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第一部分:真題重現(xiàn)
一、單項選擇題
1.恩格斯認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
A。哲學與人類生存活動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問題
B。人與周圍世界的基本聯(lián)系問題
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D。關于人的本質問題 (1997年)
2.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立之后,開始出現(xiàn)了
A。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 B?芍撆c不可知論的對立
C。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D。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 (2003年)
3.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唯心主義哲學、舊唯物主義哲學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A。堅持人的主體地位
B。堅持用辯證發(fā)展的觀點去認識世界
C。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D。堅持從客觀的物質實踐活動去理解現(xiàn)實世界 (2008年)
4.中國古代哲人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是一種
A。宿命論觀點 B。唯意志論觀點
C。機械唯物論觀點 D。樸素唯物論觀點 (1998年)
5.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對立的根本點在于
A。世界發(fā)展動力問題 B。意識本質問題
C。世界本原問題 D。實踐本質問題 (1995年)
6.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是,
A。承認世界是多樣的統(tǒng)一 B。承認物質對意識的根源性
C。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D。反對一切形式的二元論 (1995年)
7.主張“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之外,什么也沒有”的觀點,屬于
A。否認人的意識存在的自然唯物主義
B。主張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的辯證唯物主義
C。否認時間與空間存在性的唯心主義
D。把人的意識理解成某種特殊的“精細物質”的機械唯物主義 (1999年)
8.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范疇是通過
A。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界定的 B。個別與一般的關系界定的
C。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界定的 D。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界定的 (1994年)
9.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nèi)才有絕對的意義,超過這個范圍便是相對的了,這個范圍是指
A。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
B。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質和意識何者更重要
D。物質和意識何者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更密切 (2009年)
10.“心誠則靈,心不誠則不靈”的說法是
A。主張物質和意識具有統(tǒng)一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B。主張思想就是物質的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C。認為世界是絕對精神外化的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D?浯罅艘庾R能動作用的唯心主義觀點 (2001年)
11.廣大農(nóng)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要富口袋,先富腦袋”。這一說法在哲學上的含義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變成物質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質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質 (2005年)
12.《壇經(jīng)》中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菽苓M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段話表明惠能關于運動的基本觀點是
A。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B。運動和物質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運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 D。精神是運動的主體 (1996年)
13.最近,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一臺粒子加速器,讓兩束原子在一個圓環(huán)軌道上做高速運動,發(fā)現(xiàn)這些原子自身的時間確實比外界時間慢了。這項實驗進一步證明了作為物質運動存在形式的時間具有
A?陀^性 B。有限性 C。相對性 D。一維性 (2008年)
14.“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形象地表達了動和靜的辯證關系是
A。靜不是動,動不是靜 B。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C。動是必然的,靜是偶然的 D。動是靜的原因,靜是動的結果 2007年)
15.“運動應當從它的反面即從靜止找到它的量度”,因為靜止是
A。運動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B。過去運動的結果和未來運動的出發(fā)點
C。運動的原因和根據(jù) D。運動的基礎和承擔者 (1993年)
16.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這一論斷的含義是
A。變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變,沒有不變
C。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 D。變與不變是絕對對立的 (2006年)
17.在人與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與世界同時得到了改變,并獲得日益豐富的內(nèi)容。造成這一變化的基礎是
A。自然界自身的運動 B。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
C。人的實踐活動 D。工具的制造與使用 (2003年)
18.人類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tǒng)一體
