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wǎng) 2015-08-24 相關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姓名:李德玉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67
職稱:教授
院系:生物與醫(yī)學工程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2006
現(xiàn)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生物醫(yī)學工程
現(xiàn)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生物醫(yī)學工程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yǎng)博士生專業(yè)名稱:無
聘任在自主設置學科培養(yǎng)博士生專業(yè)名稱: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生物醫(yī)學信息及儀器生物力學航空航天生物醫(yī)學工程
電子信箱:deyuli@buaa.edu.cn
辦公電話:82317786
辦公地點:逸夫科學館423
通信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yī)學工程學院
個人簡介:
李德玉: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生物醫(yī)學工程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從事生物醫(yī)學成像、圖像處理及其在基礎與臨床醫(yī)學研究中的應用,生物力學等方面的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二十余年。
一、教學方面
1.課程教學
先后承擔“生物醫(yī)學圖像處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精品課程,本人為負責人及主講教師。)、“醫(yī)學成像原理與系統(tǒng)”、“數(shù)學物理方法”等本科生課程,“生物醫(yī)學圖像分析”、“生物醫(yī)學成像技術”、“生物醫(yī)學數(shù)學”等研究生課程,共10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
近五年來主持完成的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和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1]“研究型大學新興交叉學科開放式綜合、設計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教學體系與模式的改革與實踐”,2009.9-2012.9;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提高交叉學科研究生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的研究型教學方法研究”,2009.10-2010.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生物醫(yī)學圖像處理》,2009.10-2012.10。
2.獲得的教學成果獎:
[1]李德玉、樊瑜波、韓慧瑜、蒲放、趙峰;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創(chuàng)新型生物醫(yī)學工程人才培養(yǎng)模式;2012年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12年。
[2]李德玉、樊瑜波、孫聯(lián)文、蒲放牛海軍;多學科交叉的生物(醫(yī)學)工程本科研究型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教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12.
[3]李淑宇、蒲放、李德玉.“生物醫(yī)學圖像處理課程改革與實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2009年度校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
3.人才培養(yǎng)
共培養(yǎng)碩、博士研究生20余人(獲得學位),其中3人獲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獎。指導本科生畢業(yè)論文多人,其中3人獲得校級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論文獎。
二、科研方面
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醫(yī)學成像、生物醫(yī)學圖像處理與分析、生物醫(yī)學信號處理及儀器、生理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
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重大項目課題、省部級科研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民用航天預研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的科研工作。發(fā)表學術論文近130余篇,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20余項(授權10余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任《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第四屆編委,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儀器開發(fā)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近五年來的主要科研工作及學術貢獻:
(1)采用MRI成像、圖像處理與分析,研究膀胱尿量動態(tài)生成規(guī)律與無創(chuàng)檢測技術,提出了一種基于模型和A型超聲的膀胱尿量監(jiān)測方法(The Journal of Urology,2010,183(1):216-220),在此基礎上研制了穿戴式膀胱尿量動態(tài)監(jiān)測與預警系統(tǒng)。
(2)提出了基于超聲造影成像技術在體、無創(chuàng)估測心腔及大血管(主動脈)的方法,并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證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該方法將造影劑微泡的次諧波最優(yōu)驅動頻率偏移,作為微泡周圍壓力檢測方法中的新參量,并進一步提出了基于該參量的無創(chuàng)、在體估測心腔及大血管血流壓力估測的新方法(IEEE Trans UFFC2012:59(4):715-726)。
(3)提出了一種在承載情況下,提高定量超聲骨質(zhì)疏松檢測新方法,以提高檢測靈敏度(Medical Hypotheses 2012,79:539-541;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2,13:70)。該方法與DEXA方法相比,具有無輻射、可綜合反映骨密度和骨微結構的特點;研發(fā)了定量超聲骨質(zhì)疏松檢測儀。
(4)基于MRI成像與圖像處理技術,構建了一種頸內(nèi)動脈的幾何形態(tài)統(tǒng)計學分類模型,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頸內(nèi)動脈中,狹窄發(fā)生的位置和風險也存在顯著差異;研究不同類型頸內(nèi)動脈中特定的血流動力學分布模式,闡明幾何形態(tài)對血流動力學因素的影響,以及頸內(nèi)動脈虹吸部狹窄多發(fā)的血流動力學機理;解釋不同類型的頸內(nèi)動脈中狹窄的位置和風險存在差異的現(xiàn)象,從而為頸內(nèi)動脈狹窄的早期診斷和風險預測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JBiomech2012,45(1):83-89;SurgRadiolAnat2013)。
(5)在循環(huán)、呼吸系統(tǒng)的生物力學建模與模擬方面,研究建立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耦合模型,應用于面向虛擬手術的生理模型,模擬術中緊急及異常情況。
近五年的10篇代表性學術論文(*為通信作者):
[1].Chi Zhang, Fang Pu, Shuyu Li, Sheng Xie, Yubo Fan*, Deyu Li*. Geometr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carotid siphon: association between geometry and stenosis. 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Surg Radiol Anat), 2013, 35(5): 385-394.
[2].Xinwei Li, Fang Pu., Yubo Fan, Haijun Niu, Shuyu Li*, Deyu Li*, Age-related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al covariance networks.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3, 7:98.
[3].Chi Zhang, Sheng Xie, Shuyu Li, Fang Pu, Xiaoyan Deng, Yubo Fan*, Deyu Li*. Flow patterns and wall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in human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The geometric effect on the risk for stenoses.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12, 45(1):83-89.
[4].Cheng-Rui Liu, Hai-Jun Niu, Yu-Bo Fan and De-Yu Li*. Bone QUS measurement performed under loading condition, a more accuracy ultrasound method for osteoporosis diagnosis. Medical Hypotheses 2012,79(4): 539-541.
[5].Cheng-Rui Liu, Hai-Jun Niu, Fang Pu, Ling Wang, Lian-Wen Sun, Yu-Bo Fan and De-Yu Li*.The effect of physical loading on calcaneus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measurement: a cross-section study;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2, 13:70.
[6].Fei Li, Ling Wang, Yubo Fan, Deyu Li*; Simulation of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estimation using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microbubbles. IEEE Trans UFFC 2012: 59(4):715-726.
[7].Daifa Wang, Huiting Qiao, Xiaolei Song, Yubo Fan, and Deyu Li*. Fluorescence molecular tomography using a two-step three-dimensional shape-based reconstruction with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acceleration. Applied Optics 2012, 51(36): 8731-8744.
[8].Shuyu Li, Mingrui Xia, Fang Pu, Deyu Li, Yubo Fan, Haijun Niu, Baoqing Pei, Yong He*. Age-related changes i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entral sulcus. NeuroImage, 2011, 58(2): 381–390..
[9].Jinrong Zhong, Shuhan Jia, Fang Pu, Haijun Niu, Shuyu Li, Deyu Li*, Yubo Fan*. Ultrasound Estimation of Female Bladder Volumes Bas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Modeling. 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10, 183(1): 216-220.
[10].Xiao Liu, Fang Pu, Yubo Fan, Xiaoyan Deng*, Deyu Li and Shuyu Li. A numerical study on the flow of blood and the transport of LDL in the human aorta: the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elical flow in the aortic arch,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97:163-170, 2009.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wǎng)打盡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