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歷年試題
查看(4333) 回復(1) |
|
|
發(fā)表于 2010-12-22 23:43
樓主
西方經濟學2004試題
一.比較并解釋概念 1.市場機制與市場失靈 2.私人物品與公共物品 3.壟斷市場與競爭市場 4.基數效用與序數效用 5.摩擦失業(yè)與結構失業(yè) 6.名義GDP與實際GDP 二.判斷正誤 1.規(guī)模經濟和規(guī)模不經濟的存在使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通常呈先降后升的U型。 2.當某一物品的價格上升時,消費這種物品的邊際效用就減少了。 3.邊際產量增加使總產量增加,邊際產量減少使總產量減少。 4.兩家企業(yè)都違約的情況可能是納什均衡,也可能不是納什均衡。 5.廠商絕不可能在需求的價格彈性小于1的時候定價。 6.對一個經濟社會而言,生產可能性邊界是不會變化的。 7.壟斷競爭條件下的配置效率不如完全競爭的原因在于產品差別的存在。 8.均衡國民收入就是潛在國民收入。 9.現實GDP限為實際的GDP。 10.充分就業(yè)并非人人有工作。 三.簡答題 1.機會成本與選擇之間的關系。 2.為什么利率下降時,資本的需求量增加? 3.勞動對資本的邊際替代率的含義是什么? 4.為什么處于寡頭壟斷市場中的企業(yè)間相互依存? 5.財政政策的內容是什么? 6.簡單敘述擠出效應。 四.計算題 1.假定需求函數為Q=100-2p; (1)寫出總收益函數、邊際收益函數。 (2)在什么價格水平上,需求的價格彈性為零。 2.假定某一壟斷者的需求曲線是Q=53-p,AC=MC=5,問: (1)計算利潤最大化時的價格和產量。 (2)如果是完全競爭市場,產量和價格將是多少? 3.某公司一年開始時的資本存量為10萬美元,資本存量價值的折舊在一年間為12%,該公司在該年內還購置了一臺價值1萬美元的新設備。該公司這一年內總投資為多少?凈投資為多少? 4.在一個封閉經濟中,有如下方程式: Y=C+I+G(收入恒等式) C=100+0.9 當投資I=200億美元,政府購買G=160億美元,稅率t=0.2,問: (1) 當收支平衡時,國民收入為多少?乘數為多少? (2) 假設政府購買G增加到300億美元時,新的均衡國民收入為多少? 五.分析題 1.OPEC-國際石油卡特爾組織,在1972年世界石油供應市場上接近壟斷。需求方面的哪些因素會造成這一壟斷格局的打破?在供給方面的哪些因素能打破這一壟斷格局? 2.經濟增長的源泉及利弊是什么? 西方經濟學2005試題 一. 比較并解釋概念 1. 自由資源與經濟資源 2. 收入消費線與價格消費線 3. 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 4. 靜態(tài)效率與動態(tài)效率 5. 名義GDP與實際GDP 6. 自然失業(yè)與周期性失業(yè) 二. 判斷正誤 1. 當某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絕對值)大于1時,降低銷售價格會使總收益增加。 2. 當需求和供給都增加時,商品的均衡數量可能提高,也可能下降。 3. 競爭型廠商不會因為生產太多而使產品價格下降,因此,在短期內,如果廠商以既定的工廠盡可能多的生產產品,他將得到最大化利潤。 4. 生產函數表現投入品價值與產出品價值的數量關系。 5. 當存在外部效應時,完全競爭市場不能保證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使社會福利趨于最大化。 6. 潛在GDP是最大的GDP。 7. 經濟增長與就業(yè)狀況具有一致性。 8. 政府干預經濟一定能使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 9. 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效果更好。 10. 政府很難同時實現他的宏觀經濟目標。 三. 簡答題 1. 請談談你對經濟學中均衡含義的理解。 2. 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和規(guī)模收益遞增原理是否矛盾,為什么? 3. 什么是消費者剩余?價格變動對其有何影響? 4. 舉例說明正外部效應和負外部效應。 5. 試分析擠出效應。 6. 引起通貨膨脹的誘因有哪些? 四. 計算題 1. 甲公司生產產品A,現價為每個60元,某年的銷售量大約是10000個,但其競爭者乙公司在該年1月份把A產品的價格從每個65元降到55元,甲公司的2月份銷售量跌到了8000個,請問: (1) 甲乙兩公司的A產品的交叉彈性是多少(甲公司A產品價格不變)? (2) 若甲公司A產品的彈性是-2.0,乙公司把A價格保持在55元,甲公司想把銷售恢復到每月10000個的水平,則應降價到多少? 2. 完全競爭行業(yè)中某企業(yè)的成本函數為STC= .