前瞻性和應用性研究。具體研究內容包括:
  1. 各種新媒體的教育功能和組合應用技術研究;
  2. 各種新型數(shù)字化視聽教材的設計、制作、評價、使用技術研究;
  3. 運用新媒體技術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4. 新媒體技術支持下的未來教育形態(tài),例如移動學習、智慧學習環(huán)境、云教育等。
  
  

  奚曉霞
  
  3
  
  網絡與遠程教育
  
  本方向以面向在校學生的網絡教育和面向校外學生的遠程教育為研究對象,圍繞網絡與遠程教育的一般原理、支撐技術和實踐環(huán)境,著重研究網絡教學環(huán)境、新型支撐技術、網絡學習評價和相關理論。
  研究選題一般來源于網絡與遠程教育實踐,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對實踐工作起到借鑒和指導作用。
  
  廖伯琴(博導)
  劉革平
  
  4
  
  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
  
  本研究方向的主題是在現(xiàn)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綜合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高級數(shù)據(jù)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現(xiàn)代通訊技術等,構建通用的信息化教育支撐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教學資源高效開發(fā)、組織、調度與管理,從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規(guī)模地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 基于電子學檔的教學資源庫管理系統(tǒng)研究;
  2. 多向互動與合作學習支持系統(tǒng)構造研究;
  3. 網絡教育軟件開發(fā)模式及開發(fā)工具研究;
  4. 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創(chuàng)設支持自主學習、實踐教育的功能環(huán)境研究等。
  
  

  

二、培養(yǎng)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yǎng)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本專業(yè)培養(yǎng)具有扎實的教育技術學基本理論功底,能創(chuàng)造性地獨立解決與本學科有關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教育技術學科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表現(xiàn)在:掌握與教育實踐和改革密切相關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知識;具有參與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xiàn)代化改革的能力;具有承擔或完成相關科學研究課題的能力;掌握一門外語,能夠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yè)的外文文獻資料;能勝任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職能部門的教學科研、媒體開發(fā)與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
  應修學分:  
32學分
  其中
必修:24
學分(含必修環(huán)節(jié)4學分)
  選修不低于:8
學分
  

  


三、課程設置(包括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等必修環(huán)節(jié))

  

類型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含中英文)

  
  

開課學期

  
  

學時

  
  

學分

  
  

任課

  

教師

  
  

考核

  

方式

  
  

備 注

  
  必修課
  
  公共課
  
  

11000001001

  
  第一外國語
  
  

1

  
  

90

  
  

3

  
  外國語學院
  
  考試
  
  

  
  

110000020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1

  
  

36

  
  

2

  
  馬克思主義學院
  
  考試
  
  

  
  

11000002004

  
  自然辯證法概論
  
  

1

  
  

18

  
  

1

  
  馬克思主義學院
  
  考試
  
  

  
  平臺課
  
  

11040100001

  
  教育基本理論專題研究
  
  

1

  
  

60

  
  

3

  
  教育學部
  
  考試
  
  

  
  

11040100002

  
  教育研究方法論
  
  

1

  
  

60

  
  

3

  
  朱德全等
  
  考試
  
  

  
  專業(yè)課
  
  

11040110001

  
  中外主文獻研讀
  
  

2

  
  

36

  
  

2

  
  


  
  


  
  

  
  

11040110021

  
  教育技術學原理
  
  

1

  
  

54

  
  

3

  
  


  
  

考試

  
  

  
  

11040110022

  
  現(xiàn)代教學傳媒技術
  
  

1

  
  

54

  
  

3

  
  


  
  

考試

  
  

  
  

  

  

  
  

11040110051

  
  網絡與遠程教育研究
  
  

2

  
  

36

  
  

2

  
  

劉革平

  
  

考查

  
  

  
  

11040110055

  
  民族文化的數(shù)字化展示與傳播
  
  

3

  
  

36

  
  

2

  
  

羅江華

  
  

考查

  
  

  
  

11040110056

  
  信息技術與教育研究
  
  

2

  
  

36

  
  

2

  
  

羅江華

  
  

考查

  
  

  
  

11040110053

  
  傳播理論與實踐研究
  
  

2

  
  

36

  
  

2

  
  

奚曉霞

  
  

考查

  
  

  
  

11040110002

  
  Web信息處理技術
  
  

1

  
  

36

  
  

2

  
  

周竹榮

  
  

考查

  
  含實踐環(huán)節(jié)
  
  

11040110005

  
  學習科學與技術
  
  

2

  
  

36

  
  

2

  
  


  
  

考查

  
  

  
  

11040110004

  
  信息化教學系統(tǒng)設計
  
  

1

  
  

36

  
  

2

  
  


  
  

考查

  
  

  
  

