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行政管理
查看(1399) 回復(0) |
|
huitailang
|
發(fā)表于 2010-11-19 23:26
樓主
總
仔細研究了真題和看了師哥師姐的經(jīng)驗分享后,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問題,首先,貿(mào)大行管的參考書每年至少換一本,其次,再給大家說兩個現(xiàn)象:2009年試卷考得師哥師姐是人仰馬翻,2010年考得我們是萬籟俱靜,為什么呢? 1)2008年之前,政治學在行政學中占的比例最高,不少師哥師姐將相對多的時間精力分配給了政治學,但是2009年的考試中政治學只出了一道論述題…… 2)2010年,我們汲取了師哥師姐的教訓,每一本都付出了同等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至少我,是按照大題(名詞解釋、簡答、論述)準備的,可是,增加了題型,尤其對我們這些跨專業(yè)的…… 說以上這些,是想回答大家一個問題:“哪一本書比較重要,每本書的哪一個章節(jié)比較重要” 這也是我剛開始學習時想知道的,但是,根據(jù)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有了重點大家都知道,就等于沒有重點大家都不知道,因為,這是選拔性的考試。 看一下歷年考試的變化,我們就會逐漸明白:其實,沒有什么現(xiàn)成的規(guī)律和捷徑讓我們走,唯一的辦法——以不變應萬變,把每一本書的全部內(nèi)容都看到,都復習到,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押寶可能會成功(比如《公共政策分析》最后兩章我只慮了一遍,沒考到),也可能失。ā豆补芾韺W》名詞解釋——市管縣,只看了兩遍,頭腦中只有印象)。 其實,當把一本教材認真看了兩遍以上時,自己便自然而然地對這本書的知識脈絡,框架結構有所掌握,也會分的清那些部分需要背,哪些內(nèi)容需要理解,到時即使考到了理解的卻沒有背的內(nèi)容,也能根據(jù)自己對其意思和內(nèi)容的掌握將答案組織出來。 分 英語 我是英語專業(yè)的,在這里只是想提醒我和情況差不多的同學,不要忽視公共考研英語,它與專業(yè)四級、專業(yè)八級,甚至大學英語六級完全屬于兩個不同類型的英語考試。(我就差一點被其絆倒) 專四、專八側(cè)重于詞匯和句子,只要文章看懂了,題就能做對; 公共考研英語更傾向于邏輯推理和思維判斷,我們通常遇到的情況的是:文章讀懂了,題目也看明白了,可就是做不對… 大家可以看看十年真題的閱讀理解,沒有一道題目的答案,是可以很輕松地從原文中一字不差的找到對應答案的,充其量有幾道同義詞替換的答案而已。 多練一下邏輯和思維,當然,如果詞匯和語法還不行的話,那就比較困難了。 我用的是張劍的黃皮書系列,感覺還不錯。 臨考前模擬了幾次,不為其它的,只為了把握好時間的分配。 政治 政治今年比較簡單,可能是應為我們這一屆是高校政治課改革的第一年,出題人也在摸索中出題,但是,以后逐漸有了新的出題經(jīng)驗,難度肯定會增加。 我用的是紅寶書(第一輪),還有任淑芬的序列二和三(第二輪),最后用的是啟航20天20題和肖秀榮的最后四套(沖刺)。 暑假8月份上的輔導班,當時輔導班的名為“暑期強化班”,其實對我來說是基礎班,啥都是剛開始接觸嘛… 說明幾個問題: 1)輔導班的作用因人而異,把命全押在輔導班上報那幾千塊錢的VIP班也未嘗不可,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同學來說,學到一定程度,你也就能自己判斷怎樣利用輔導班了。 我是讓輔導班幫我扶上了路,以及到最后聽了它的沖刺串講,其它的都是一天兩個多小時,自己看、背、做題。 2)啟航20天20題并不是20題,而是200多個題,如果打算用那本書的話,不要僅僅是只買了一本書,聽一下它的點題班,它會給你壓縮一下,不然在那剩下的十幾天里,自己把那全掌握下來代價比較大。買正版的上面帶有用戶名和密碼,或者去啟航的輔導班聽。 3)說一下我最后為什么沒用任淑芬的序列四,在聽沖刺串講班時一位輔導班的老師評論的任淑芬(注意,不是我的看法,而是輔導班的老師,在此我只是轉(zhuǎn)述一下,不過,我認為多多少少有一定的道理)。 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任老師的確很厲害,全國大多數(shù)考研的人都會選擇任老師,任老師輔導也真的很有效果。不過,那個年代的考研人數(shù)少,政治試題也與現(xiàn)在完全不一個類型,那是的試題,諸如“三個代表的重要意義”一樣,題目的答案可以整段整段地在課本里找到,只要背下來就行,很少需要思維的運行。 但是,隨著高校的擴招和考研人數(shù)的增加,考研政治試題也逐漸轉(zhuǎn)型,死記硬背已不再能拿高分,更多地是側(cè)重于邏輯分析(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兩個年代的試題,自己感覺一下)。 