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大心理學史筆記
查看(1460) 回復(0)
smallbs
  • 積分:157
  • 注冊于:2010-08-11
發(fā)表于 2010-08-23 18:12
樓主
劉學蘭老師的心理學史筆記(00級不完全版)書:高覺敷《西方心理學史》
心理學史(站長注:此筆記所用書與考研要求的參考書并不一致,出題者也非同一人,只可作為參考)
吉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為研究心理學史最著名的兩間大學
第一章  緒論
一、意義與方法
(一)意義:
1、讀史使人明智…借古鑒今,促進心理學的發(fā)展;
2、提高自身的理論的素養(yǎng);
3、培養(yǎng)歷史思維

(二)方法:
1、整體把握;meta元
2、史論結合法“以理論為線索展開的”
3、善于比較分析
(1)、橫向比較分析同一時代
(2)、縱向比較分析不同時代
(3)、同類比較分析同一派別、體系
(4)、異類比較分析不同派別、體系
4、辯證分析法  “兩面看問題”  道家

二、研究對象:研究西方心理學的起源,產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
(一)時限            公元前5世紀——公元5世紀
1、哲學心理學時期     古希臘羅馬—19世紀中葉
在研究方法上有別于心理學,前者為思辯,后者為科學
2、科學心理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
艾賓浩斯:心理學有一段長久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

(二)地域
1、古希臘羅馬:發(fā)源地     
2、歐洲:實驗心理學,現(xiàn)代科學  發(fā)源地
3、美國:當今世界心理學發(fā)展的中心

(三)基本內容:
心理學的性質、對象、方法論、關系
性質: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對方立  主流:科學主義
對象:內容、機能
方法:
(1)實證主義方法論(心理學報 97.1) 使心理學成為一門規(guī)范科學
實證主義科學觀認為,凡可證實的就為科學
1、        強調對象的可觀察性
2、元素主義:把對象分成元素
3、定量性:用數(shù)量化結果來表明結果
4、還原性:用低級過程解釋高級過程
(1)機械還原:還原成計算機程序
(2)生物還原:還原成鼠、小雞
5、方法中心:過分強調方法
比喻:明知鑰匙丟在外面,還回屋子里找,因為屋內有燈
名詞解釋:
person  受社會文化影響的人
human being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

胡塞爾為現(xiàn)象學創(chuàng)始人
(2)現(xiàn)象學方法論(華東師大學報97.4)
1、強調經驗:           一個蘋果放在桌子上

2、如實描述             下面一條更長?No!
3、整體觀               同上,下面一長,把箭頭與直線看成一個整體
4、先質后量
5、問題中心
6、發(fā)展趨勢及科學前途
研究什么才叫科學,要講求一個科學標準(《現(xiàn)代心理學發(fā)展趨勢》——荊其誠)
做與愿望相反的夢為——顯夢                       
想推翻“夢是愿望的滿足”為——隱夢(e.g.弗洛伊德的一個案例)

波普爾認為,科學須有可證偽性
即能被證實,也可給人提供一種證偽的方法才是真正的科學。
如:“某年某月某日會有什么彗星劃過”。
“體型決定氣質,胖的憨厚、瘦的……”
但易證實也易證偽的為沒有生氣的科學,真正有生命力的科學是知道有這么一個證偽其的方法、途徑,但證偽不到。
“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量會減少”不夠科學
“短時記憶的容量為7±2!币自O實驗去證偽或驗證

庫恩:范型論paradigm范試
心理學不可有統(tǒng)一的范型,故很難成為一種科學

悲觀論    樂觀論    待觀論

為什么說心理學仍不是規(guī)范的科學?
①在西方心理史上從未將理論統(tǒng)一起來;
②心理學也沒有一種理論可解釋所有心理現(xiàn)象;
③很多概念是從別的學科轉借過來的。

三、發(fā)展的動力和條件
(一)        兩種觀點
1、偉人說        歷史是由偉人的創(chuàng)造的
2、時代精神說    zeitgeist黑格爾提出
(二)條件
1、社會實踐       影響心理學發(fā)展的根本條件
2、科學發(fā)展水平   直接影響心理發(fā)展水平
3、哲學思想       和科學一樣,重要條件
4、其他條件      “人差方程式”天文學對反應的時的貢獻
政治的規(guī)定可能會對其產生負面影響
發(fā)展的動力為:矛盾
(三)動力:矛盾、對立
①新的實驗結果與原有理論的矛盾
②理論之間的矛盾
對立傾向:
科學與人文   長久的對立
但有一個叫科學人文主義:它是人文主義的 它的目的…它是科學的,它的內容是…手段是…人文是目的,科學是手段,
學術與應用
統(tǒng)合與非統(tǒng)合(整合)心理學一直處于非統(tǒng)合狀態(tài),但從未停止統(tǒng)合心理學。

第二章  西方心理學的起源的與建立

一、哲學的起源         
英國是經驗論的故鄉(xiāng)
法國是唯理論
(一)古希臘羅馬時期    本體論
公元前16世紀——公元5世紀
柏拉圖:“哲學起源于驚奇”
萬物本源的問題“水是萬物的本源”
本源不應是具體可觸的事物,應該是抽象出來的東西,因為世界站在大象背上,大象也站在一個大烏龜背上……(說不完)
“馬車最重要的是哪部分?不是馬,不是車,不是輪子,而是藍圖”前者為具體,后者為抽象出來的東西。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二)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
5世紀——14世紀   中世紀    基督教的神學占統(tǒng)治地位
14世紀—16世紀文藝復興: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時期