B?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統(tǒng)一體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統(tǒng)一體
D。人類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人類社會關系的總和 (2002年)
19.右邊這張照片反映出由于氣候變暖,北極冰蓋融化,致使北極熊無處可去的場景,頗具震撼力。它給我們地球上的人類發(fā)出的警示是
A。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人與人之間一切社會關系的核心
B。生態(tài)失衡已成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轉的趨勢
C。自然地理環(huán)境已成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決定力量
D。生態(tài)環(huán)境已日益成為人類反思自身活動的重要前提 (2010年)
20.隨著科學的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已經(jīng)制造出諸如醋酸纖維、聚苯乙烯、合成橡膠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數(shù)量已達數(shù)百萬種。這一情況說明
A。物質世界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
B。人類通過實踐將“自在之物”轉化為“為我之物”
C。物質世界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
D。人造物質可以脫離天然物質而存在 (2002年)
21.人類創(chuàng)造的自然語言和人工語言
A。是人類的主觀意識 B。既非物質,也非意識
C。是人類意識的物質外殼 D。是意識的客觀內(nèi)容 (2001年)
22.“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個命題表明
A。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B。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C。觀念的東西和物質的東西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
D。意識是人腦中特有的物質 (1999年)
23.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這段話表明人的意識具有
A。客觀性 B。能動性 C。對象性 D。任意性 (2000年)
2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來直接改變物質結構,就是信奉
A。主張精神主宰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唯心論
B。主張精神是脫離人腦獨立存在的客觀唯心論
C。認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質的機械唯物主義
D。認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實踐唯物主義 (2000年)
25.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chuàng)造客觀世界,這一命題表明意識對物質具有
A。決定性 B。預見性 C。能動性 D。主動性 (2000年)
26.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對哲學意識論的意義是
A。否定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性
B。根本改變了人類意識活動的規(guī)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識活動中的主體性
D。表明意識活動與其他物質運動形式的同一性 (1996年)
二、多項選擇題
1.在下列命題中,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絕對觀念的外化 D。萬物皆備于我
E。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 (1997年)
2.中國古代哲學家方以智指出:“氣凝為形,蘊發(fā)為光,竅激為聲,皆氣也”。這句話在哲學上表達了
A。多元論的思想 B。萬物都是物質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思想
C。樸素辯證法的思想 D。物質和運動不可分的思想
E。物質運動形式多樣性的思想 (2000年)
3.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缺陷在于
A。把質上無限多樣的物質世界歸結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種特殊的物質形態(tài)誤認為物質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類對物質的認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發(fā)展過程
D。沒有以科學的材料作為依據(jù),純屬自發(fā)的猜測
E。割裂了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物質統(tǒng)一性 (1993年)
4.在下列命題中,屬于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觀點的是
A。世界統(tǒng)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觀念的集合
C。世界是絕對觀念的異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創(chuàng)造物
E。物是感覺的復合 (1994年)
5.《傳習錄》記載:“先生(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游南鎮(zhèn),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陽明這一觀點的錯誤是
A。把人對花的感覺與花的存在等同起來
B。把人對花的感覺夸大成脫離花的獨立實體
C。認為人對花的感覺與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張人對花的感覺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
E?隙ㄈ藢ǖ母杏X的能動性 (1996年)
6.哲學上把未經(jīng)人類改造的自然稱為“第一自然”,把經(jīng)過人類改造的自然稱為“第二自然”。關于二者的正確的哲學判斷是
A。第一自然是物質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質,部分是意識
B。第一自然是脫離人的物質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識的產(chǎn)物
C。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都是物質自然,第二自然是人類實踐創(chuàng)造的物質新形態(tài)
D。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都是物質自然,因為它們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維空間中排列而成的
