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以下簡稱新大綱)在廣大考生急切等待中上市發(fā)行?佳姓螆F隊名師即時進行研究并解讀。
新大綱變化的總體特征:
一、反映教育部考試中心統(tǒng)一組織命題、考試工作逐步走向標準化、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
二、新大綱的制定緊扣目前全國高校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材;
三、新大綱的修改保持內容的嚴肅性、專業(yè)性,對部分內容進行調整、修改。
四、新大綱的修改注意保持了與以往考試要求的延續(xù)性。
通過對新大綱全文內容的比照,總體上沒有實質新的變化,主要是在一些文字上的描述更準確,刪除部分內容,調整了個別知識點,大致有38處調整。具體如下:
第一部分《馬克思基本原理概論》部分有17處的變化。是這次修改最多的學科,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并沒有實質的變化,考試難度應該與2011年相當?忌鎻土,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基本原理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二部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僅有2處刪改;但是本課程內容較多,分值也是最高(占30%),考生在復習時要抓住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人物主線進行歸納總結。
第三部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有15處變化。這里涉及的更多是知識點的調整,考試內容和分值沒有變化。在復習這門學科是要著重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特點、意義等。另外《近現(xiàn)代史綱》有一部分內容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重合,特別是應當結合起來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的內容來學習。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只有3處刪減;可以說沒有變化。
第五部分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對時事年度進行較大調整。但考生不必擔心,其實以往考試中就有所體現(xiàn)。恩波在理念的輔導中都特別重視形勢與政策的關注。
祝:全國考生學習進步!考研成功?
新舊大綱修改知識點對比:(舊大綱指2011年大綱)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2、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與發(fā)展(3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聯(lián)系的內涵和特點。事物普遍聯(lián)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聯(lián)系與發(fā)展。發(fā)展的實質發(fā)展與過程。
新大綱描述:聯(lián)系的內涵和特點。事物普遍聯(lián)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發(fā)展的實質,發(fā)展與過程。
修改點評:刪除聯(lián)系與發(fā)展。
舊大綱描述:事物存在的質、量、度。事物發(fā)展的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肯定和否定辯證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原理的意義。
新大綱描述:事物存在的質、量、度。事物發(fā)展的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辯證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原理的意義
修改點評:刪除否定之否定。屬于重復內容
舊大綱描述: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與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新大綱描述:唯物辯證法與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修改點評:刪除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四)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guī)律(2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統(tǒng)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理論意義。
新大綱描述: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內涵及其作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內容以及意義。
修改點評:對知識點提出了新的要求,是考試重點。
舊大綱描述:經濟基礎的內涵。上層建筑的含義。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統(tǒng)一。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運動規(guī)律。
新大綱描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內涵。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及其規(guī)律。
修改點評:描述更簡潔,沒有實質變化。
2、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動力(2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改革的性質和作用。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
新大綱描述:改革的性質和作用。
修改點評:刪除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
舊大綱描述:科學技術的含義?茖W技術革命的作用?茖W技術社會作用的二重性。
新大綱描述:科學技術的含義?茖W技術革命的作用?茖W技術社會作用的兩重性。
修改點評:把“二重性”改為“兩重性”更符合習慣用法。
(五)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2、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4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待點。剩余價值的含義。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qū)分及其意義;剩余價值率。
新大綱描述: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及其特點。剩余價值的含義。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qū)分及其意義;剩余價值率。
修改點評:合并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待點。更加規(guī)范。
舊大綱描述: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生產。超額剩余價值。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
新大綱描述: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超額剩余價值。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
修改點評:合并描述更簡練。
舊大綱描述:資本積累的含義。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的本質。影響資本積累規(guī)模的因素。、資本有機構成。相對過剩人口。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
新大綱描述: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的本質與后果。影響資本積累規(guī)模的因素。資本有機構成。相對過剩人口。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
修改點評:刪除資本積累的含義。增加資本積累的后果。
舊大綱描述: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三個階段和采取的三種職能形式。產業(yè)資本實現(xiàn)循環(huán)運動的基本條件。資本周轉。影響資本周轉快慢的關鍵因素。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社會再生產的實現(xiàn)條件。
新大綱描述:資本循環(huán)。資本周轉。資本循環(huán)與周轉規(guī)律發(fā)揮作用的制約因素。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以及實現(xiàn)條件。
修改點評:描述規(guī)范,考查要求明確。
3、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內和對外職能。
新大綱描述: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和本質。
修改點評:修改內容外延增加,容易形成考點。
(六)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1、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2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兩個階段。生產集中與資本集中。壟斷的形成及本質。壟斷條件下競爭的特點。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新大綱描述: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兩個階段。生產集中與資本集中。壟斷的形成及本質。壟斷與競爭。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修改點評:刪除壟斷條件下競爭的特點。增加壟斷與競爭。加大考試難度,重視命題。
舊大綱描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壟斷資本在世界范圍的擴展。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
新大綱描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壟斷資本在世界范圍的擴展。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和實質。
修改點評:增加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新增點是考試重點。
2、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1處增加)
舊大綱描述: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的變化。經濟調節(jié)機制和經濟危機形態(tài)的變化政治制度的變化。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新大綱描述: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新變化的表現(xiàn)和特點。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修改點評:描述規(guī)范,考查要求明確。本知識點是學科重點。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fā)展趨勢(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新大綱描述: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復雜性和長期性。
修改點評:描述規(guī)范、明確。
(七)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fā)展
2、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發(fā)展和完善(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的原因。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多樣性。社會發(fā)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
新大綱描述: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的原因。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多樣性。社會發(fā)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社會主義在改革中的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
修改點評:增加社會主義在改革中的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體現(xiàn)內容的完整性。
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選擇過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
新大綱描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
修改點評:刪除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選擇過程。
(十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依靠力量
3、加強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人民解放軍的性質和作用。建立鞏固的國防。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軍隊的歷史使命。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新大綱描述:人民解放軍的性質和作用。建立鞏固的國防。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軍隊的歷史使命。
修改點評:刪除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三、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
