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研招新聞 來源:科學新聞 2013-10-30 相關院校:南開大學
自2014年秋季學期起,中國將全面實行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即所有學生都將繳納學費。此政策一出,眾說紛紜,有人叫好,有人質疑。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就此新聞事件接受《科學新聞》采訪。龔克指出,研究生收費制度是國際慣例、法律要求、大勢所趨,是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的組成部分,目的是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關于“建立以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項目資助制”的改革要求。
《科學新聞》:中國出臺新的研究生收費制度是基于怎樣的背景和原因?
龔克:研究生收費不是一個孤立的政策,而是整個研究生培養(yǎng)制度的一個部分,F行的研究生培養(yǎng)制度是從“計劃經濟”沿襲下來的。建國后,研究生是大學畢業(yè)“分配”的一個方向,其身份是“教師”,領取的薪金基本與大學畢業(yè)生相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特別是與市場經濟的建立相適應的大學生自主擇業(yè)的推行和統(tǒng)一“計劃”工資的廢除,攻讀研究生是一種自主的“準職業(yè)”選擇而不再是“計劃分配”的結果,原先那種以國家財政投入為主的研究生教育經費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現實,無法滿足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需要。
《科學新聞》:現在推出研究生收費是不是與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有關?
龔克:我不這樣看。因為事實上,在實行收費的同時,政府不僅沒有減少研究生教育的開支,反而是大幅增加了該項開支。因此,不能只看到收費,而要看到“改革”,看到改革的目的是理順結構、提高質量,而不是減少財政開支。
國際經驗表明,沒有一個國家包括西方發(fā)達國家采用由政府包攬高等教育的辦法,因為如同哈佛大學前校長陸登庭所說:“完全或主要依靠中央或地方政府獲得經費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構,是不大可能成功達到國際優(yōu)異水準的。”
一個明顯的道理是,高等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的本科生都要繳納一定學費來分擔部分教育成本,研究生憑什么可以憑借“身份”由國家的公共財政全包呢?其實,讓受教育者來分擔一部分教育成本,是有利于優(yōu)化研究生教育結構,為更多愿意接受高層次教育的人提供機會,從總體上更好地維護教育公平,進而實現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科學新聞》:您對研究生收費新政策持怎樣的態(tài)度?您認為新政策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龔克:我個人非常贊同和支持研究生收費新政策。
取消研究生公費制度,非但不是取消對研究生的資助,反而大大提高了資助的力度,改變的是資助“機制”。它是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的改革的一個方面,有利于促進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這符合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
新政策體現了研究生教育非義務教育的定位,改變公共財政包辦非義務性的研究生教育的不合理狀況,促進研究生教育的科學和持續(xù)發(fā)展。
新政策有利于調動研究生的積極性和提高生活待遇,在實行收費的同時強化和改進 “獎、助、酬”資助體系,這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長效保障機制和內在激勵機制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促使研究生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知識學習和科學研究中,激勵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推動研究生教育質量不斷提高。
新政策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引導師生更加關注學術前沿和國家需求,更加關注質量和創(chuàng)新。完善以科學研究和實踐創(chuàng)新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轉變培養(yǎng)機制、實行項目資助制,將促使導師認識和履行培養(yǎng)研究生的“公責”,遵循培養(yǎng)規(guī)律,在高水平項目中培養(yǎng)、資助研究生。
如果說“負面”影響的話,可能會使得一部分不了解改革全貌的學生在“收費”面前對研究生教育望而卻步,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研究生的報考人數。當然,這也讓更多的學生冷靜思考是否要讀研,而不是盲目地將讀研作為“應試慣性”的“首選項”或是找不到工作的“備選項”。
《科學新聞》:對于研究生教育收費改革,您有什么建議?
龔克:應該說我們對此次研究生教育收費改革是寄予厚望的,希望收費改革能夠成為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的突破口,以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
但是,這并不代表從“公費”改成“收費”,研究生的學習表現就一定能得到改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研究生教育收費改革只是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綜合改革的一環(huán),要提高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還需要出臺一系列與之相適應的培養(yǎng)政策。
我的看法是,研究生教育必須把“研究”二字的文章做足做好,“導師項目資助制”應是這個改革的核心,即“獎、助、酬”體系建設的重點應該放在“酬”的環(huán)節(jié)上,為此需要推進科研經費管理的配套改革。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在2011年人代會上,曾就提高在讀研究生生活待遇問題提過一個工作建議,建議借鑒國際經驗,確定研究生的待遇應當主要由研究經費來開支的工作方針。同時,相應地改變研究經費的預算結構,即在申請項目時根據需要明確列出需要參加項目研究的研究生數目和相應的人頭開支,在項目預算審查通過后進行撥款和支付。不論文科理科,都應承認研究生的“人力成本”,并參照項目承擔單位初入職大學畢業(yè)研究人員的收入水平來把握補貼的。
《科學新聞》:對于國外研究生教育費用收取和獎學金發(fā)放的政策與措施,我們是否有可以借鑒的經驗?
龔克:從世界范圍看,美國是研究生教育比較成功的國家。在費用方面,他們有比較完善的收費以及相應的貸款、獎助制度。美國研究生可以通過學生貸款、獎學金、研究基金、學費減免和助學金等方式獲取學費補貼。
其實,它們最成功的就是“導師項目資助制”,它通過研究課題將研究生和導師有機地聯系起來,將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都與研究課題結合在一起,是研究生成為名副其實的“研究”生,讓研究生在研究中受到全面的訓練和培養(yǎng)。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