E。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都是物質自然界,都是人類認識與改造的對象 (1999年)
7.從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來看,“畫餅不能充饑”,這是因為
A。精神與物質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對物質具有相對獨立性
C。精神不能轉化為物質 D。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觀念的東西不能代替物質的東西 (2002年)
8.意識和物質的對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nèi)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其對立便是相對的。這是因為
A。意識根源于物質 B。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C。意識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D。意識是物質的存在形式
E。意識可以轉化為物質 (2002年)
9.一位科學家說:“我們今天生活著的世界,與其說是自然界,還不如說是人造或人為的世界。在我們的周圍,幾乎每樣東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跡。”這段話應理解為
A。人造的或人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F(xiàn)實世界是人類精神的創(chuàng)造物
C。人類世界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對象化的結果
D?茖W技術越來越成為人類改造世界的偉大力量
E。自在自然日益轉化為人化自然 (1997年)
10.關于龍的形象,自古以來就有“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的說法。這表明
A。觀念的東西是移入人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
B。一切觀念都是現(xiàn)實的模仿
C。虛幻的觀念也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
D。任何觀念都可以從現(xiàn)實世界中找到其物質“原型” (2007年)
11.魯迅說過“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可袼,所謂‘天馬行空’地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卻是三只眼,長頸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體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這段話說明,人們頭腦中的鬼神觀念是
A。頭腦中主觀自生的 B。人腦對客觀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腦對鬼神虛幻反映 D?梢詮娜耸篱g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出來的 (1998年)
12.人的意識的主觀性方面表現(xiàn)為
A。反映形式的主觀性 B。不同主體的意識之間的差別性
C。對客觀對象反映的近似性 D。對客觀對象反映的超前性
E。對事物反映的虛幻性 (1995年)
13.近一年多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金融危機,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機面前,人們應該積極主動應對,化“危”為“機”。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識能動性原理的有
A。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B。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C。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同時產(chǎn)生的
D。事不避難,知難不難 (2009年)
14.IBM公司制造的“深藍”計算機戰(zhàn)勝了世界頂級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這一事實表明
A。電腦具有比人腦更高級的運動形式
B。電腦是人腦的延伸,是人類擴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腦的運動與電腦一樣,歸根到底是電子等物質粒子的運動
D。電腦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識,電腦戰(zhàn)勝人腦,實質上是人類自己戰(zhàn)勝自己
E。電腦和機器人也能進行某些實踐活動 (1999年)
15.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商務印書館先后出版了多個版本的《新華字典》。刪除了一些舊的詞條,增加了一些新的詞條,并對若干詞條的詞義作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對“科舉”這個詞條的解釋是:“從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為維護其反動統(tǒng)治而設的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后備人員的制度”,1992年版刪去“反動”二字,1998版又刪去“為維護其統(tǒng)治而設”。再如1971年版在解釋了“雉”就是“野雞”之后,緊跟著說“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裝飾品”。1992、1998年版也一樣,直到2008年版刪去了這句話。一本小字典,記載著詞語的發(fā)展變化,也記錄著時代前進的印記。字典詞條釋義的變化表明人們的意識
A。是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
B。取決于詞語含義的改變
C。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變化
D。需要借助語言這一物質外殼表達出來 (2010年)
第二部分:真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 C 【解析】本題考查第二章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的記憶。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本題屬于直接性試題,考查記憶,用正選法選出C即可。
2. D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中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中的一個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的唯物主義,唯物史觀是馬克思的偉大發(fā)現(xiàn)。唯物史觀既然是馬克思的偉大發(fā)現(xiàn),就是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立之前沒有唯物史觀,因此D就是正確選項,其他A、B、C三項是哲學發(fā)展過程中始終有的三方面的對立。
