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研政治之馬哲辯證唯物論趨勢預測
查看(970) 回復(0) |
|
maxmin
|
發(fā)表于 2010-11-28 23:07
樓主
這一部分作為“唯物論”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基礎和邏輯起點,它作為徹底的唯物主義,首先要回答世界的統(tǒng)一性問題,也就是世界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為此,要正確處理好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從邏輯上,首先要了解物質以及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運動和時空,從而形成物質觀、運動觀、時空觀;其次進一步把握意識,從而形成意識觀;最后正確處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不僅物質決定意識,而且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從而形成實踐觀。
命題規(guī)律 本部分命題規(guī)律有如下特點: (一)命題形式:均以單選題和多選題的形式命題。 (二)命題內容:歷年試卷顯示本部分基本年年出題,幾乎所有的傳統(tǒng)知識點都出過選擇題。命題內容集中在物質觀、意識觀、實踐觀,而且大多側重于意識觀。最近幾年為反押題,關注運動觀和時空觀。 (三)命題分值:分值小 (四)命題素材:本部分內的基本概念、哲理名言,當代科學領域中的典型事例和最新發(fā)展。 (五)命題方式:1、引文分析型;2、實例說明型;3、圖例分析型。 趨勢預測 1、由于本部分歷年命題重點在辯證唯物主義意識觀、實踐觀,所以建議著重理解意識觀以及與實踐觀相關的重要知識點,例如:實踐的本質、基本特征,實踐的主客體及其相互作用,還有關注運動觀和時空觀。 2、由于本部分命題大多采用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哲理名言的“引文式”題目,所以在復習中要多收集一些哲理名言或當前流行的哲學觀點,加以辨別歸納,尤其要分析這些觀點的實質是什么,屬于什么派別等。 3、本部分中的物質范疇的理解也是歷年命題中的重點。 (1)不要將物質的客觀實在性誤解為實物性,它不是某種具體的東西,哪怕是所謂的“最小的”東西,而是指所有具體東西中的共性——客觀實在性。 (2)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隨著科學認識的發(fā)展,科學家們正在探索“暗物質”、“反物質”、“暗能量”。這是否意味著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的過時呢?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它的惟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暗物質”、“反物質”、“暗能量”只是物質的表現(xiàn)形式,是物質世界多樣性的體現(xiàn),無論是“暗物質”、“暗能量”還是“反物質”、都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所以,科學家們所探索的“暗物質”、“反物質”“暗能量”不僅沒有否定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反而證明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的正確性,從物質世界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的角度豐富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