11040110003

  
  泛在學習系統(tǒng)研究
  
  

2

  
  

36

  
  

2

  
  


  
  

考查

  
  

  
  

11040100003

  
  教育心理學進展
  
  

2

  
  

36

  
  

2

  
  

導師組

  
  

考查

  
  

  
  

11040110057

  
  E-learning標準化研究
  
  

2

  
  

36

  
  

2

  
  


  
  

考查

  
  


  
  

11040110054

  
  智能教學系統(tǒng)
  
  

2

  
  

36

  
  

2

  
  


  
  

考查

  
  


  
  

11040110006

  
  影視人類學
  
  

3

  
  

36

  
  

2

  
  


  
  

考查

  
  


  
  

11040101062

  
  西南民族文化與歷史
  
  

2

  
  

36

  
  

2

  
  

蔣立松

  
  

考查

  
  

  
  

11040101061

  
  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及流派
  
  

3

  
  

60

  
  

3

  
  

蔣立松

  
  

考查

  
  

含實踐環(huán)節(jié)

  
  

11040101059

  
  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2

  
  

36

  
  

2

  
  

王曉燕

  
  

考查

  
  


  
  

110401Z2022

  
  民族文化與教育
  
  

3

  
  

60

  
  

3

  
  

王曉燕

  
  


  
  


  
  

11040101055

  
  中國教育經典名著選讀
  
  

2

  
  

36

  
  

2

  
  

陳薈

  
  

考查

  
  


  
  

110401Z2021

  
  民族教育理論
  
  

2

  
  

36

  
  

2

  
  

陳薈

  
  

考查

  
  


  
  

11040102025

  
  科學教育概論
  
  

2

  
  

60

  
  

2

  
  

廖伯琴

  
  考查
  
  

  
  

01040120051

  
  科學教育課程研究
  
  

2

  
  

40

  
  

1

  
  

廖伯琴

  
  考查
  
  

  
  

11040102066

  
  科學教育專題研討
  
  

2

  
  

40

  
  

2

  
  

廖伯琴

  
  考查
  
  

  
  

11000000040

  
  計算機應用基礎
  
  

2

  
  

36

  
  

2

  
  

研究生院

  
  

考試

  
  

本專業(yè)免修

  
  

11000000051

  
  SPSS在統(tǒng)計分析中的應用
  
  

2

  
  

36

  
  

2

  
  

研究生院

  
  

考查

  
  公共選修課
  
  

其它必修環(huán)節(jié)

  
  開題報告
  
  

3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xù),向培養(yǎng)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20
  
  


  
  


  
  

2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yǎng)單位核查
  
  實踐活動: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2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培養(yǎng)單位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fā)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4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xù),向培養(yǎng)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專業(yè)英語
  
  

1

  
  


  
  不計學分
  
  

  
  多媒體技術
  
  

1

  
  


  
  不計學分
  
  

  
  廣播電視編導
  
  

2

  
  


  
  不計學分
  
  

  
  教育心理學
  
  

2

  
  


  
  不計學分
  
  

  
  

  
  


  
  


  
  不計學分
  

注:1.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開設。
2.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yǎng)方案者應在專業(yè)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必修環(huán)節(jié)在研究生畢業(yè)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yǎng)方式與方法

  培養(yǎng)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jiān)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yǎng)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yǎng)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所在培養(yǎng)單位備案。
  2.主文獻研讀
  在開題報告前認真研讀本學科專業(yè)主文獻,填寫主文獻閱讀報告記錄,提交導師審核。
  3.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培養(yǎng)單位根據(jù)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yǎng)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4.學術活動
  碩士生應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在學習期間(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須參加學術活動不得少于5次。應填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提交導師審查。
  5.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實踐,碩士研究生可任選其中一項實踐。在完成實踐活動后應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fā)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提交導師審查簽字。
  6.中期考核
  根據(jù)本單位研究生規(guī)模和學科點現(xiàn)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單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A、考核在培養(yǎng)單位統(tǒng)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yè)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培養(yǎng)單位(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yè)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guī)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結果分3種流向:
  a)
碩-博連讀: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guī)定。
  b)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xù)完成碩士學業(yè)。
  c)
中止學業(yè):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xiàn)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xù)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學業(yè),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發(fā)給相應證書。
  7.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畢業(yè)與畢業(yè)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要求本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科研達到以下要求:
  (1) 參與導師(或導師組成員)主持的一項科研課題的研究;
  (2) 原則上公開發(fā)表一篇中文核心期刊(含)以上的學術論文;
  (3) 在培養(yǎng)單位公開作一次學術報告;
  (4) 一般在第二學年上期末或下期開始確定選題并以開題報告形式作選題論證;
  (5) 碩士學位論文要求在本專業(yè)內具有創(chuàng)新性或新見解,具有較高的學術起點。
  