(三)近代哲學心理學時期17世紀—19世紀   認知論
直接孕育了科學心理學
對知識經驗的產生感興趣
英國最早進行資產階的革命,到法、德,因為合并的不一樣,思想也有差異。
機械主義:笛卡爾<法>“二元論”p23資產階級進步性、軟弱性、妥協(xié)性的反映
人是機器



總的來說:
1、英國的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  
以經驗為基礎,以聯(lián)想為工具,試圖揭示觀念的形成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
2、法國的感覺主義心理學
重視感覺經驗的作用,重視心理和腦的關系,堅持唯物主義認識論
3、德國的理性主義的心理學       唯心
強調主體先天具有的能動性,忽視了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過分看重理性思維。


①洛克(1632—1704)p28繼承培根,但是向宗教讓步
經驗論:白板說(唯物)(分為外部經驗和內部經驗,實質上是二元論)經驗論
觀念論:簡單觀念的來自感覺、復雜的觀念是簡單的復合
第一性的質:(不徹底的唯物主義)無論感不感知,事物都客觀存在,如形狀
第二性的質:只有人去感知才有的,如氣味,觸感(完全脫離了唯物主義的反映論)
聯(lián)想論通過聯(lián)想將簡單觀念復合成復雜觀念——機械的
1、英國的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  
以經驗為基礎,以聯(lián)想為工具,試圖揭示觀念的形成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
①笛卡爾p20(1596—1650)(唯物+唯心)《形而上學》  
我思故我在
既有聯(lián)想,又有天賦,可放在總體上
反射和反射弧
身心交感論(身和心是不一樣的,但能相互作用)二元論p23
資產階級進步性、軟弱性、妥協(xié)性的反映
天賦觀念論(體現(xiàn)了不徹底的唯物主義)
2、法國的感覺主義心理學p50十八世紀,主要源于英國的洛克
重視感覺經驗的作用,重視心理和腦的關系。堅持唯物主義認識論,但是片面強調感覺的作用,看不到理性認識與感覺之間的差別,把人看作機器,忽視人的主觀能力
…………
3、德國的理性主義的心理學       唯心
強調主體先天具有的能動性,忽視了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過分看重理性思維。從而脫離經驗,陷入思辯。
“客觀唯心”本身是唯心主義
但認為事物是客觀的                                 ——經驗
強調先天所固有的能動性(主體)忽視感覺經驗的作用, ——先驗
過分著重理性思維的作用,從而陷入了思辨

1)萊布尼茲p61(1646—1716)單子論(唯心) 預定和諧說  微覺和統(tǒng)覺p64康德的統(tǒng)覺
反對經驗論,認為人有天賦

2)沃爾夫p65
(1)、第一個以心理學為書名出書的《經驗心理學》和《理性心理學》
(2)、一切心理都是不同程度的理性
如:感覺是一種很模糊的理性,思維則為清晰的
(3)把心理分成“知”與“情”兩大官能
認知    欲求
3)康德p67  唯心
①知、情、意三分法
②唯理論和經驗論的結合
③區(qū)分經驗和先驗的判斷
④統(tǒng)覺原理
4、赫爾巴特p71
①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作為科學的心理學》
②探討了觀念之間的相互作用(融合、復合、抑制、并存)“北大筆記”p5
                         觀念之間無矛盾    有矛盾
③“意識閾”:p73如果要從一個被抑制的狀態(tài)進入意識狀態(tài),必須要跨過一道界線。
“統(tǒng)覺團”:只有與意識中的觀念有關的事物、資料或知識才容易進入意識,為意識所融化。P73
二、科學起源(生理、物理貢獻最大)
(一)古代醫(yī)學中的心理學思理
希伯克拉底    四液說   加倫   四種氣質    氣質學說
(二)天文學  人差方程式
(三)生物學
1、腦機能的研究
①加爾的顱相學p99 承認腦是心理的機能  觀察法
②費盧龍的大腦統(tǒng)一機能說p100          切除法
③布羅卡 言語運動中樞p120             臨床法
④運動、感覺中樞                      電刺激法
⑤核磁共振MRI

2、神經生理學研究p91
①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差異            貝爾—馬戎第p91
②反射運作                            惠特  普洛查斯卡  巴尼斯—荷爾
③認為神經沖動有電的性質              伽伐尼   歐姆   法拉第
④對神經沖動傳導速率的研究            赫爾姆霍茨
⑤神經有其特殊性質(神經特殊能說)    約翰內斯•繆勒

3、感覺生理學的研究

(四)物理學   
通過生物學為中介,影響心理學——間接
直接與心理學結合為心理物理學——直接
韋伯:  韋伯定律p112
提出第一個心理方面數(shù)量化法則的人
費希納:本來1860定為心理學的誕生之年   費希納為創(chuàng)建者
1860出書《心理物理學綱要》——萬物有靈論

