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研究生導師張妮妮介紹如下:
姓 名:張妮妮
學 位:博士
職 稱:教授
研究方向:生態(tài)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語言哲學
教授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本科生公共必修)、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生公共必修)、西方哲學史(本科生通選)、當代國外社會思潮(研究生專業(yè)必修)
郵 箱:zhangnini@bfsu.edu.cn
科研成果和項目:
科研項目:
1、“中德在資源、環(huán)境和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方面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對策比較研究”,中國改革開放論壇課題,2007-2008,項目負責人
2、“女性精神的生態(tài)隱喻:生態(tài)女性主義框架性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校級自選課題,2007,項目負責人
3、“社會性別與全球環(huán)境問題研究”,福特基金項目,2008-2010,主要參與
4、“《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精品課建設”,2011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改項目,項目主持人
5、“生態(tài)女性主義研究”,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12YJA720033),項目主持人
6、“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群若干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研究”,2014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改研究項目,項目主持人
論 文:
1、 索緒爾“符號任意性原則”分析,《求是學刊》,1993年第二期
2、 洛克詞義論分析,《北方論叢》,1993年第三期
3、 關于哲學基本問題內容的再認識,《現(xiàn)代哲學》,1999年第四期
4、 身體、自然和地方——斯普瑞特奈克對生態(tài)女權主義的新發(fā)展,《哲學動態(tài)》2001年第七期
5、 意義與真之爭,《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三期
6、 弗雷格前后期意義理論比較研究,《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2年第五期
7、 政治文明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年第1、2期合刊
8、 生態(tài)女權主義與過程哲學自然觀之比較研究,《中國過程研究》(第一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9、 三個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與科學的發(fā)展觀,《紀念鄧小平》(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10、 深度生態(tài)學運動的哲學啟示,《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第五期
11、 麥茜特和生態(tài)女性主義——女性視角的生態(tài)智慧,《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第7、8期合刊
12、 Towards a Whitehead Eco-feminism, in Whitehead and China: Relevance and Relationship, ed. Wenyu Xie, Zhihe Wang, George Derfer, Ontos/Verlag, Frankfurt, 2005
13、 生態(tài)智慧中的靈性因素,《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14、 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環(huán)境資源因素,《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第12期
15、 論戴維森語言哲學關于意義、信念和真的共生關系,《文明與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16、 后現(xiàn)代過程思想的新資源——菲利普•克萊頓教授訪談錄,《中國過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7、 敬意的自然觀:懷特海和孔子的進路,《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年第8期
18、 The Role of Spirituality in Eco-Wisdom, The Ecozoic Reader, 2007, Vol. 4, Number 4
19、 和諧社會:從生態(tài)智慧的視角看,《全球化中的世界經濟與文化的互動》,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
20、 Creativity and Process: East-West Dialogue,Process Perspectives,vol.30, Summer 2007
21、 Book review, Process and Salvation: Whitehead’s Philosophy and its Implication in Religion and Culture, Process Studies, vol.36-2, Fall-Winter 2007
22、 生態(tài)文明:文明的要素亦或文明的形態(tài),《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3期
23、 關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探討: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一章的教學為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研究與創(chuàng)新》,研究出版社,2009
24、 運動和制度在建設生態(tài)文明中的作用:以德國為例,《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9年第2期
25、中德資源環(huán)境問題對策的比較研究,載《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問題研究》,顧小存主編,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
26、全球環(huán)境治理中的社會性別視角,《新亞洲論壇》第三輯,首爾出版社,2010
27、女性精神的生態(tài)隱喻——從女性主義對自然的態(tài)度演變看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哲學基礎,《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年第12期
28、過程生態(tài)思想與社會性別角色,《中國過程研究》(第三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29、論當代生態(tài)思潮的社會性別角色,《學理論》,2013年第3期(上)
30、關于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幾點思考,《探索與思考——第二十二屆全國涉外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討會論文集》,劉寧揚主編,藍天出版社,2013
31、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與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中國夢”語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徐浩特、王丹主編,遼寧大學出版社,2014
譯 文:
1、對女權主義人道主義的再思考,《國外社會科學》,1991年第8期
2、形而上學的目的,《國外社會科學》,1994年第11期
3、思辨的后現(xiàn)代主義——懷特海哲學,《國外社會科學》,1995年第10期
4、批判的抵抗——福柯和布爾迪厄,《國外社會科學》,1996年第1期
5、查倫•斯普瑞特奈克,生態(tài)女權主義哲學中的徹底的非二元論,《國外社會科學》,1997年第6期
6、生態(tài)紀社會:通向未來的路,《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7、查倫•斯普瑞特奈克,生態(tài)后現(xiàn)代主義對中國現(xiàn)代化的意義,《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7年第2期
8、 喬治•德福,深度信念以及信念和信仰的相對作用,《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著 作:
1、《精神文明建設》,青島出版社,1998
2、《民主,自由,人權,正義》,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第二作者)
3、《意義,解釋和真——戴維森語言哲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4、《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新模式探討》,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合作第一主編)
5、《中德資源環(huán)境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比較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第一執(zhí)筆人)
6、《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全球環(huán)境問題研究》,金莉、李英桃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承擔“第一章 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全球環(huán)境問題研究:理論篇”。
譯 著:
1、《懸疑與寧靜——皮浪主義文集》,上海三聯(lián),1989,(合譯)
2、《真實之復興——極度現(xiàn)代世界中的身體、自然和地方》,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