(一)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2、抵御外國武裝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粉碎瓜分中國的圖謀。反侵略戰(zhàn)爭的失敗及其原因。民族意識的覺醒。
新大綱描述: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粉碎瓜分中國的圖謀。反侵略斗爭的失敗及其原因。民族意識的覺醒。
修改點評:“反侵略戰(zhàn)爭”改為“反侵略斗爭”。
(三)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1處變化)結
舊大綱描述:2、辛亥革命的成功、失敗與建立民國。
新大綱描述:2、辛亥革命與建立民國。
修改點評:描述更精煉。
(四)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舊大綱描述:2、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處變化)
新大綱描述:2、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修改點評:描述更精煉。
3、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舊大綱描述:大革命的失敗及其經驗教訓。(1處變化)
新大綱描述:大革命的意義、失敗及其教訓。
修改點評:描述更恰當。
(五)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2、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發(fā)展及其挫折。遵義會議與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長征的勝利?谷彰褡褰y(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
新大綱描述: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發(fā)展及其挫折。遵義會議與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紅軍長征的勝利。
修改點評:調整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的內容,增加“紅軍”二字,更顯嚴謹。
(六)中華民族的杭日戰(zhàn)爭
2、從局部抗戰(zhàn)到全國性抗戰(zhàn)(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中國共產黨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局部抗戰(zhàn)與救亡運動。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全國性抗戰(zhàn)的開始。
新大綱描述:中國共產黨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局部抗戰(zhàn)與救亡運動。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谷彰褡褰y(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全國性抗戰(zhàn)的開始。
修改點評:調整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內容,更切題意,是考試要點。
4、中國共產黨成萬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全面抗戰(zhàn)的路線和持久戰(zhàn)的方針。敵后戰(zhàn)場的開辟與游擊戰(zhàn)爭的發(fā)展。堅持抗戰(zhàn)、團結、進步的方針?谷彰裰鞲鶕(jù)地的建設。大后方的抗日民主運動和進步文化工作。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
新大綱描述:全面抗戰(zhàn)的路線和持久戰(zhàn)的方針。敵后戰(zhàn)場的開辟與游擊戰(zhàn)爭的發(fā)展。堅持抗戰(zhàn)、團結、進步的方針?谷彰裰鞲鶕(jù)地的建設。大后方的抗日民主運動和進步文化工作。延安整風運動與中共七大。
修改點評:明確重點是延安整風運動與中共七大。備考要認真準備,考試重點
(七)為新中國而奮斗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南京國民黨政權的覆滅。人民政協(xié)與《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基本經驗。
新大綱描述:南京國民黨政權的覆滅。人民政協(xié)與《共同綱領》。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基本經驗。
修改點評: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八)社會主義基木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1、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開始(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建立;謴秃桶l(fā)展國民經濟。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開始采取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際步驟。
新大綱描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建立;謴秃桶l(fā)展國民經濟。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開始采取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際步驟。
修改點評: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3、有中國特點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農業(yè)、手工業(yè)合作化運動的發(fā)展。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贖買政策的實施。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全面確立及其意義。
新大綱描述: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農業(yè)、手工業(yè)合作化運動的發(fā)展。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贖買政策的實施。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全面確立及其意義。
修改點評:刪除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無考試意義。
(九)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
1、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論十大關系)的發(fā)表。中共八大路線的制定。(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fā)表。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
新大綱描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端。中共八大路線的制定。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成果。
修改點評:刪除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論十大關系)的發(fā)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fā)表。調整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忌⒁鉀]有減少考試內容,這兩篇文章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文獻,重點關注。增加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成果也是重點。
2、探索中的嚴重曲折(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廬山會議與糾“左”進程的中斷。國民經濟的調整。“文化大革命”的發(fā)動。1975年整頓和“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文化大革命”的性質與教訓。
新大綱描述:“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國民經濟的調整。“文化大革命”的發(fā)動。1975年整頓和“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文化大革命”的性質與教訓。
修改點評:刪除廬山會議與糾“左”進程的中斷內容。
(十)改革開放與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
1、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和改革開放的起步(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農村改革的突破性進展。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茖W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新大綱描述: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農村改革的突破性進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茖W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修改點評:刪除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
2、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展開(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中共十二大制定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綱領。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的制定和實施。
新大綱描述:中共十二大制定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綱領。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的制定和實施。
修改點評:文字修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說法不準確。
3、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發(fā)展的新階段(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口標。中共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提出跨世紀發(fā)展戰(zhàn)略。進一步推動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國有企業(yè)的改革。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新大綱描述: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口標。中共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提出跨世紀發(fā)展戰(zhàn)略。推動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國有企業(yè)的改革。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
修改點評:刪除“進一步”,體現(xiàn)嚴謹性。刪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四、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一)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
1、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意義。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新大綱描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修改點評:刪除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意義。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四)加強道德修養(yǎng),錘煉道德品質
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的重大意義。中華民族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的主要內容。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tǒng)。
新大綱描述:中華民族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的主要內容。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tǒng)。
修改點評:刪除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的重大意義。
(七)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
3、增強國家安全意識(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確立新的國家安全觀。掌握國家安全法律知識、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新大綱描述:掌握國家安全法律知識、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修改點評:刪除確立新的國家安全觀。
五、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1處變化)
舊大綱描述:年度間(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國際、國內的重大時事。
新大綱描述:年度間(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國際、國內的重大時事。
修改點評:備考同學要注意這個小小的變化,全面復習。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