三、實驗心理學的建立
為什么實驗心理學會在德國誕生而非英法?p14&p115
①社會歷史條件,德國落后于英、法,迫切需要發(fā)展科技
②對科學的觀念、思考、德國人心思細密、嚴謹;消除成見,認為科學可以研究心靈
③生物科學的發(fā)展
赫爾姆霍茨、韋伯、費希納、約翰內斯•繆勒
馮特只能稱為建立者,而不是創(chuàng)造者
第三章        馮特與實驗心理學的建立p120  維護帝國主義
一、生平(1832年—1920年) Wundt         反對靈魂實體,也反對物質實體
(一)、童年
(二)、大學        本來上醫(yī)學院讀醫(yī),后轉生理學,得博士學位
(三)、在海得堡大學任教——作為生理學家,1857—1874為實驗心理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生理心理學原理》1863
(四)1875年,學術生涯發(fā)生了變化,Wundt到萊比錫大學(第一個心理學圣地)任教
1875—1920——作為心理學家
1879      ——建立實驗室
1881      ——創(chuàng)辦心理學刊物《哲學研究》
1889      ——萊比錫大學校長
(五)1880—1891——作為哲學家,(也做心理研究,只是把重點放在哲學上)
《哲學體系》1889
行為主義——跳出來研究行為    |                              
精神分析——跳進去研究潛意識  |Wundt研究意識層面——內容心理學   

           “北大筆記”p7
馮特的體系:p125   間接經驗    ——   自然                 科學
                            |                     |
    科學——經驗                  物質構成與組合           實驗法
                                        |                     |
                   直接經驗    ——      心      理       學
                                        |                     |
                                       意識內容          實驗內省法
                                     |           |          (p128)
         文化產品分析   ——    高級              低級
                                  |                  |
                            民族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二、心理學體系(見上圖)(英國聯(lián)想主義和德國理性主義的結合p192)康德的統(tǒng)覺原理
(一)、心理學的科學觀
與哲學:相互獨立,但仍存在聯(lián)系
與生理學:“身心平行論”常常不能自圓其說,有很多實驗都是做到身心有聯(lián)系。
心理學的應用性:純學術性的研究,在實驗室研究、解決最基礎的心理問題。

(二)、對象——意識內容(直接經驗)
(三)、任務
①、心理元素的分析,最基本的元素是什么?
兩種基本的元素:感覺與感情,其它的內容都是由這兩元素以不同方式組合的。
感覺的復合成了觀念,感情的復和成了情緒
把知覺看成一種觀念
②、心理元素的組合,如何組合?
聯(lián)想:被動,如融合、復合。見到一事物立刻想到某件事p128
統(tǒng)覺:主動,如關聯(lián)、比較、綜合、分析
組合的基本規(guī)律
創(chuàng)造性綜合            整體大于個體之和        1+1>2
心理關系原則        強調心理是整體,單獨的東西要放在整體上看作用。
心理對比原則

(四)、方法:實驗內省法
觀察者用精確的實驗來控制內省
我聽見了老師的聲音——我感到耳膜的振動,
我看見了粉筆盒——我看見了一個什么形狀,顏色的盒子。
難以把觀察對象與觀察者區(qū)分開來。

P137缺陷:主觀性大:如觀察自己的憤怒——那時已叫回憶,主觀性大
實驗困難
內容局限
文化產品分析        類似于文化學的研究。
三、貢獻:“三立”p135
學科獨立,體系創(chuàng)立,隊伍建立
缺陷        
①、把經驗分成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②、研究范圍廣泛,一些閃光點沒有深入研究
③、研究方法規(guī)定在實驗內省法,造成了許多局限
④、認為心理學不需應用,不應用那用來干什么呢?

第四章        意動心理學

一、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從經驗的觀點看心理學》《論心理現(xiàn)象的分類》p159
Brantano   1838—1917
(一)、對象                act(心理的活動,意識的活動)p160
馮特把經驗分成  直接經驗:如看到的花
                       間接經驗:如實際的花
Brontano進一步將意識分成內容與動作
心理內容——看到的花
心理動作——看到的過程 如:看“兩可”圖形,本來看到少女,試圖看到老婦,則需動作的改變后變成機能的概念。
(二)、方法

反。簉etrospection(對應于馮特的內省)對剛剛過去的仍留在記憶中的心理活動進行觀察。Brontano認為內省是不可能的,如內省憤怒……觀察別人

(附:內。篶ntrospaction對正在進行的心理活動進行觀察)

(三)、評價:
1、提出內容和意動的對立,使心理學從一開始就有兩條不同的發(fā)展道路;
2、        把心理的內容與客觀現(xiàn)實混為一談,把它們無本質區(qū)別地混合起來(Brontano與馮特都為主觀唯心主義者。馮特也把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的東西統(tǒng)稱為經驗,動作所涉及的對象就是內容)


心理學史上的6大對立:
對立1、內容——意動
對立2、構造——機能
對立3、格式塔——行為主義
對立4、格式塔——構造主義
對立5、行為主義——構造主義
對立6、行為主義——本能心理學






笛卡爾(法)                                    洛克(英)
   |
   |
萊布尼茨(內省、統(tǒng)覺)——           經驗主義                 霍布斯
                          |
沃爾夫    |                       |
          |                       | p65
        康德  赫爾巴特(意識閾) |
德國理性主義|                |       法國感覺主義          英國聯(lián)想主義
            |                |
費希納              |
                    |
  馮特(內容心理學)————              布倫塔諾(意動心理學)
p171
                        (二重心理學)
安吉爾 卡特爾 霍爾 鐵欽納 屈爾佩……胡塞爾 斯頓夫 麥農—厄梭費爾  沃德 弗洛伊德
機能主義         (構造主義)     靠攏                               (精神分析)