假定產品價格為66元, (1) 求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及利潤總額。 (2) 該企業(yè)在什么情況下才會停止生產? 3. 假定某經濟是由三部分構成,消費函數為C=800+0.63Y,投資函數為I=7500-20000r,貨幣需求為L=0.1625Y-10000r,價格水平為P=1,試計算當名義貨幣供給為 =6000億美元,政府支出為G=7500億美元時的GDP,并證明所求的GNP值等于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總合。 五. 論述題 1. 為什么在市場均衡條件下,買者和賣者都獲得了最大化的滿足,同時社會福利最大? 2. 用宏觀經濟學理論分析我國提高銀行利率帶來的效應。 答案 一. 1.自由資源為無代價取得的資源,經濟資源時必須付出代價才能獲得的資源。 2.收入消費線是反應當收入變化時,消費者實現效用最大化時產品消費組合。價格消費線是反應當價格變化時,消費者實現效用最大化時產品消費的組合。 3.經濟利潤是總收益和經濟成本的差額,包含有選擇的含義。會計利潤是總收益和會計成本的差額。 4.靜態(tài)效率一般是指資源的配置效率。動態(tài)效率是考慮了技術進步和生產率的提高,從而更有利于長期提高經濟績效和社會總體效用水平的效率衡量標準。 5.名義GDP是指按當前的價格核算的GDP,實際GDP是指按不變價核算的GDP。 6.自然失業(yè)是指經濟體系中不可抗拒的因素導致的失業(yè),周期性失業(yè)是指總需求不足引起的失業(yè)。 二.1正確2錯誤3錯誤4錯誤5正確6錯誤7正確8錯誤9錯誤10正確 三. 1.均衡是互相對立或聯系的力量在變動中處于相對平衡而部再變動的狀態(tài)。如均衡價格,消費者均衡。是經濟重要的研究方法。 2.不矛盾,因為兩者前提條件不同。 3.是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和實際支付價格之間的差額。價格下降會增加,而價格上升會減少。 4.當私人收益小于社會收益時,產生正外部效應,如教育。 當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時,產生負外部效應,如環(huán)境污染。 5.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導致利率上升從而引起私人投資下降。 6.引起通貨膨脹的因素有需求拉上,成本推進以及混合的原因。此外,貨幣發(fā)行過多及預期也是因素之一。 四. 1.(1)E甲乙={(8000-10000)/10000}/{(55-65)/65}=1.3 (2)-2={(10000-8000)/8000}/△P/P △P/P=-12.5%,所以應降價12.5%,即降價為52.5元。 2.(1)SMC= 利潤最大化時,SMC=P=66,解得Q=6利潤N=TC-TR=176 (2)退出條件是P≤AVC VC= AVC= 求導解極值得出產量Q=3,此時AVC=21,只要價格小于21,企業(yè)就會停止生產。 3.根據產品市場的均衡條件Y=C+I+G,可得IS曲線方程為Y=15800/0.37-20000r/0.37,在名義貨幣供給為6000和價格水平為1的情況下,實際貨幣供給為6000,根據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L=Ms/P,可得LM曲線的方程為:Y=6000/0.1625+10000r/0.1625 由IS曲線和LM曲線聯立得: Y=15800/0.37-20000r/0.37 Y=6000/0.1625+10000r/0.1625 解方程組得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得利率為r=0.05,均衡收入為Y=40000 則C=800+0.63Y=26000 I=7500-20000r=6500 G=7500 C+I+G=40000=Y 這說明所求的GNP值等于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得總合,總收入等于總支出。 五.1、(1)需求曲線得含義,消費者剩余 。2)供給曲線得含義,生產者剩余 (3)只有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相交,商品得需求者和供給者才會同時獲得最大得滿足。 (4)這個交點決定得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之和為最大,所以社會福利最大。 2.我過提高銀行利率得主要目的是降低總需求,抑制通貨膨脹。 ]西方經濟學2006試題 一.比較并解釋概念 1.生產者均衡與消費者均衡 2.風險偏好與風險規(guī)避 3.納什均衡與占優(yōu)策略 4.私人物品與公共物品 5.奧肯定律與菲利普斯曲線 6.