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語翻譯:注意英漢三種表達差異
查看(368) 回復(0) |
|
kun1023
|
發(fā)表于 2016-06-13 17:55
樓主
形合與意合
英語多形合,漢語多意合。 什么叫形合呢?形合就是用形式手段表達意義和邏輯關(guān)系,如引導詞、介詞、連詞等。例如: When I try to understand what it is that prevents so many Americans from being as happy as one might expect,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two causes, of which one goes much deeper than the other. 首先,從句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由時間狀語從句和主句構(gòu)成的復合句,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中,不定式結(jié)構(gòu)to understand后跟what引導的賓語從句,that引導定語從句,在這個從句中,第二個as 引導狀語從句。本句的主句是it seems that…,其中,it是形式主語,that引導的是主語從句,在該主語從句中,of which引導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其次,從成分角度來看,不定式to understand 充當狀語,介詞結(jié)構(gòu)from being…作狀語,與prevent一同表示“阻止……做某事”的含義。那么,這句話該怎樣翻譯成漢語呢?請看下面的譯文: 為什么如此眾多的美國人不能如想象中那樣幸福呢?我認為原因有二,而兩者之間又有深淺之分。 漢語譯文不僅將原文分成了兩句,而且省去了很多連接詞的翻譯,如“when”等。 究竟什么是漢語的意合呢?請看下面的對話: 領(lǐng)導:你這是什么意思? 小王:初次來您家,也不知道您喜歡什么,意思意思。 領(lǐng)導:這你就不夠意思了。 小王:哪里哪里,小意思小意思。 領(lǐng)導:你這人真有意思。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以上的例子,非常典型地體現(xiàn)了漢語的意合特點,所謂一切盡在不言之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這就是英譯漢中形合與意合的體現(xiàn),所以,英譯漢時,要適當減詞,略去連接詞、介詞等這些虛詞的翻譯,讓你的譯文更加地道。 抽象與具體 英語正式文體中,抽象名詞的使用十分頻繁,而漢語更傾向于使用具體的措辭。例如, I marveled at the relentless determination of the rain. 雨無情地下個不停,我感到驚異。 Determination在原文中表示“決絕”的意味,但用來形容下雨的力度,漢語中就不能這么生搬硬套,所以處理成了“下個不!保憩F(xiàn)出漢語傾向具體的特征。在比如, He had surfaced with less visibility in the policy decisions. 在決策過程中,他已經(jīng)不那么拋頭露面了。 She wondered whether her outspokenness might be a liability to Franklin. 她懷疑自己那么心直口快,是否會稱為弗蘭克林的包袱。 所以,在英譯漢時,一定注意采用“化虛為實”的方法,順行文、添文采,增加譯文的可讀性。 物稱與人稱 英語較常用物稱表達法,即不用人稱來敘述,而讓事物以客觀的口氣呈現(xiàn)出來。漢語則較注重主體思維,這種思維模式以“萬物皆備于我”做主導,往往從自我來敘述客觀事物,或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為或狀態(tài),因而常用人稱。 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你出什么事了?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 A great elation overcame them. 他們欣喜若狂。 物稱與人稱的差異還體現(xiàn)在語態(tài)上,英語多被動,采用物稱表達法;漢語多主動,采用人稱、泛稱或隱稱表達法。所以,英譯漢是要將英語中的很多被動轉(zhuǎn)譯為主動,或者將其轉(zhuǎn)譯為漢語中表示被動的詞,如“受到”、“為……所”等。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發(fā)現(xiàn)了錯誤,一定要改正。 這三點英漢語言差異的講解,希望對考研同學英語翻譯有所幫助。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