動物心理學

哥倫比亞的機能主義p10

華生(行為主義)1913               韋德海默    苛勒   考夫卡         麥獨孤
                              (格式塔)1912                     (本能心理學)



二、形質學派p162        1890—1900        麥農、厄棱費爾、威塔塞爾

(一)、主要觀點
1、形質不是感覺的復合,而是一種新的屬性。
基素:                               線數(shù)
  |
基體:如正方形               圖畫本身
  |
形質:                                   概念(正方形)是一個新元素

三個不同的基體,但是同一形質
強度、性質完成相等的,按馮特觀念,因只看到一個整體
先看整體,(正方形)所以把形質看成也是一個元素。


2、形質的形成——意動“兩可”
(二)、評價
(1)批判了元素主義,促進格式塔的發(fā)展。
(2)僅僅提出了形質的概念,但沒有解釋它為什么從意動產生(格式塔后來解決了,人有完形的傾向)

三、二重心理學p167
(一)、符茨堡學派
無意象思維        馬爾比的判斷研究
(二)、屈爾佩的二重心理學
發(fā)現(xiàn)了馮特的缺陷
內容機能
1、兩者在生活經驗中是不同的,有些事物(夢)有內容無機能;有些(注意和期望)有機能無內容。P172
2、有時內容變而機能不變,有時機能變而內容不變,產生二者獨立的變化。P172
3、從分析角度看,內容在意識內可進行分析,但機能不容易分析,因分析只可改變機能而不能改變內容。
4、有各自的規(guī)律,內容是聯(lián)合、混合、對比、刺激和感覺器官的關系及一般的心理關系。機能:一些非意象,類似意動的因素。

第五章        構造主義與機能主義p192
一、歷史背景       主要針對機能主義
(一)、美國的時代精神——實用主義
James                有用的就是真理
杜威             真理就是工具

(二)、進化論的傳播
適者生存——典型的美國色彩
達爾文的進化論變成了真理

二、構造主義心理學

(一)鐵欽納生平(1867—1927)p195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馮特一樣
整體體系與馮特沒什么關系
1、對象:經驗(依賴于人的經驗,即馮特的直接經驗)
把經驗過程與對象區(qū)分開來
刺激錯誤:不要把心理過程同被觀察的對象相混淆p196
我覺得路不平:我覺得腳哪部分壓力大,哪部分壓力小。
2、方法:實驗內省
被試是一個不偏不差,客觀的觀察機。
3、任務:元素分析、組合
4、功用:純科學          不應關注在“有什么用”應“發(fā)現(xiàn)心理事實”
5、身心平行論        但又承認神經過程是心理的條件

(三)批評
①、內省法批評
②、元素分析法批評
③、心理學狹隘定義批評

(四)貢獻
①充當了一個比馮特更好的靶子。
②堅持了實驗的方向(心理學要靠實驗才能發(fā)展)

James  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家
三、實用主義心理學(啟發(fā)了機能主義)
(一)James生平           1842—1910    Willial        James哥哥
                                                                 Hanry           James弟弟
1890《心理學原理》很成功的著作         
1907《實用主義》
James從不做實驗,但承認心理學要靠實驗,也鼓勵別人做實驗。
“意識流”來自以上1890《心理學原理》
……文章,想到哪寫到哪,無標點,無完整情節(jié)

(二)理論體系
1、心理的適用性、目的性、有用性
2、對象:心理生活(整體經驗)
意識流
意識的5個特點:“北大筆記”p9
①、意識是私人具有的
②、意識是常變的,不能重復某個心理過程
③、意識是連續(xù)不斷的實體狀態(tài)、過渡狀態(tài)。
④、意識必定有它自身以外的對象
⑤意識還有選擇性
生活是一種流動的、變化的、整體的經驗。

3、方法:p204實驗法、內省法(與馮特無什么差異)、比較法。
比較法:推動了各種應用心理學領域的發(fā)展。

4、情緒理論                詹姆斯——蘭格理論
因流淚而傷心(情緒是對心理過程的感知)基礎看到情緒與生理變化的關聯(lián),生理條件是情緒產生的.
現(xiàn)在也有用到,如放松肌肉來調節(jié)緊張情緒。
5、本能與習慣:
①、人的很多行為是被本能所推動的,本能也是在不斷變化的。
②、把習慣和本能聯(lián)系起來,先天的習慣是本能,教育形成的習慣是理性
6、自我理論
經驗自我(相當于客我)物質自我——新屬、財產、我的身體、衣服me mine
社群自我——社會地位、角色。
精神自我
純粹自我
自尊=成就÷抱負
恰當?shù)慕档捅ж撍侥芴岣咦宰、自信——詹姆?br /> 詹姆斯是作為個人為心理發(fā)展做出貢獻的。
美國心理學之父——詹姆斯
最著名的概念為“意識流”,就像提到馬斯洛就想到“需要層次理論”。

