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wǎng) 2016-08-24 相關院校:武漢大學
男,1956年5月生,浙江省鄞縣人,1982年2月大學本科畢業(yè),1997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聞一多研究會會長,海峽兩岸梁實秋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魯迅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湖北省魯迅學會副會長。
從事的研究工作大致分為五個方面:
一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思潮研究,主要成果有《浪漫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國家“十五”重點圖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中國現(xiàn)代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論中國“自由”派文學》(《新華文摘》1997年第10期全文轉載);
二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歷史文化研究,主要成果有《20世紀中國文學與中外文化》(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歷史與文化透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張承志的文學和宗教》(《文學評論》1995年第5期);
三是中西文學關系及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傳播接受研究,主要成果有《俄蘇文學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跨文化的傳播與接受——20世紀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的關系》(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心有靈犀一點通——屠格涅夫對郁達夫小說的影響》(《外國文學評論》1988年第3期);
四是中國新詩研究,主要成果有《論聞一多的生命詩學觀》(《文學評論》2006年第6期)、《論婉約詞對新月“詩人”的影響》(《武漢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等;
五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的反思和研究,主要成果有《百年后學科架構的多維思考——關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起點問題的對話》(《新華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轉載)、《文學批評的狀態(tài)和批評家的角色》(《文藝研究》2009年第8期)、《學科調(diào)整期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編寫問題》(《中國大學教學》2010年第12期)等。迄今發(fā)表論文約200篇,出版專著10部,主編博士原創(chuàng)學術論叢14種,主編《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等6種。現(xiàn)已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個,省部級課題4項,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個,西部課題1個,省級科研項目1個,“211”工程課題1個。
多次獲得省浙江省、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獲,主持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拓展教學空間,構造多維平臺,綜合提高學生人文素質(zhì)——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素質(zhì)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獲湖北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第2名),2006年獲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
論著目錄(1995~2010)
一、論文
1、張承志的文學和宗教 文學評論 1995年第5期
1996年獲浙江省教委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1997年獲寧波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1年獲湖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2、論中國“自由”派文學 貴州社會科學 1997年第4期
新華文摘 1997年第10期在頭條位置全文轉載
1998年獲浙江省教委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3、閃光的浪漫主義流星──論新時期的知青小說 文學評論 99年專號
4、中國現(xiàn)代主義詩歌及其研究的反思·對人性的探索 中州學刊1996年第2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 1996年第6期
5、論婉約詞對新月“詩人”的影響 武漢大學學報 1996年第4期
新華文摘 1996年第11期摘錄
1997年獲寧波市文聯(lián)優(yōu)秀評論獎二等獎
6、中國現(xiàn)代文學為何較少深刻性 探索與爭鳴 1997年第12期
7、社會革命與浪漫主義的調(diào)適 浙江社會科學 1998年第4期
8、30年代的“最后一個浪漫派”──歷史與現(xiàn)實交匯點中的沈從文小說
武漢大學學報 1999年第4期 新華文摘 1999年第12期摘錄
9、浪漫的傳奇──論抗戰(zhàn)時期的新浪漫派小說 江漢論壇 1999年第8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 1999年第11期轉載
10、20世紀中國浪漫主義文學思潮回顧與反思 社會科學輯刊 1999年第4期
11、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點上──論郭沫若40年代的歷史劇
貴州社會科學 1999年第4期
12、人生邊緣的牧歌──論30年代的浪漫主義思潮 學習與探索 1999年第6期
13、世紀初的啟蒙與中國現(xiàn)代浪漫主義文藝觀的萌芽
魯迅研究月刊 1999年第12期
1、《豐乳肥臀》是一部“近乎反動的小說”嗎?