  
  畢業(yè)與畢業(yè)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yè)條件、畢業(yè)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畢業(yè)條件:
  在學校規(guī)定年限內,按培養(yǎng)方案的規(guī)定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huán)節(jié),成績合格,完成畢業(yè)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者,準予畢業(yè)。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yè)優(yōu)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yǎng)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zhí)崆爱厴I(yè),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zhí)崆爱厴I(yè)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yōu)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yōu)秀研究生;
  2.人文社會學科類在申請畢業(yè)答辯前公開發(fā)表屬于畢業(yè)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類學術論文,自然科學類在申請畢業(yè)答辯前公開發(fā)表屬于畢業(yè)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1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fā)文公布為準。
  畢業(yè)論文基本要求:
  內容要求:選題有學術和社會意義;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了解與論文相關的前沿研究動態(tài);研究主題明確、問題集中、論證嚴密可靠、有明顯的專業(yè)特色、有新見解。
  技術規(guī)范要求: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shù)據(jù)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shù)據(jù)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guī)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tǒng)、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千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xié)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學術水平、創(chuàng)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fā)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fā)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tǒng)完整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guī)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shù)據(jù)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shù)據(jù)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guī)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tǒng)、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xié)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zhí)行。
  






七、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列出本學科專業(yè)的必讀文獻,不夠可另附頁)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

  
  

作者、出版單位及年月

  
  1
  
  《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
  
  []加涅著  皮連生等譯
  
  2
  
  《教學設計原理》
  
  []加涅著  皮連生等譯
  
  3
  
  《信息化教育概論》
  
  南國農主編
  
  4
  
  《劍橋學習科學手冊》
  

  
  R.基思·索耶(R.Keith  Sawyer) (編者), 徐曉東 (譯者)
  
  5
  
  《教學媒體與技術》
  
  Robert  Heinich等著
  
  6
  
  《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
  
  施良方
  
  

  
  《學習論》
  
  施良方
  
  7
  
  《學習與發(fā)展》
  
  林崇德
  
  8
  
  《學習環(huán)境的理論基礎》
  
  鄭太年,任友群(譯)
  
  9
  
  《國際遠程教育研究》
  
  丁新
  
  10
  
  《理解媒介》
  
  麥克盧漢
  
  11
  
  

《教育的生機——論崛起的教育技術》

  
  張詩亞
  
  12
  
  

《震蕩與變革—20世紀的教育技術》

  
  張詩亞、周誼
  
  13
  
  

《強化民族認同——數(shù)碼時代的文化選擇》

  
  張詩亞
  
  14
  
  

《惑論——教學認知突變論》

  
  張詩亞
  
  15
  
  

《西南民族教育文化溯源》

  
  張詩亞
  
  16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Third Edition)
  
  Edited by  J.Michael Spector, M.David Merrill, et al.
  
  17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aul  Saettler
  
  18
  
  Classical Writings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Donald P.  Ely &Tj Plomp
  
  19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The Definition and Domains of the Field
  
  Barbara B.  Seels, Rita C. Richey
  
  20
  
  Trends and Issu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Robert A. Reiser,  John V.
   Dempsey
  
  21
  
  Psychology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 ,3rd Edition
  
  Marcy P.  Driscoll
  

  
  22
  
  《教育研究》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23
  
  《電化教育研究》
  
  西北師范大學
  
  24
  
  《中國電化教育》
  
  中央電化教育館
  
  25
  
  《開放教育研究》
  
  上海廣播電視大學
  
  26
  
  《遠程教育雜志》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
  
  27
  
  《中國遠程教育》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28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清華大學
  
  29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
  
  30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Rout ledge  Journals, Taylor & Francis LTD
  
  31
  
  Computer & Education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32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s LTD
  
  33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pringer
  

  
  3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pringer
  

  
  3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I In Education
  
  IOS Press.
  
  36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INC.
  
  37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IEEE  Computer Soc, Learning Technology Task Force
  
  其它說明:
  同等學力人員需要選修三門本科主干課程,具體課程選擇由學科帶頭人根據(jù)研究方向進行確定。
  

  

回復話題
上傳/修改頭像

185+115等于多少?

考研論壇提示:
1、請勿發(fā)布個人聯(lián)系方式或詢問他人聯(lián)系方式,包括QQ和手機等。
2、未經允許不得發(fā)布任何資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廣告信息。
3、如果發(fā)布了涉及以上內容的話題或跟帖,您在考研網的注冊賬戶可能被禁用。

網站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廣告業(yè)務 | 幫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考研網-聯(lián)系地址:上海市郵政信箱088-014號 郵編: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