四、機能主義心理學p205   其中的兩個學派都有擺脫意識的傾向
(一)芝加哥學派(狹義的機能主義)以安吉爾為首
提出了機能主義的原理
哥倫比亞學派(廣義的機能主義)
研究個別差別、心理測驗,范圍廣,重應用,擺脫意識、內省
(二)體系
1960年  安吉爾p207<芝加哥>
明確了三點:
①、機能主義是心理操作心理學
②、機能主義是關于意識的基本效用的心理學
③、機能主義是研究心物關系的心理學,就是探討有機體和環(huán)境的整個關系的心理學
(為了和鐵欽納的構造主義區(qū)別開來)
無論他們如何爭論,他們都是共同研究意識的心理學,后而的理論就不研究意識,認為意識是內部的,行為主義于是也不研究意識,而研究行為。

第六章        行為主義和新行為主義
一、歷史背景和思想淵源
(一)社會背景   帝國主義  提高生產率
(二)思想淵源   進化論
1、哲學背景             客觀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p257的傳統(tǒng)影響思想界。英國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
2、心理學背景        1、 機能主義是行為主義的父親,行為主義的反叛是它拋開了意識。
2、動物心理學        對行為主義的產生起了直接的作用。
達爾文、摩爾根(吝嗇律)p255:
吝嗇律:如果一個動物的行為可用一個低級的心理過程來解釋,就不必用一個高級的心理過程來解釋。
華生也認為能夠用學習投入量來解釋外界刺激,就不要用抽象的學習動機來解釋。
真正的動物研究的第一人:桑代克p217“試誤說”
學習理論兩大派別:學習聯(lián)結派(受聯(lián)想主義影響) 學習認知派
創(chuàng)始人:桑代克
刺激反應的聯(lián)結加強           認知結構變化
例:一個學生總寫錯一個字,有可能是聯(lián)結不夠,可讓其抄幾遍,但也可能是自身成長受到障礙,罰寫只會增加這種恐懼感,痛苦(效果律)   學習遷移理論
桑代克的畢業(yè)論文《動物的智慧》
3、生理學背景:巴甫洛夫、條件反射
二、華生p251的心理學體系(Watson,1878—1985)《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

心理學的目的——預測和控制行為——環(huán)境決定論
                             |               |
                           對象            性質                  ①觀察法
                             |               |                    ②投射法
                           行為          自然科學——客觀方法——③口語報告法
難點 1、思維  ——          |                |    (反對內省法)  ④測驗法
     2、情緒  ——    刺激——反應——    動作流
   3、人格  ——(肌肉收縮,腺體分泌)
                             |
反中樞說(不承認神經中樞的作用)  思維外周說
否定內省法,卻用語言報告法p260
P256思維——語言——行為(肌肉收縮)
錯在哪里?華生認為語言是行為反應,所以分析語言即分析行為,因為分析行為是客觀的;分析語言也是客觀的;口語報告是語言反應,所以口語報告法是一種客觀方法。P261
語言包括發(fā)聲機制和內涵,口語報告法只是報告過程,但具體的內容從何而來呢?(語言的獲得)
中樞說:思維純屬大腦皮動的活動。
外周說:思想是整個身體的機能。
情緒:  華生認為情緒是遺傳的類型反應?謶郑瑦,憤怒是三種遺傳的情緒。
華生認為人格是人的一切動作的總和,判斷某人的人格是根據(jù)外部表現(xiàn),是習慣系統(tǒng)的產物。
華生與巴甫洛夫的理論、觀點的不同點p262——p263

p261
1、巴:重視動物和人的行為同神經系統(tǒng)的關系。
華:注意肌肉和腺體的生理學而完全忽視大腦皮層
2、巴:人與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雖有聯(lián)系,但也存在本質差別。
華:抹煞人類思維的特點。
3、巴:不否認意識
華:否認意識和主觀世界的存在。
評價:p266  二元論  主觀唯心p259
1、以行為為心理學的對象,消除它主觀性的傳統(tǒng)的特點,而取得其他自然科學所共有的客觀性,從而與自然科學在對象和方法上有了共同語言。
2、使動物心理學在心理學的領域中取得其應有的合法地位。
3、進一步促進心理學的應用。
批評:1、環(huán)境決定論p263充滿矛盾,過于片面,過于激烈
      2、口語報告法,與其初衷矛盾p259

矛盾:理論本身否認本能,另一方面又認為愛、恐懼、憤怒是三種人的本能(華生本人也不愿意用這三個詞,但找不到其他詞代替它們)。
用笨拙的行為主義語言解釋思維。

三、從行為主義到新行為主義的轉變p275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
(一)背景    新實在論
邏輯實證主義:可證實性
哲學:布里奇曼——操作主義p275                         在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
例:手的動作穩(wěn)定性,九洞器,手指能通過的最小直徑的圓。  說中注入操作主義
行為主義自身的發(fā)展的需要。

評論:華生的心理學是沒有心理的心理學。

(二)特征
①、仍然堅持行為在心理學中的中心地位;
②、適當?shù)亟邮芎筒捎昧诵睦韺W的名詞;
③、用比較復雜的公式取代了華生的S-R公式(如S-O-R)
格斯理:聯(lián)想行為主義        學習心理學
托爾曼:認知行為主義
赫爾:  邏輯行為主義
斯金納:操作行為主義。
四、托爾曼p278(1886—1959)的目的性行為主義p281《人類和動物的目的性行為》
其“目的”一詞描述的是客觀的行為,不是主觀的意志
(一)整體行為(受到格式塔的影響):反對華生的分子行為(S-R)
分析包括內部情境和外部情境下的行為
什么叫整體行為?p280
①、指向一定的目的;
②、行為利用環(huán)境的幫助并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
③、對短而易于達到目的的活動比遙遠而困難的活動具有優(yōu)先的選擇性;
④、是可教育變化的。
(二)中介變量
中介變量是與實驗變量(自變量)和行為變量(因變量)相關聯(lián),它中介于實驗變量和行為變量之間。
B=f(S、P、H、T、A)    p282
S—環(huán)境刺激        ,P—生理內驅力 ,H—遺傳,T—過去經驗或訓練,A—年齡
(三)學習理論p284
令每一個行為主義者都重視的領域
1、反應學習、位置學習
3、        潛伏學習