3. D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中對物質的客觀實在性的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創(chuàng)立是哲學發(fā)展史上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恩格斯對實踐概念的科學規(guī)定和實踐觀點的確立是實現(xiàn)哲學上偉大變革的關鍵。馬克思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象、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fā)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fā)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現(xiàn)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以往哲學包括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的根本區(qū)別,實踐范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中心范疇。
D選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正確觀點。A選項是人本主義的觀點,B選項是唯物辯證法和唯心辯證法的共同觀點,C選項是一切唯物主義的共同觀點。故無論采用正選法還是排謬法,正確選項只能是D。
4. D 【解析】本題考查對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qū)別、唯物主義發(fā)展形態(tài)的理解。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世界是客觀的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唯物主義包括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現(xiàn)代辯證唯物主義三種歷史形態(tài)。唯心主義包括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式。
一般考生知道荀子是唯物主義者,他講的天是自然界,故考生很容易判斷D為正確選項。
5. C 【解析】本題考查對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一元論中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立的根本觀點,是世界的本原問題(認為是物質的,是唯物主義,認為是精神的,是唯心主義)的識記與理解。
本題屬于直接性試題,考查記憶,選出C即可。
6. C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徹底唯物主義的方法論意義的實際應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本題屬直接性試題,考查記憶,C是正確選項,從任何教材上都可以直接找出正確答案。題干中的“根本要求”就是指方法論要求。A、D選項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贊成的觀點,B選項是屬于理論上的唯物主義觀點,而不是作為方法論含義的“根本要求”,這是最大的干擾項。
7. B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的理解。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列寧指出:“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什么也沒有,而運動著的物質只能在空間和時間之內(nèi)才能運動。”恩格斯、列寧所說的就是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
只要知道恩格斯、列寧的原話,無疑就會選擇B。
8. A 【解析】本題考查對辯證唯物論部分的物質觀中列寧物質定義的依據(jù)、角度或參照系的理解與掌握。哲學是研究普遍性的學問,很多概念不能使用形式邏輯中的方法,只能通過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關系,在這里就是通過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來界定物質,在意識之外的就是物質。
本題屬于間接性試題,需要理解列寧物質范疇的含義即物質是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存在又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故正確選項為A。
9. A 【解析】(1)本題考查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中物質及其存在形式的理解。
(2)哲學的物質范疇是通過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來界定的,物質不是意識、不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對于意識的獨立性、根源性,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體現(xiàn)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觀點,體現(xiàn)了世界的本原、本質是物質的唯物主義一元論觀點。列寧認為“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nèi)才有絕對的意義,在這里,僅僅在承認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的范圍內(nèi)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這種對立無疑是相對的。”這是因為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反映者同被反映者是相聯(lián)系的,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毛澤東語)。
(3)故A選項是正確的。
10. D 【解析】本題考查對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區(qū)別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本命題是當前在一些人中很流行的說法。心指人的精神。本命題的意思是自己相信的就靈就有,不相信的就不靈就沒有,顯然是主觀唯心主義,正確選項是D。
11. B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中對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的理解和應用。物質是客觀實在,意識或精神、思維是對物質的能動的反映,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即先有物質,后有精神;物質不能代替精神,精神不能代替物質;通過實踐,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也可以變成物質。
2004年4月16 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題為《創(chuàng)造更加燦爛的先進文化》的署名文章指出:“‘要富口袋,先富腦袋’已成為中國廣大農(nóng)民致富的深切體會”。本題屬間接性試題。A、D是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不選;B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是正確選項;C是錯誤觀點、錯誤選項,因為物質的力量與精神的力量不能相互代替。