──評何國瑞先生文學批評中的觀念與方法 武漢大學學報 2000年第5期
2、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信息對中國現(xiàn)代浪漫主義的潛在影響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0年第2期
3、民族精神的延續(xù)與新生──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土壤中的現(xiàn)代浪漫主義思潮
人文論叢 2000年卷 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
4、回歸、新變與泛化──論四十年代浪漫主義思潮
學習與探索 2001年第1 期
5、廢名小說與禪佛精神 貴州社會科學 2001年第1期
6、中國現(xiàn)代浪漫主義文學與宗教 江漢論壇 2001年第3期
7、周作人思想蛻變問題的再檢討 武漢大學學報 2001年第4期
8、“歷史反思”應該具有歷史感 文學評論叢刊 第4卷第1期
9、論浪漫主義的自由本質(zhì)
——兼及20世紀中國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流變 長江學術 第2輯
10、 沈從文的湘西小說與道家藝術精神 學習與探索 2002年第4期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 2002年12期轉載
11、《堂·吉訶德》與20世紀中國文學 外國文學研究 2002年第3期
12、論沈從文湘西小說的道家色彩 《文學評論》 2002年專號
13、陽明心學與梁啟超的文學改良觀(合作) 武漢大學學報 2002年第6期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 2003年3期轉載
14、文學思潮變遷與聞一多的新詩創(chuàng)作
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2年1月出版
15、知青小說: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回歸與泛化 學習與探索 2003年第6期
人大復印資料2004年第2期轉載
16、世俗認同與身份焦慮——池莉創(chuàng)作簡論 [香港] 《新亞論叢》2003年第3期
17、稿費制與清末民初的文學變革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3年第5期
18、再評何國瑞先生文學批評的觀念與方法 武漢大學學報 2003年第2期
19、知青小說:浪漫主義思潮的回歸與泛化 《學習與探索》 2003年第6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J3 2004年第2期轉載
20、論20世紀中國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上)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21、論20世紀中國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下)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22、論池莉的小說創(chuàng)作 《江漢論壇》2004年第6期
23、周作人與“江戶情趣”——兼與永井荷風比較(與孫德高合作)
《武漢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24、論俄蘇文學對20世紀中國文學的影響 《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2期
25、中國鄉(xiāng)土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浮躁》《廢都》《高老莊》的精神癥候分析
(與王俊合作)《文藝評論》2004年第5期
26、論馮至敘事詩中的現(xiàn)代意識 (與劉悠揚文工團) 《長江學術》第6輯(2004年)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J3 2004年第7期轉載
27、易竹賢先生的“魯迅研究”與“胡適研究” 《中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3期
28、龍泉明教授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年第4期
29、還原歷史的真相——關于舒蕪和七月派的幾個問題 (與朱華陽合作)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J3 2005年第12期轉載
《新華文摘》2006年第3期全文轉載
2007年獲重慶市第六屆期刊優(yōu)秀作品一等獎
2009年2月獲第六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2)
30、香港電影的后現(xiàn)代性流變(與魏家文合作) 《中國電影年鑒》(2005年)
31、文本的裂隙與風格的成熟——論巴金的《寒夜》《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11期
32、《故事新編》的“油滑”與現(xiàn)代歷史小說的文體自覺 《長江學術》2006年第2期
(與權繪錦合作)《紀念魯迅誕辰125周年暨遠東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俄圣彼得堡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33、略論章太炎的民族主義 (與莊桂成合作) 《光明日報》2006年4月4日第11版理論周刊
34、文學的審美泛化 (與莊桂成合作) 《人民日報》2006年4月20日第九版
35、“拉普”文學觀的傳播與中國左翼文學批評
《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 中華書局2006年4月出版
36、《堂·吉訶德》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
《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 中華書局2006年4月出版
37、巴赫金接受中的主體性問題與巴赫金形象(與雍青合作)
《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 中華書局2006年4月出版
38、俄蘇文學在二十世紀中國的傳播與接受
《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第二輯,中華書局2007年出版
39、市民世態(tài) 歷史文化 欲望敘事——九十年代城市小說的三種表述(與吳矛合作)
《福建論壇》2006年第5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J3 2006年第8期
《長江學術》2007年第1期 論點摘編
40、張承志小說中的男權意識 (與王淼怡合作) 《江漢論壇》2006年第6期
41、書信中所呈現(xiàn)的聞一多人格 《江漢論壇》2006年第11期
《長江學術》2007年第4期論點摘錄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復印報刊資料J3 2007年第4期轉載
42、《蕭蕭》、《丈夫》、《三三》、《貴生》的版本問題(與孫霞合作)
《中山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J3 2007年第1期
43、聞一多殉難60周年紀念暨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長江學術》2006年第3期
44、論聞一多的生命詩學觀 《文學評論》2006年第6期《長江學術》2007年第2期論點摘編
