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考研調劑還是復讀 專家提醒考慮三大因素
查看(1325) 回復(0) |
|
maxmin
|
發(fā)表于 2011-04-01 22:59
樓主
傳統考研中,考生多集中關注第一目標院校的遴選工作;但隨著熱門學校的聚焦功能以及熱門專業(yè)的激烈競爭,由于諸多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眾多優(yōu)秀學員難以一次實現進入名校讀研的夢想,在這種情形下,調劑成為“曲線救國”的不二選擇。
對于報考34所自主確定復試分數線高校但未能進入復試的學生而言,當務之急以及重中之重的就是需要明確自己的選擇和定位——是否進入調劑流程。因為對于報考34所院校的學生來說,一般信心較強,本科就讀高校好,而且一般也認為自己考入34所第一志愿院校是遲早的事情,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實現夢想;另外一種學員就是對于名校有一種名校情節(jié),往往是在高考時由于發(fā)揮等各種因素導致高考成績發(fā)揮不太理想,未能實現進入自己心目中的名校讀書的夢想,在大學四年中,心目中的核心目標就是希望通過考研來實現進入名校的夢想。而且,就實際情況而言,之所以教育部確定34所高校提前確定分數線,一方面是因為這34所高校相對于其他高校而言有著學科上的優(yōu)勢地位,名氣更大,排名靠前;另外一方面也是通過這種制度設計讓34所高校有著更多挑選優(yōu)秀學員的機會,因為更多學員因為分數線的自主確定有了多一次的考試機會和選擇機會。 筆者認為,在作出決策的時候,應該還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 一個成功者的背后有無數個失敗者 很多考生認為復讀一年,考上理想中名校的希望一定能夠實現;镜南敕ㄊ牵購土曇荒,教材和各種資源也更加熟悉,在今年的基礎上增加20分應該沒有問題。但是這種想法是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因為在一年中,變化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應屆的學生而言,在學校準備考研,時間和信息面都非常豐富,如果回家或者在外地居住,能不能堅持一年的考研生活,還需要考慮清楚。尤其是人面臨著一種失敗之后的打擊,是否有必要堅持,這個問題值得討論。在我們進行研究生招生的多年活動中,這種失敗之后重新考取的人確實也有,但相對而言概率很低,更多的是作為勵志故事存在,絕大多數是陷入了一輪又一輪的失敗怪圈。 2. 關鍵問題是否想清楚 在決定復讀之前,一定需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我失敗之后還能不能重新鼓起勇氣,而且這種勇氣是需要持續(xù)一年,而且這種勇氣是在面臨著周圍同學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的整體氛圍中長期存在。 第二,我重新復習考研,如何準備,在什么地方準備,經濟問題如何解決,家庭條件是否可以支持我繼續(xù)學習。 第三,我的個性如何?是信奉“堅持就是勝利”還是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 上述的這些因素都是會影響到你的決策的個性化因素,他人的故事都僅僅是你作決策時候的一個參考,因為這些決策的后果都是由你自己承擔。 從我以往的經驗看,比較好的方法是列一個表格,如果答案是“是”,在復讀選項上打一個“√”;如果答案是“不是”,在調劑選項上打一個“×”;如果選擇復讀的比值大于或者等于6,你可以復讀;否則,還是調劑更加符合你的實際情況和你的做事風格。 每一個人都試圖在每一件事情上做得完美,然而,完美僅僅屬于上帝的專利,完美的人只能被上帝收回,完美的計劃要么留存在百年之后供學者欣賞;要么就只是馬其諾防線,過于完美,卻無法跟得上形勢的變化。蘇聯人是世界上最魯莽的一個民族,凡事不思而行;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沉穩(wěn)的一個民族,凡事先制訂好最熟悉而完美 的路線圖,才會一步步地前進!酆显谥虚g的民族是美國人和日本人,所以它們都成功了。 放在考研上,最優(yōu)選擇當然是考上第一志愿院校的研究生;但是在最優(yōu)選擇無法實現的條件下,如何進行下一步——復讀還是調劑?這往往是擺在考研人面前的一個終極難題,也是一個理性化選擇次優(yōu)方案的過程。 眾所周知,復讀會面臨眾多的不確定因素,難道你能保證你明年一定比今年發(fā)揮好?難道你能確保明年的招生計劃比今年多?難道你就一定會屬于少數的幸運兒?如果你選擇的是次優(yōu)方案,盡管和理想中的最優(yōu)方案差距會有,但對于目前的你來說,這就是最優(yōu)的方案。因為次優(yōu)和最優(yōu)往往是會在不同條件下相互轉換的。 消極的怨天尤人,甚至自怨自艾,都是無用的,制度是不會可憐你的,能夠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不把握現在的你,將來的你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此,我想送一句話給大家,那就是一定要實現“屢戰(zhàn)屢敗”到“屢敗屢戰(zhàn)”的轉變。 清曾國藩在帶領部隊討伐太平天國初期戰(zhàn)勢失利,使其陷入絕望,投入江中,想以自殺謝罪或者說是洗辱,所幸被隨從所救起。最初,曾給皇帝的奏折使用的是“屢戰(zhàn)屢敗“字眼,但經曾的核心幕僚商議,認為不妥,遂改為“屢敗屢戰(zhàn)”。朝廷見后認為其勇氣可嘉,雖敗猶榮,于是以資鼓勵。 僅僅是順序的調整,卻帶來了整個人生態(tài)度的變化——“屢戰(zhàn)屢敗”是消極的,給人灰暗感覺;而“屢敗屢戰(zhàn)”卻是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代表著一種越挫越勇的人。 在我過去的觀念中,總認為“貓有九命”是 一句民間俗語,殊不知此語出自佛經。佛集諸弟子講經,有一貓伏佛座下,屏息靜聽。弟子詢佛:此貓是否亦通經典?佛曰:“貓有靈性,其命有九,人只得一”?茖W家發(fā)現,當貓發(fā)現自己失去平衡的時候,它的耳朵平衡器官馬上會通知到它的大腦,大腦接到這個信號之后,貓就開始調整身體的各個部位,找到以目前狀態(tài)掉 在地上最小沖擊的姿勢。我想,隨機應變、應時而宜就是貓的靈性的最大體現,如果知道自己要摔了,還要堅持摔的漂亮,那就是值得商榷的想法了,畢竟不是人人都可以當得了許三多。 調劑,我想也是貓有九命的另類體現:調劑不通過,我沒有失去任何東西;調劑成功,我多了一個選擇——可以選擇上也可以選擇不上,更重要的是這種選擇驗證了我的實力,增強了信心。最后,總結一句:第一志愿院校失敗,沒有關系,還有調劑;調劑成功,我再做選擇。我就是打不死的九命貓!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