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 二.判斷正誤 1.實證分析是以一定得價值判斷為標準得分析。 2.當需求價格彈性大于供給價格彈性時,消費者稅負小。 3.政府最低限價就是使價格低于均衡價格。 4.帕累托改進就是使所有人的狀況變好。 5、生產者有可能在需求價格彈性小的產量范圍內生產。 6.只有寡頭壟斷市場才有同行業(yè)企業(yè)之間的博弈問題。 7.經濟租金是指生產要素得到的報酬超過其機會成本的部分。 8.潛在的國民產出是在現有資源與技術條件下能實現的最大國民產出。 9.自然失業(yè)率是指充分就業(yè)時的失業(yè)率。 10、凱恩斯認為均衡的國民收入便是理想的國民收入。 三.簡述下列各題 1.用圖描述需求價格彈性與廠商銷售收入的關系 2.舉例說明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的區(qū)別 3.比較完全競爭與壟斷競爭市場的廠商長期均衡 4.試闡述交換的帕累托最有條件 5.分析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 6.浮動匯率制度下國際收支逆差如何調整 四.計算題 1.已知消費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為540元,兩商品的價格分別為P1=20和P2=30.該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 ,該消費者每年購買這兩種數量應各是多少?每年從中獲得總效用是多少? 2.已知某壟斷廠商的成本函數是TC= ,反需求函數P=8-0.4Q,求: (1)該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價格和利潤 (2)該商場實現收益最大化時的產量、價格和利潤 3.假設一個只有家庭和企業(yè)的二部門經濟中,消費C=100+0.8Y,投資I=150-6r,實際貨幣供給M=150,貨幣需求L=0.2y-4r(單位:億美元),求: (1)IS和LM曲線方程; (2)求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利率和收入。 五.論述分析題 1.評價以下觀點:“市場機制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的方式”。 2.假設人們的實際貨幣需求量取決于實際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實際收入。即貨幣需求函數可以表示為L=L1(y-t)+L2(r),其中L表示對貨幣的實際需求,Y表示實際收入,t表示凈稅收,r表示利率,使用IS-LM模型分析減稅對總需求的影響。 西方經濟學2007年真題 一、 判斷正誤 1、 固定比例的生產函數表明如果不是按照比例增加各種要素,而是只增加一種要素的投入,則生產函數的產量不變。 2、 等產量線只有在邊際技術替代率為正時,其生產才是有效率的。 3、 吉芬品價格上升時,替代效應為負值,收入效應為正值,且前者作用小于后者。 4、 即使某要素的邊際產量下降,總產量曲線也可能繼續(xù)上升。 5、 由于完全競爭廠商利潤為零,長期內廠商傾向于退出該行業(yè)。 6、 斯威齊模型中成本變動對寡頭壟斷廠商的行為沒有影響是因為需求曲線折曲及其中斷的邊際收益線。 7、 平均成本上升的時候,邊際成本也一定是上升的。 8、 在保險市場上,最愿意買健康保險的人往往正是那些身體狀況最糟糕的人,這被稱作道德風險。 9、 交易性貨幣需求和投機性貨幣需求都是國民收入的函數。 10、 政府在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時,赤子預算引起利率提高會妨礙私人支出,這就是擠出效應。 二、 簡述下列各題 1、 若MU1/MU2不等于P1/P2,消費者該如何調整其消費組合? 2、 請用博弈理論分析卡特爾的合作與非合作。 3、 城市水資源短缺有什么解決辦法? 4、 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有哪些? 5、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三、 計算題 1、 課本118頁第四題 2、 課本257頁第五題 3、 課本511頁第九題 四、 論述題 1、 為什么完全競爭的市場可以實現帕累托效率。 2、 如何理解“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
|
發(fā)表于 2011-05-02 15:00
沙發(fā)
摘錄了~謝謝
|
|
發(fā)表于 2011-05-02 15:00
3樓
摘錄了~謝謝
|
|
發(fā)表于 2011-05-02 15:00
4樓
摘錄了~謝謝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