12. D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應用,劃清唯物主義運動觀和唯心主義運動觀的界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和運動密切聯(lián)系、不可分割,物質是運動的主體、載體,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固有屬性,脫離物質談運動是唯心主義觀點,脫離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觀點。
本題屬于反面出題,使用《壇經(jīng)》中的記載,表明心即精神是運動的主體的錯誤觀點。A、B是正確觀點,肯定是錯誤答案,不選。精神運動是物質運動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和物質運動的反映,并不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把精神運動等同于物質運動,只能是庸俗唯物論的表現(xiàn)。C、D都是錯誤觀點,最符合題意要求的應是D。
13. C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中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的理解和應用。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時間、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時間是物質運動的持續(xù)性,空間是運動物質的廣延性。物質運動和時空是不可分的,時空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tǒng)一。
現(xiàn)代自然科學理論,包括愛因斯坦相對論和非歐幾何證明時空與物質運動的不可分割性,兩者互為函數(shù)。當粒子在高速運動的條件下,就會出現(xiàn)“鐘慢”、“尺縮”的現(xiàn)象。題干所說的是“鐘慢”實驗,說明的是時間的相對性。四個選項都是時間的屬性或特點,但只有C選項是符合本題要求的正確選項。
14. B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中關于“運動與靜止辯證關系”原理的理解與運用。題中引用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蘊涵哲理的詩句進行考查。
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有三點,“相對靜止中包含著絕對運動,靜中有動;絕對運動中也包含著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動中有靜;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詩句恰恰是表達了動與靜的上述辯證關系,故直接選擇B就可以。A是不符合題意要求的觀點,C、D是錯誤觀點。
15. B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關于運動和靜止關系的觀點,同時涉及物質和運動關系的觀點。物質和運動是密不可分的,物質是運動的基礎、載體、承擔者,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固有屬性、存在方式。運動和靜止也是密不可分的,是對立統(tǒng)一關系、絕對相對關系、相互滲透關系。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是局部的、有條件的、暫時的,它既是過去運動的結果,又是未來運動的出發(fā)點、起點,是作為量度運動的依據(jù)或參照系,故正確選項應為B。
本題屬于間接性試題,考查對運動和靜止關系的正確理解和運用。
回答本題可以使用排謬法,A、D選項顛倒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屬于錯誤觀點也就是錯誤選項,運動的原因和根據(jù)是矛盾而不是靜止,故C選項也屬錯誤選項,故A、C、D都不能選。
16. C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中運動與靜止的關系的應用,屬間接性試題。恩格斯指出,辯證哲學的革命性質是絕對的——這就是辯證哲學所承認的唯一絕對的東西。針對市場環(huán)境快速變化,美國英特爾公司董事長葛洛夫指出:現(xiàn)代社會,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后來,人們常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這里講的變化是指運動,不變是指靜止,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此題的正確選項是C。世界的本質或本原是物質,世界上既有變(運動),又有不變(靜止),變與不變的對立是相對的即它們可以相互轉化,故A、B、D是錯誤選項。
17. C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中的一個觀點:實踐是人與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也是基礎。本題屬于直接性試題,考查觀點的記憶,直接選C。
18. A 【解析】本題考查對世界的物質性原理部分中關于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的幾個概念的含義和關系的理解記憶。實踐使世界二重化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然世界和人類世界,人類世界又稱屬人世界,是在人類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tǒng)一體。
人類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就是人類世界,故A是正確選項,B是世界、C是自然界、D是人類社會,都不符合題意要求。
19. D 【解析】(1)本題考查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中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以及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中關于社會存在對社會發(fā)展作用的理解。
(2)本題通過一張照片來考查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人與自然關系問題是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而逐步出現(xiàn)并且對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類進步越來越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是2009年的熱點問題。包括2009年9月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以及2009年12月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都表明了人類對這個問題的極度重視。但是由于各個國家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關于氣候變化問題仍然沒有達成具有法律效益的協(xié)議。但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是我們應該反思并努力解決的問題。
