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1、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又不是物質本身。
2、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無限度的,它是受到客觀世界、歷史條件制約的。人在客觀規(guī)律面前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無所作為的。
3、世界的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即世界統(tǒng)一的基礎是物質,而不是某種"始基"的物體。
4、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而不是單一的無差別的統(tǒng)一。
5、實踐不是孤立的個人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這種的人的活動,并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隨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6、事物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觀臆想的。
7、改變和創(chuàng)造條件不是任意的,必須尊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
9、現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假象與錯覺不是一回事。
10、生理素質是人們進行實踐和認識的一種物質條件,并不是人們的實踐和認識本身。
11、真理的客觀性并不是說真理本身就是客觀事物,也不是說它沒有主觀形式。
12、真理是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表明真理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
13、實踐檢驗真理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14、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并不是由人們的主觀愿望決定的,而是由客體本身客觀存在的性質、屬性決定的。
15、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不是一種自然的、現成的關系,也不是主體需要與客體屬性之間隨機相遇的關系,而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確立的同客體之間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關系。
16、價值評價并不是一種主觀隨意性的認識活動,而是具有客觀性的認識活動。
17、生產關系是一種物質利益關系,它體現著人們之間的物質經濟利益,不是人們的主觀愿望和要求。生產關系作為生產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是物,"可是這些關系總是同物結合著,并且作為物出現"。在一定社會內部往往存在著多種而不是單一的經濟關系,但決定一個社會性質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經濟關系。
18、上層建筑的反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無限的。它可以影響社會性質和歷史進程,但不能決定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
19、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20、社會形態(tài)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
21、所謂現實的人,"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tài)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fā)展過程中的人"。
22、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表現在各種社會關系中,而不是自然屬性。人的本質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是歷史的而不是永恒不變的。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天生就具有的東西,也不是從所有個體的人身上抽象出來的共同性。
23、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
24、唯物史觀主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并不是否定個人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而是要具體地分析個人及其作用的性質、大小以及個人與群眾的關系,以使每一個創(chuàng)造自己歷史的個人,在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過程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25、商品的使用價值,不是用來滿足生產者自身需要的,而是通過交換來滿足別人的、社會的需要的。
26、決定商品交換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價值。
27、一種物品盡管具有使用價值,但如果不是勞動產品,也沒有價值。
28、決定商品價值量的,不是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29、復雜勞動轉化為簡單勞動,不是商品生產者自覺計算出來的,而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自發(fā)實現的。
30、馬克思把商品轉換成貨幣,稱為"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31、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家購買的是雇傭工人的勞動力而不是勞動。與以往剝削制度不同,資本家與工人的關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勞動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
32、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總是通過各種物品表現出來,但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一定的歷史社會形態(tài)下的生產關系。
33、可變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不是被轉移到新產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勞動再生產出來。
34、剩余價值既不是由全部資本創(chuàng)造的,也不是由不變資本創(chuàng)造的,而是由可變資本創(chuàng)造的。
35、要確定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應拿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相比,而不是與全部資本相比。
36、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商品按照生產價格而不是價值出售并不違背價值規(guī)律,而是價值規(guī)律實現形式發(fā)生了變化。
37、相對過剩是指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相對過剩,而不是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