而任老師的輔導風格卻沒有太多的改變,沒有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估計這個輔導班的老師也曾經(jīng)是任老的學生,才說的出這樣的看法,呵呵) 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為此而否定任老師,在第一輪第二輪的基礎和提高階段,有必要通過像任老的風格那樣,熟悉和背下那些最基礎的知識點,為以后的提高打好準備;而到了末期,則要更側(cè)重于試題分析的訓練(問的什么?答案包括幾個知識點?怎樣組織答案?)此時可以用其它的資料了。訓練答題思維用真題歷年分析那本書還不錯,橘黃色的那本,當時借的同學的,看了最近三年的真題分析。 4)答題模板,這個最好自己總結,可能會用的到,也可能用的時候很吃力,或者根本用不到。包括英語的大小作文,用模板多套幾次練練。(個人還是根據(jù)需要而定) 但如果用模板的話,注意稀缺性,還是同樣的道理,大家都用相似的模板答題,沒了差異性,也就沒了選拔性。 專業(yè)課 學習另一個專業(yè),即便成功,也實在不好意思拿出我的經(jīng)驗,無非就是看一遍,抄一遍,背幾遍。 政治學主要用的是論壇里的人大博士100多個知識點(改版后自己有修改添加),公共管理學主要用的是論壇里圖片,財政學用的是金圣才的輔導書,政策學和行政法學沒找到相應的輔導資料。(只是后來偶爾發(fā)現(xiàn)幾個,最后把幾個網(wǎng)址發(fā)到郵箱里,大家去看看,根據(jù)各自情況自己把握吧。) 還有,從豆丁網(wǎng)買的資料到后期就沒再用到,看的自己的筆記。 看一遍 正式備考之前看了一些其它的資料,感覺跨專業(yè)的同學要是掌握了一些經(jīng)濟學知識的話,學習財政學不會那么吃力。今年復試的選作題之一就是有關經(jīng)濟學的。 今年復試筆試的最后一個大題是選做題,二選一: 1)、一條河的上游有一家化工廠,其每生產(chǎn)一單位產(chǎn)品的收益為100—1/4Q, Q為工廠產(chǎn)品的產(chǎn)量,其邊際成本為20+1/2Q, 工廠將廢棄物排入河流,生產(chǎn)每單位產(chǎn)品產(chǎn)生的廢棄物對下游漁民的損失為1/4Q, 問題: A: 廠商利潤最大化的產(chǎn)量是多少? 帕累托最優(yōu)產(chǎn)量是多少? B: 若政府對工廠課以庇古稅,使工廠的產(chǎn)量保持在帕累托最優(yōu)產(chǎn)量,此時的庇古稅為多少? 政府收入為多少? C: 若政府將河流的產(chǎn)權指派給了上游的工廠,那么,根據(jù)科斯定理,工廠與漁民協(xié)商后的產(chǎn)量為多少? 2)根據(jù)我國實際,談談如何加強官員問責制。 抄一遍 其實就是做筆記。 給你們的建議是,筆記最好自己做,認真的做一遍筆記,花費的時間可能比較長,但絕對有收獲,堅持下去。 我也購買了電子版的筆記(陳振明&楊光斌),真是萬分愧疚,我的U盤在準備畢業(yè)論文期間弄丟了,家里的電腦上只備份了一部分,發(fā)到郵箱里,你們可以去看看,最后告訴你們郵箱和密碼,因為我還沒有權限上傳,當然也可以請版主代為上傳,謝謝版主。 另外,為大家說一下我在抄書的過程中總結出的小方法: 許多大條目下有若干個小條目,把某個問題所包含的知識點記住應該不難,問題是到時能否全部想起來。 先給大家講個笑話: 某學校食堂的飯菜非常難吃,學生經(jīng)常將大部分難以下咽的飯菜倒掉,校方為了使廣大同學保持節(jié)約糧食的優(yōu)良作風,為此,出臺了一套學校規(guī)則條令——《倒飯細則》…… 倒飯細則==(引)導、(規(guī))范、(維)系、(選)擇 (公共管理倫理的功能——《公共管理學》P469-470 ) 再給大家說個故事: 孔子的弟子在其老師安息后,開始制作孔子的簡記,各自爭著表達自己對老師是多么忠厚。 安息制簡記,自爭忠厚 安息制簡記,自爭忠厚 === 安稀質(zhì)檢記,自爭中后 === 安(全)、稀(缺)、(資)質(zhì)、檢(驗)、(登)記 ,自(主)、(競)爭、中(介)、(事)后 (行政許可的設定范圍——《行政法原論》P285-287 ) 注: 讓大家見笑了,旁門左道,不用也罷 背幾遍 這才是最痛苦的階段,也不用呆在圖書館了,找個可以出聲的地方哇啦啦地背上一天就行… 背書的同時我也在看書,以至于雖然增加客觀題有些措手不及,但還不至于手足無措。 復試 今年復試與往年的最大不同是,刷人了… (祝福他們…) 今年的復試筆試考的專業(yè)課,至少我認為是還是初試指定的那五本參考書上的,題目也和初試試卷差不多,有單選、多選、判斷,和剛才說的最后一道大題,一個小時的答題時間。 面試是下午進行的,上來依然先是英文的自我介紹,然后是老師用英語問幾個問題。 漢語的提問是有關專業(yè)課的(我是第二組的,好像和第一組的還不一樣),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一是問有沒有看過本專業(yè)的名著(之后的好幾個問題都是圍繞著它展開的),二是問我跨專業(yè)的考生在上研后怎樣趕得上其他的本專業(yè)的同學(其實也就是問為什么跨考)。 zz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