2007年獲武漢大學第十一屆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9年2月獲第六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將三等獎
2009年3月獲武漢市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4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譯成俄文發(fā)表于《東方學、非洲學與圣彼得堡——俄羅斯和歐洲大學紀念東方系1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卷,圣彼得堡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45、浪漫主義的田園牧歌——論沈從文的湘西題材小說 《珞珈講壇》第2輯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46、中國現(xiàn)代浪漫小說的懷鄉(xiāng)意識 (與張健合作)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47、文學革命:新文學歷史的原點 《社會科學輯刊》2007年第1期
《長江學術》2007年第4期論點摘錄
48、論張愛玲小說的藝術聯(lián)想 《貴州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49、20世紀中國文學接受外來影響及其經(jīng)驗 《福建論壇》2007年第5期
50、澳門新移民文學的語境及發(fā)展前景 《中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3期
[美國]《紅杉林》2008—09冬春季合刊
51、近年來武漢大學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教學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年第4期
收入武漢大學教務部編《2007年度優(yōu)秀教學研究論文選萃》
52、商品拜物教與作家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 《文藝爭鳴》2007年第10期
53、“兩個口號”論爭與俄蘇文學文論傳播中的期刊(與孫霞合作)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54、沈從文小說《靜》的空間形式(與吳翔宇合作) 《名作欣賞》2007年第11期
55、“左聯(lián)”十年論爭與俄蘇文學文論傳播中的期刊(與孫霞合作)
[韓]《韓中言語文化研究》2007年第13輯
56、掙扎在欲望與救贖之間——論西方人性觀的演變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與楊永明合作) 《新華文摘》2008年第8期轉摘
57、遷徙的經(jīng)驗與現(xiàn)代化的夢想——從知青下鄉(xiāng)到民工進城的文學敘事
《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長江學術》2009年第1期論點摘錄
58、國學熱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福建論壇》2008年第2期
《新華文摘》2008年第11期摘錄
《長江學術》2009年第2期論點摘錄
《光明日報》2007年8月24日 用300字的篇幅重點介紹了本文的主要觀點
59、1950年代文藝論爭與蘇聯(lián)文論傳播中的《文藝報》(與祝學劍合作)
《江漢論壇》2008年第2期,《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J3 2008年第9期轉載
60、《張默詩選》:從狂野回歸澄明 《華文文學》2008年第2期
61、革命現(xiàn)代性與中國左翼文學 《學習與探索》2008年第3期
《新華文摘》2008年第17期選目
《中國革命與中國文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62、1928年至1934年文學論爭與俄蘇文學文論傳播中的期刊(與孫霞合作)
《湘潭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63、論《長明燈》的空間形式與意義生成(與吳翔宇合作)《中國文學研究》2008年第3期
64、純文學究竟是什么? 《 學術月刊》2008年第9期
65、論《野草》的時間意識(與吳翔宇合作) 《貴州社會科學》2008第9期
66、接受與過濾:中國先鋒批評與俄國形式主義(與雍青合作)《長江學術》2008年第3期
67、3W:華文文學的學科基礎問題 《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2009年第6期轉載
《長江學術》2009年第3期摘錄
68、華文文學學科建設的三個基本問題 《南方論壇》2009年第1期
69、從“傳播”到“交流”——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基本模式的選擇《華文文學》2009年第1期
收入《跨越時空——中國文學的傳授與接受(現(xiàn)當代卷)》,
Pepustakaan Negara Malaysia Cataloguing-in-Publication Data 2009年8月初版
《長江學術》2009年第4期論點摘編
“羅流沙”
70、百年后學科架構的多維思考——關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起點問題的對話
《學術月刊》2009年第3期 《新華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轉載
71、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起點在哪里?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9年第3期
72、嬗變與建構的當代意義——論五四文學統(tǒng) 《福建論壇》2009年第5期
73、陸耀東教授的學術道路和治學風格 《文學評論》2009年第4期
74、論啟蒙主義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觀 《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75、文學批評的狀態(tài)和批評家的角色 《文藝研究》2009年第8期
復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10年第1期轉載
76、評范伯群先生的《中國現(xiàn)代通俗文學史》 《中國文學研究》2009年第3期
77、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博士生研討課的設計與實踐 《中國大學教學》2009年第8期
78、國學熱: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所面臨的壓力與機遇 《珞珈講壇》第五輯(2010年)
79、新保守主義與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現(xiàn)代性問題 《江漢論壇》2009年第11期
(與王俊合作) 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10年第3期轉載
80、海外華文文學不能進入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年第1期
81、武漢大學“魯迅”教學和研究的世紀回顧 《長江學術》2010年第2期
82、論聞一多的信仰者心理 (教育部07JA751008) 《西南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83、倫理革命的困境和傳統(tǒng)文化的綿延——從魯迅的《傷逝》到巴金的《寒夜》
《貴州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84、論京派文學的時代性與超越性 (教育部07JA751008) 《福建論壇》2010年第3期