五、Skinner   p301的激進行為主義                 實證主義哲學
也是新行為主義,但與托爾曼的行為主義不同。
現(xiàn)在常用的有Skinner的各種強化
Skinner(1904—1990)
(一)、理論觀        
明確反對所謂的理論和假說,是直接指向赫爾(他從理論出發(fā)……)
單一有機體設計,即他比較重視對個體的研究,不關心平均數(shù),總體等。
(有價值的東西可能會被丟失)
(二)、心理學:描述行為的科學,(在此他比較激進,接近華生),但他又用了“第三變量”的概念。
斯金納箱        操作性行為
(三)、行為原理                操作行為
巴甫洛夫的那種條件反射行為稱為“應答行為”:

條件:1、練習;2、強化(斯金納理論強調強化);3、接近聯(lián)想;4、模仿、觀察
桑代克連接理論:1、練習;2、強化。
格斯理:        3、接近
班杜拉:        4、模仿、觀察

行為主義不同的學習理論是由于不同的側重點,但共同認為刺激一反應的聯(lián)接的增強,只是條件不同。
給予                取消
正強化物          正強化        懲罰
厭惡刺激          懲罰            負強化

(四)、行為原理的推廣與應用
1、教學機器與程序教學
2、社會控制計劃
1、低起點——步子小——多活動——快反饋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安排不好的程序”。
2、體現(xiàn)在他那兩本書中《超越自由與尊嚴》《沃爾登第二》
無論強迫還是誘導都應反對,因為這對人都是不利的。
只研究,部表現(xiàn)——“跳出來”
不僅研究意識,更研究潛意識——“鉆進去”
第七章        古典精神分析p370
古典        自我學派          對自我的強調
                社會文化學派
一、歷史背景
(一)社會條件
帝國主義階段、維多利亞、反對享受、禁欲、歧視女性
思想背景:布倫塔諾(動力觀);萊布尼茨(微覺、統(tǒng)覺)和赫爾巴特(意識閾);叔本華和尼采(反理性)
hysteria        底里
hyster        子宮、希臘語,女性特有的,一方面禁欲,另一方面社會又充滿誘惑,使當時的人心理上受到重重壓力。
(二)、思想背景:萊布尼茲的“微覺”的提出;赫爾巴特“意識閾”:
(三)、醫(yī)學背景p372:精神病理學
醫(yī)生麥斯麥        提出“通磁術”(催眠)
布雷德
二、Freud的精神分析        1895年誕生
(一)生平p377        1856—1939
1、科學準備時期(1873—1886)
Breuer        布羅依爾
2、揭示神經癥時期        安娜        奧        1886—1895
Breuer談話、渲泄法
1895年        合作頂峰《癔癥研究》  

3、1895—1899        Freud的自我分析時期。
4、本我心理學時期中        1900—1914
1900年《夢的解釋》
1907與Jung會面
5、自我心理學時期        1914—1939
人的本能中除了性欲之外,還有別的本能

1、《會飲篇》借阿里斯托芬
2、豪豬距離:人與人之間情感矛盾的存在

(二)、無意識理論p379
1、釋夢
2、自由聯(lián)想
3、日常生活分析,        如失誤

(三)、釋夢p381
凝縮:一個形象是很多事物的綜合
轉移:顯夢的中心不一定是隱夢的中心內容,夢的分析就是要找到隱夢的中心
象征:有固定不變的象征作用,對所有人都一樣。桌子代表女人        手杖代表男人
潤飾:加工,夢是潤飾過的結果,為了“看門人”的檢查而偽裝出來的。
(四)、本能論p386
(五)、人格論p387
“本我”——快樂原則        馬
“自我”——現(xiàn)實原則        駕馬者
“超我”——道德原則
“哪里有本我,哪里就有自我。”
“人認為人類發(fā)展的希望在哪里?”“人類未來的希望就是愛和工作”!ヂ逡恋路e極人性觀。
理想、健全的人性結構:兩頭小,中間大。
自我要同時服侍三個年齡的主人:本我、超我、外部世界
神經癥即為自我在服侍以上三個的主人時出現(xiàn)偏差造成的
“自我心理防御機制”——否認、合理、投射

反向作用:把無意識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沖動轉化為意識中相反的行為。
如:異性交往恐懼
不好評價:
①、治療過程中不即場記錄、事后才回憶
②、方法上,療程長(4、5年,每周3-6次)、成本高。
③、為希特勒發(fā)動戰(zhàn)爭找借口——想用無意識理論解釋一切
阿德勒&榮格最后都與弗洛伊德決裂了。
三、Adler   p390   的個體心理學                Individual         家庭決定人格
研究社會中的個體,所以說是個性心理學更恰當
1870—1937
(一)、生平                                   受叔本華、尼采影響
身體弱,4歲才學走,患過嚴重肺炎
不斷超我自我、自卑、追求成功。
(二)、向上意志(權力意志)p390
人的一切動機都是對優(yōu)越的追求

