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名?佳袑I(yè)課?贾R點(17)
查看(782) 回復(0) |
|
易水竹
|
發(fā)表于 2015-01-02 19:50
樓主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不僅考察均衡的國民收入量的決定,而且為政府制定干預經濟的政策 提供理論依據。前面關于收入決定的基本理論,暗含著均衡的收入不一定是充分就業(yè)的收入 。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則經濟呈現蕭條狀態(tài);如果前者高于后者,則經濟呈現膨脹狀態(tài),這 兩種狀態(tài)都被認為是經濟運行的病態(tài)。這兩種狀態(tài)的存在,為政府采取旨在矯正經濟運行中 的病態(tài)的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當然,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并非只是醫(yī)治上述兩種經濟病態(tài) 。 一般來說,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包括四個:充分就業(yè)、價格水平穩(wěn)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 平衡。經濟政策不是只考慮這些目標中的某一目標,而是要同時達到這些目標。經濟政策就 是為了同時達到這些目標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應該說,上述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個目標之間 是存在矛盾的。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者確定重點政策目標,或者對這些目標進行協(xié)調。當 我們不考慮對外貿易,且把問題的考察限定在短期和靜態(tài)條件時,則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就 只包 括兩個,即充分就業(yè)和價格穩(wěn)定。圍繞著這兩個目標而提出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有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和收入政策,F分別敘述如下。 1?財政政策。 這是政府根據既定目標通過財政收入和支出的變動以影響宏觀經濟活動水平 的經濟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政府支出與稅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政府購買,以及轉移支付。政府稅收主要是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和其他稅收。西方學者 認為,現代西方財政制度本身具有內在的自動穩(wěn)定的功能,即所謂財政制度的自動穩(wěn)定 器, 它是指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的自動變化,這種自動變化對宏觀經濟活動可以起穩(wěn)定的作用。 西方學者認為,財政制度的自動穩(wěn)定器是對經濟波動的第一道防線,它對經濟波動起減震 器的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消除經濟波動。要消除經濟波動,必須依靠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 (和其他政策)。所謂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是政府根據對經濟形勢的判斷而主動采取的增加 或 減少政府支出、減少或增加政府收入的決策。宏觀經濟學認為,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要逆對 經濟風向行事。具體來說,當總支出不足、失業(yè)持續(xù)增加時,政府要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減少政府稅收,刺激總支出,以解決衰退和失業(yè)問題;相反,當總支出過多 、價格水平持續(xù)上漲時,政府要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 總支出,以解決通貨膨脹問題。這種交替使用的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被稱為補償性財 政政策。而通過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即逆對經濟風向調整總支出的行動,通常稱為“經濟 微調”。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改變政府購買水平、改變政府轉移支付水平和改變稅率。 為 了表明各種政策手段的效果,宏觀經濟學借助于政府購買乘數K?G,政府轉移支付乘數K? ?TR?和稅收乘數K?T等概念,可以說明K?G>K??TR?>K?T。 與財政政策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國家預算收支是否應該平衡。對此,西方學者大致有三種觀 點。(1)年度平衡預算觀點。這種觀點要求每一財政年度的收支都要平衡,這是凱 恩斯以前普遍采用的原則。(2)周期平衡預算觀點。這種觀點是從整個經濟周期上考慮 財政收支平衡。它并不要求財政收支在每一財政年度中平衡。(3)職能財政。這種觀點 主張,在經濟衰退時,政府應實行赤字預算,在通貨膨脹時,政府財政預算應有結余,即這 種預算是一種不平衡預算。持這種觀點的經濟學家認為,這種財政觀點可使財政政策在政 策 目標和政策手段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實行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的結果是財政預算赤 字和預算結余。彌補赤字的辦法是增稅,但在衰退期間不能增稅,否則會減少消費支出和 投資支出。財政結余在通貨膨脹下不能用作政府支出,但可用來償還公債。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