85、少數(shù)民族文學怎樣“入史”?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86、Revolutionary Modernity and Chinese Left-Wing Literature
《紀念中國南宋偉大文學家陸游去世8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遠東文學研究》2010卷(2),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87、尋根文學的尋根之失(與吳矛合作) 《江漢論壇》2010年第9期
88、陸耀東先生與他的《中國新詩史(1917—1949)》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年第5期
89、暗夜里的生命“交響曲”——論《原野》的戲劇音響
(與唐繼宜合作)《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90、魯迅的經(jīng)典意義與中國形象問題 《學術月刊》2010年第11期
91、世俗時尚中的審美逍遙和自我拯救 《文藝報》2010.09.22,第8版
92、論魯迅小說的時間意識(與吳翔宇合作) 《魯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10期
93、學科調(diào)整期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編寫問題 《中國大學教學》2010年第12期
94、 “漢語新文學”的功能優(yōu)勢及研究方法 《中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1期
95、 關于流行文化的對話 深圳特區(qū)報 2001年8月6日第B3版
96、 現(xiàn)代派文學背景中的20世紀中國浪漫主義思潮
洛陽師院學報 2001年第6期
97、文學的民族化方向與外國文學的影響 寧波師院學報 1996年第1期
98、自由主義文學與啟蒙思潮 中文自學指導 1996年第4期
99、整體世界史觀與文學的民族化 寧波師院學報 1997年第2期
100、巴人作品寧波方言詞語釋義 寧波師院學報 1996年第4期
101、五四浪漫主義的局限與衰落 寧波大學學報 1998年第2期
102、“男性的音調(diào)”:論郭沫若的《女神》 中國新詩研究 1998年第2期
103、禪意與佛性──論廢名小說 三峽學院學報 1998年第3期
104、“感傷的行旅”──論五四浪漫抒情小說 寧波大學學報 1999年第4期
105、新詩源頭的一座豐碑──郭沫若《女神》綜論 武陵學刊 1999年第6期
106、文學思潮變遷與聞一多的新詩創(chuàng)作 三峽學院學報 2000年第2期
107、中國新詩知性品格的建構(與左敏合作) 寧波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108、新月派詩與婉約派詞 三峽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
109、論20世紀中國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上)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110、論20世紀中國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下)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111、論池莉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王艷合作) 江漢論壇 2004年第4期
112、論聞一多的“文化國家主義” (與孫德高合作)
《聞一多研究集刊》第9輯,武漢出版社2004年出版
113、情感的矛盾與藝術的超越——論聞一多的愛情詩 (與魏家文合作)
《聞一多研究集刊》第9輯,武漢出版社2004年出版
114、蕭紅的小說與“五四”文學傳統(tǒng) (與任秀霞合作) 北方論叢2004年第3期
115、 “拉普”與中國左翼文學批評的歷史反思 四川三峽學院學報2004年5期
116、游走于多重文學思潮之間——論林徽因的詩歌道路(與王一珂合作)《創(chuàng)作評譚》2004年第4期
117、透射理性之光的浪漫情懷——論蕭紅小說創(chuàng)作風格(與萬娟合作)
《創(chuàng)作評譚》2005年第2期
118、經(jīng)典作品與文學審美教育——陳國恩教授訪談錄 《文學教育》2005—07(下)
119、 “拉普”與中國左翼文學批評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歷史與文化透視》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120、 愛情的想象與戀愛的告白——“湖畔”與“新月”情詩比較論
《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121、 心中有良知 彩筆寫春秋——評龍志毅的長篇小說《政界》 《貴州作家》第1輯
122、 魯迅和茅盾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時代精神 《襄樊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2005年文學講習班紀念特刊》
收入《魯迅 廈門與世界》,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123、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序》 《寫作》2006年第2期
124、 啟蒙神話、命運悖論與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遭遇——關于《傷逝》與《寒夜》的筆談
《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125、 《中國鄉(xiāng)土小說論稿》序 大眾文藝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長江學術》2007年第3期
126、 新的開拓 新的挑戰(zhàn)——聞一多殉難60周年紀念暨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詞
《聞一多殉難60周年紀念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127、 受虐傾向與權力欲望—余華早期小說人物心理分析及其他 《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7年第5期
128、 靈魂沒有國界——《過客》比較研究述評(與吳寶林合作)《現(xiàn)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4輯(2007) 四川大學文化遺產(chǎn)與文化互動研究基地 主辦
129、 論魯迅啟蒙主義觀的轉變——從《祝!氛f起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130、 權繪錦《轉型與嬗變——中國現(xiàn)代歷史小說研究•序》 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131、 魏洪丘《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經(jīng)典論·序》 重慶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132、 微型小說的文體特點和構思方式 《寫作》2007年第12期
133、 關于文藝學知識依據(jù)的對話 《長江學術》2008年第1期
134、 《紅日》的“紅色狂歡”敘事與革命戰(zhàn)爭想象(與吳翔宇合作)