(三)、自卑感與補償p391
自卑感是行為的一種重要的力量
推(自卑感的作用)拉(向上意志)的作用下生活。
自卑感與自我意識成正比。
補償是對付自卑感的方法
(四)生活風格p392
生活風格為一套生活、行為方式,用以克服現(xiàn)實的,想象中的自卑。
e.g.四肢不發(fā)達
①、鍛煉四肢
②、發(fā)奮學習
創(chuàng)造性自我:一個人按照自己的“生活風格”以決定自己的人格的能力。(主動)

認為“生活風格”在4、5歲之前就有了,與弗洛伊德重視早期經驗的理論相似,但自卑感的補償是真的在4、5歲前開始的嗎?不是,所以這使其理論還不夠完美。
(五)、神經病的理論p394
當自卑感與“向上意志”產生沖突時,“逃避”是方法之一

Freud                                        Adler
行為的原始動力     性本能               向上意志
人格的結構         對立              統(tǒng)一(因為對優(yōu)越感的追求)
人格的發(fā)展       被動受制于早期的經驗     創(chuàng)造性自我
內部沖突的解決途徑     夢、升華           補償
意識重要性           不重要               重要
神經病根源         性欲壓抑             自卑與“向上意志”沖突
缺陷:
①、體系并不是很系統(tǒng)
②、生活風格早期定下來存在局限
③、生活風格與創(chuàng)造性存在矛盾
④、方法論同弗洛伊德,沒有嚴謹?shù)目茖W研究方法
四、Jung  p396   的分析心理學                1875—1961
(一)、生平:
獨創(chuàng)概念:集體無意識,情結、原形
因果性原則:
共時性原則:作為一個整體共同存在,沒有因果之分,強調整體
(二)、libido的實質p397
生命力:心理能量取代libido
幼年:  不是性,而是表現(xiàn)為營養(yǎng)和生長
(三)、人格結構——無意識理論(作為一體來論述)p398
人格:意識、個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
意識、能被個體直接意識到的自我是其核心
個體無意識:來自個體經驗,中心是情結——還可進入意識  本能
集體無意識:通過遺傳得出的,是種族的經驗。原型
自性(Self):自我的本性,整合無意識的力量——將人格的結構整合并加以穩(wěn)定
(四)研究方法
1、詞語聯(lián)想法——反應慢的可能為情結反應詞
第二次反應時變長了,反應同變了,而且前后差異很大,這是與無意識的有關的,也是情結反應詞
現(xiàn)在的測謊儀也運用到詞語聯(lián)想法。

2、釋夢:他更重視夢的背景
如:有人夢到一個農舍,弗洛伊德可能會說是代表女性,Jung則問:由農舍,你想到什么?如果他說是“水”則水為這個夢的背景,或問前些天都夢到什么?不僅要揭示個人無意識,也要揭示集體無意識

3、主動想象法
主動把夢見的第一個場面(如:農舍)繼續(xù)想下去,自由聯(lián)想法不具有主動性,Jung把主動性容入了其中。

(五)性格類型p400
內傾、外傾
思維、情感、感覺、自覺
Freud& Jung比較
Freud             Jung
無意識             重視               重視,也重視集體無意識
行為的原始動力     性欲                         生命力
無意識的內容   個體無意識           個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
研究方法         自由聯(lián)想         詞語聯(lián)想、主動想象
人格結構         對立                      整體(self:自性)
作心理分析的步驟:  1、表白(傾訴)       1、表白;2、解釋
   2、解釋                 3、輔導(教育)
                            4、轉化(人格的轉化)
Jung與Adler方向不同,但都降低了性欲的作用,也強調人格結構是一個整體。
                             自我心理學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發(fā)展              移居美國
                             社會文化學派
一、        自我心理學
(一)、Freud的自我心理學發(fā)展范式
創(chuàng)傷范式——內驅力范式(明確提出本能、性欲)——自我范式(重視自我)(1923)

(二)、安娜
更重視自我的作用,反對伊底對自我的絕對支配作用,自我于本我還是沖突的,自我要不斷防御本我

(三)、哈特曼  《自我心理學與適應問題》1939年
沒有沖突的自我領域。
伊底與自我是人的本能力量,是同時存在的。
自我可以適應環(huán)境,應付生活,是適應而非防御。

(四)、艾里克森 p426 人格發(fā)展的8個階段
《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
他的人格發(fā)展結構是“自我”、“自我同一性”
與弗洛伊德的人格發(fā)展觀的差別:
1、        以自我為核心
2、        把人格的發(fā)展階段擴展到人的整個生命周期

二、        精神分析的社會文化學派p402        背景p404
開端:1941年霍妮成立美國精神分析研究所

(一)、霍妮p411、弗洛姆p416、沙利文p406的理論的主要特征:
1、文化決定論(霍妮)、社會決定論(弗洛姆)
2、重視家庭、童年的影響,但是不接受兒童性欲論
3、在治療神經癥上,抱有樂觀態(tài)度
4、保留了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這使其還屬于精神分析)

