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兩所合并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為物理研究所。至今,已有50余位院士先后在物理所工作過,包括吳有訓、趙忠堯、嚴濟慈、吳健雄、錢三強等著名科學家。
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物理所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以物理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機構。研究方向以凝聚態(tài)物理為主,包括凝聚態(tài)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軟物質物理、凝聚態(tài)理論和計算物理等。進入中科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后,物理所圍繞凝練出的科研目標調整學科布局,經過整合和新建,擁有磁學、超導、表面物理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光物理、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電鏡)、納米物理與器件(真空物理)、極端條件物理等4個院重點實驗室以及凝聚態(tài)理論、軟物質物理、固態(tài)量子信息與計算、微加工實驗室等4個所級實驗室,并成立了國際量子結構中心和量子模擬科學中心,構成了物理所的研究體系;由微加工實驗室、電子學儀器部、分析測試部、圖書館、網絡中心、機械加工工廠構成了全所的技術支撐體系。
長期以來,物理所始終堅持積極引進和培養(yǎng)杰出人才,經過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已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科研實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隊伍。截止2006年底,物理所共有各類人員404人,其中科研人員186人(含正高職人員104名,副高職71人),技術支撐人員6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4人。 “百人計劃”入選者累計達到38人;“海外知名學者”20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累計達51人(其中B類20人)。物理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物理學一級學科授予單位,也是全國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動站的單位之一;2006年在讀研究生總數(shù)648人,其中碩士研究生236人,博士研究生412人。在站博士后25人。
近年來,物理所圍繞學科布局,加大對重要科研設施及實驗儀器裝備的投入力度,進口或自行研制了一批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實驗裝置,主要有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淀積(MOCVD)設備、磁性金屬超薄膜生長/超高真空變溫SPM/原位穆斯堡爾譜儀聯(lián)合系統(tǒng)、有機分子外延-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納米四探針探測(NP-OMBE-LTSTM)系統(tǒng)、TMR R&D Sputtering System、變溫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角分辯光電子譜-分子束外延聯(lián)合系統(tǒng)、多功能高分辨電子能量損失譜儀、場發(fā)射透射電子顯微鏡、極低溫強磁場雙探針掃描隧道顯微鏡、FEI DB235聚焦離子束刻蝕與沉積系統(tǒng)、Raith 150 電子束曝光系統(tǒng)、IBM SP 690大型計算機、模塊式三級拉曼光譜系統(tǒng)以及自行研制的超高真空低溫強場雙探針STM、高分辨率TEM-掃描探針SPM原位物性研究系統(tǒng)、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統(tǒng)II型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統(tǒng)、國際首臺超高能量分辨率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和峰值功率大于350太瓦的超強飛秒激光裝置——“極光III”裝置等。
多年來,物理所先后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包括與英國皇家學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德國馬普學會、荷蘭皇家科學院、日本學術振興會等國家級科學研究機構建立起了長期、穩(wěn)固的友好合作關系,還與其它國家的數(shù)十個科研機構和大學建立了廣泛的所級國際合作關系。廣泛、頻繁、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有力地推動了物理所在學術上與國際接軌的進程。
同時,物理所在完善學術環(huán)境和營造學術氛圍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適合自身發(fā)展需求的學術評價體系和學術交流體系。實施了“國際評價機制”和“學術交流與考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促進重大原創(chuàng)性成果的產生。設立了“公共技術講座”、“崔琦講座”、“中關村凝聚態(tài)論壇”、“凝聚態(tài)物理前沿講座”、“科學之家學術漫談”以及“明理時空”等形式多樣的學術活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術交流體系。
經過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溫區(qū)氧化物超導體的發(fā)現(xiàn)及研究”、“低純度釹鐵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納米管的制備和結構和物性研究”為代表的一批原創(chuàng)性重要研究成果,獲國際、國內獎共300多項,其中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18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1項,國家發(fā)明獎8項。
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1998年以來,物理所共獲授權專利284項。部分專利技術如"新一代固態(tài)全色激光顯示"已顯現(xiàn)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另有部分專利技術已經以技術入股的形式進入產業(yè)化,典型的范例有以鋰離子電池專利為核心技術的蘇州星恒電源有限公司。物理所現(xiàn)有控股、參股公司10個,其中以知識產權入股的有7個。
此外,掛靠物理所的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科技期刊《物理學報》、《Chinese Physics》、《Chinese Physics Letters》和《物理》已成為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物理學學術期刊。
2003年11月25日,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為依托單位的"北京凝聚態(tài)物理國家實驗室"經國家科技部批準正式開始籌建。放眼世界,展望未來,隨著第三期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的啟動,物理所面臨新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任重而道遠。物理所人將以“建成國際一流凝聚態(tài)物理研究基地”為目標,面向國際科學前沿、面向國家戰(zhàn)略需求,不斷做出新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前瞻性的貢獻。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