《襄樊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135、 論汪曾祺小說的悲劇意味及表現(xiàn)形式(婁琪)《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136、 《尋找一種言說的方式——1990年代文學批評話語轉型研究·序》
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137、 《唯美的選擇與轉換——日本文學與中國現(xiàn)代唯美主義思潮·序》
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138、 《屈原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序》 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139、 從狂野到澄明的詩路——評《張默詩選》 《當代詩壇》第49、50合集(2008.5.15)
140、 論畢飛宇的《玉米》(與婁光輝合作)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141、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歷史意識與學術創(chuàng)新:兼答俞兆平先生
《襄樊學院學報》2008年第10期
142、 文章之美與人格修養(yǎng) (之美與人格修養(yǎng)——序《中國百年美文選·閑情雅趣卷》)
《寫作》2008年第12期
143、在商品大潮中尋找文學的夢想——“80后”博士如何理解文學的性質(zhì)和功能?
《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144、 時勢變遷與現(xiàn)代的古典詩詞入史問題 《博覽群書》2009年第5期
145、 評葉永剛教授的詩集《故鄉(xiāng)的小河》 《江漢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146、反思五四必須堅持現(xiàn)代性的根本立場 《孝感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147、海外華文文學不宜進入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 《三峽論壇》2009年第11-12合刊
148、評《“兩浙”作家與中國新文學》 《當代文學前沿》2009年第1期
149、尋找一種言說方式——1990年代文學批評話語轉型研究
《紅巖》(理論版)2009年第1期
150、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編寫的幾個問題 《襄樊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151、防止學科本位主義的傾向——關于現(xiàn)當代文學與海外華文文學關系的一點思考
《中國現(xiàn)代文學論叢》第5卷第1期
152、《唯美的選擇與轉換——日本文學與中國現(xiàn)代唯美主義思潮》序
《燕趙學術》2010年春之卷
153、古今文學關系研究的新開拓——讀朱華陽的《屈原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
《三峽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154、“革命文學”論爭與俄蘇文學文論傳播中的期刊 (與孫霞合作)
《現(xiàn)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8輯
二、著作:
《中國現(xiàn)代浪漫主義文學思潮》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浪漫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20世紀中國文學與中外文化》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歷史與文化透視》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中國現(xiàn)代話劇名作導讀》(主編)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俄蘇文學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跨文化的傳播與接受——20世紀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的關系》(合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圖本胡適傳》(合著) 長春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文學批評與思想爭鳴》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合作主編)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2004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 第一輯(副主編) 中華書局2006年4月出版
《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聞一多殉難60周年紀念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合作主編)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 第二輯(合作主編) 中華書局2007年4月出版
《博士原創(chuàng)學術論叢》第一輯(合作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權繪錦:《轉型與嬗變——中國現(xiàn)代歷史小說研究》
龔金平:《開放視野下多維對話關系的構建——作為歷史與實踐的中國當代電影改編》
羅顯勇:《夢中的國土——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鄉(xiāng)土小說的文化母題及現(xiàn)代性特質(zhì)》
劉海波:《20世紀中國左翼文論研究》
劉俐莉:《戰(zhàn)爭苦難與女性成長——20世紀中國女性的戰(zhàn)爭書寫》
楊蓉蓉:《學府內(nèi)外——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現(xiàn)代大學與中國新文學關系研究》
肖向明:《<幻魅>的現(xiàn)代想象——鬼文化與中國現(xiàn)代作家研究》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說130篇》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博士原創(chuàng)學術論叢》第二輯(合作主編) 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李建軍:現(xiàn)代中國“人民話語”考論——兼論“延安文學”的“一體化”進程
張園: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現(xiàn)代小說的都市敘事
孫德高:唯美的選擇與轉換——日本文學與中國現(xiàn)代唯美主義思潮
朱華陽:屈原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
雍青:尋找一種言說的方式——1990年代文學批評話語轉型研究
姜洪偉:李健吾戲劇藝術論
彭松:多向之維:歐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論
《中國高校國家精品課程》(2008)中冊(文學類副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wǎng)打盡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