主要貢獻:
霍妮——基本焦慮說
沙利文——人際關系
弗洛伊姆——社會潛意識,從社會的角度看精神病的根源
(二)、霍妮的基本焦慮說(成名作:《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 背景:經濟因素使神經癥
1、心理疾病是如何產生的?                                患者增加;弗歧視婦女
孩子出生處于充滿敵意的世界——產生焦慮——產生基本敵意——產生基本安全感
2、神經癥是文化的產物
克服基本焦慮的3種方法:
①        朝向人的運動(愛的需要)
②        背離人的運動(獨立的需要)
③        反對人的運動(權力的需要)
3、理想化的自我意象
(三)、弗洛姆的社會精神分析說(成名作:《逃避自由》)
試圖調和“精神分析”與“馬克思主義”

1、人的心理是由什么決定的——社會經濟制度
2、為什么要逃避自由——現(xiàn)代的社會自由而不安全(其實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愿望的滿足得不到保證=不安全
3、        獲得安全的體制有哪些?
(1)、權威主義e.g.愛和平的人對戰(zhàn)爭狂熱——依附于權威
犧牲自由而換取安全的畸形社會
(2)、社會主義(人本主義)
4、不健康的性格傾向——外部安全感
(1)、接納傾向性——期待外界的援助,尋求被愛
(2)、剝削傾向性——不斷攻擊……
(3)、儲藏傾向性——節(jié)儉,以財富的多少來衡量安全感
(4)、市場傾向性——把自己當作商品
5、健康的性格傾向——生產傾向性(內部安全感)
創(chuàng)造性:通過創(chuàng)造活動

6、如何醫(yī)治病態(tài)的社會?(什么是病態(tài)的社會——自由和安全不能同時得到滿足)
“心理革命”,他認為,只要把病態(tài)社會中的病態(tài)個體都醫(yī)治好了,那么病態(tài)的社會就好了
理想主義   烏托邦   人本主義

第九講 人本主義
一、        興起   美國的五六十年代
(一)、社會背景
1、戰(zhàn)爭
2、戰(zhàn)后美國經濟迅速發(fā)展  社會的菱形結構
3、價值危機感——低級需要滿足后要追求什么?迷惘
(二)、哲學背景——存在主義
(三)、心理學自身的困境
行為主義——第一勢力  精神分析——第二勢力  人本主義——第三勢力
二、        馬斯洛的理論體系
1、        行為主義
2、                             
3、
4、        超個人心理學
(二)、需要層次理論(動機論)
1、似本能特征(介于精神分析的本能論與行為主義的反本能論之間。整合了兩者)
似本能是中性的,甚至是好的,具有跨文化的性質
2、層次發(fā)展
意動需要        認知需要        審美需要


對生存越迫切的追求,需要越不容易消失
越是高層次,自私與無私越是分不開
——無私而獲得快樂——快樂是自私的

3、缺失性動機(意動需要的前4個)VS成長性動機(自我實現(xiàn))

4、超越性動機(比自我實現(xiàn)更高)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總結:

越高層次的需要越容易消失,越脆弱


(三)、自我實現(xiàn)
馬斯洛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優(yōu)良樣品
但是,這種方法的局限是:選擇的樣品是主觀的,所以得出的結論不客觀
e.g.自我實現(xiàn)者有何共同品質?根據(jù)上述方法選了愛因斯坦……但是沒選富蘭克林……
可是,富蘭克林本身可能是自我實現(xiàn)者

為什么不能自我實現(xiàn)?
1、        高層需要是很脆弱的
2、        外部條件缺乏,如文化的壓抑
3、        約拿情結——人常常違背自我實現(xiàn)的似本能,逃避成長
影響人的力量有兩種:  安全————人————成長
                            風險


怎樣實現(xiàn):
1、傾聽自己的內心呼喚
2、充分體現(xiàn)生活(缺乏發(fā)現(xiàn)的眼睛)
3、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4、重視高峰體現(xiàn)
5、勇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并承擔責任



(四)、高峰體驗論
——自我實現(xiàn)的短暫時刻
1、        內涵
感受上——幸福、快樂
認知上——存在性認知——存在本身就是目的
時間上——短暫
自我上——強烈的同一性

(五)、高原體驗
更加寧靜,更加平和,更加理性          悲天憫人       時間長

(六)、心理治療論
人性的萎縮成為心理疾病
目的:心理治療是為了幫助人進入自我實現(xiàn)的道路,因此,其對象是健康的人
1年治療10個健康人VS3年治療1個不健康的人
(七)、評價
整合了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
不足:“似本能”是什么沒搞清楚
1、        人性觀——人性是好的,至少是中性的;生物學化傾向(似本能)
2、        方法論——循環(huán)論證,取樣少

格式塔……

考試:閉卷,名詞解釋5個,15分;填空20個(名著的作者,心理學家的創(chuàng)見和概念),20分;簡答5個(心理學家、理論產生的背景、貢獻、評價),35分;論述2個(精神分析、緒論各一個),30分。

回復話題
上傳/修改頭像

10能被5整除嗎?

考研論壇提示:
1、請勿發(fā)布個人聯(lián)系方式或詢問他人聯(lián)系方式,包括QQ和手機等。
2、未經允許不得發(fā)布任何資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廣告信息。
3、如果發(fā)布了涉及以上內容的話題或跟帖,您在考研網(wǎng)的注冊賬戶可能被禁用。

網(wǎng)站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廣告業(yè)務 | 幫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考研網(wǎng)-聯(lián)系地址:上海市郵政信箱088-014號 郵編: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