(3)本題可以使用排謬法進行選擇。A項是錯誤選項,人與人一切社會關系的核心不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而是經(jīng)濟關系和利益關系。B項是錯誤選項,生態(tài)失衡是由于人們在改造自然的時候不尊重自然規(guī)律而造成的嚴重后果,但是這一現(xiàn)象并不是不可逆轉的,只要人們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改正自己的錯誤,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那自然界就不會報復人類了。所以我們要從現(xiàn)在開始做起,發(fā)展低碳經(jīng)濟,采取低碳生活方式。C項也是錯誤選項,自然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物質資料生產(chǎn)方式都屬于社會存在,在這些要素中,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起決定性作用的只有物質資料的生產(chǎn)方式,而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口因素只對社會發(fā)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正確選項是D項,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人們開始反思自己的社會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最終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所以生態(tài)失衡給人類社會發(fā)出了信號,必須改變自己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按照自然規(guī)律改選自然、利用自然,使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
20. B 【解析】本題考查對世界的物質性原理部分關于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觀點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應用。實踐是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和統(tǒng)一的基礎,實踐使天然自然這個“自然之物”轉化為體現(xiàn)人的目的、滿足人的需要的“為我之物”。
本命題是B的體現(xiàn),A、C、D那是錯誤觀點,故選B。
21.C 【解析】本題考查對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觀點的理解。馬克思指出:“‘精神’從一開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質的‘糾纏’,物質在這里表現(xiàn)為振動著的空氣層、聲音,簡言之,即語言。”語言是一種實踐的、現(xiàn)實的意識,是意識的物質外殼,其內(nèi)容是意識、形式是物質。意識用語言來表達,說明意識永遠依賴物質。只要理解上述觀點,直接選出C即可。
22.A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意識的本質的理解以及對理論是非的分辨。意識也就是觀念是人腦的機能和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命題是馬克思的原話,說的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觀。使用正選法直接選出A即可。B是唯心主義觀點,C、D是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23.B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意識能動性的表現(xiàn)的認識與應用。意識能動性是意識具有反作用于物質的功能,表現(xiàn)為:(1)計劃性、目的性;(2)創(chuàng)造性;(3)對生理活動的控制性;(4)意識通過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荀子的話中的“心不使焉”就是說的心不在焉,就會“目不見”、“耳不聞”,體現(xiàn)了意識活動對生理活動的控制性,屬于意識能動性的表現(xiàn),這樣B就是正確選項,A、C、D都是不符合題意的錯誤選項。
24.A 【解析】本題考查對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意識能動性觀點的把握。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論認為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只能通過實踐,而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觀物質世界,更不能改變物質。命題所反映的事實是在考前幾年有人散布現(xiàn)代迷信觀點的表現(xiàn)。意念就是指人的意識、觀念,因此,A是正確選項,B、C、D都不符合題意。
25.C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的理解。物質決定意識,意識能動地反作用于物質。命題是列寧的原話,在歷年考試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三次。由于許多考生不知道是列寧的話,因而不能正確理解列寧的后一句“創(chuàng)造客觀世界”的話。孤立地講意識創(chuàng)造客觀世界或物質世界是唯心主義觀點,因為這樣意識就成為客觀世界的創(chuàng)造主。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在黑格爾看來,思維過程,即他稱為觀念而甚至把它變成獨立主體的思維過程是現(xiàn)實事物的創(chuàng)造主,而現(xiàn)實事物只是思維過程的外部表現(xiàn)。”因此,考生要注意命題的兩句話連在一起出現(xiàn)是列寧的原話,要正確理解和特殊處理。在目前所翻譯的列寧的話中還有一些容易引起誤解的,我們會在有關的地方加以明確指出。
26.D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意識和人工智能的關系的理解與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論認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人工智能是人們用機械的物理的物質的形式與手段模擬人腦的思維功能,可以部分取代和超過人腦的部分思維能力,但卻不能完全取代人類的意識活動,體現(xiàn)了人類對自己的意識在認識上的深化和意識的能動性。
本題有一定的難度,正選法、逆選法(排謬法)同時使用,A、B、C為錯誤觀點,排除;D是正確選項,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觀點的一種表現(xiàn)。
二、多項選擇題
1.ABDE 【解析】本題考查對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唯心主義觀點中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區(qū)別以及對哲學史中著名命題的判斷與辨別。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意識包括感性和理性的認識作為第一性的,是萬事萬物的本原,客觀唯心主義則把離開了人、離開了物質世界的某種“客觀精神”(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作為第一性的,是萬事萬物的本原。
本題屬于對哲學史著名命題的常識考查。A是笛卡爾的主觀唯心主義命題,B是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命題,D是老子的極端唯心主義即唯我論的命題,E是康德的主觀唯心主義命題,故A、B、D、E為正確選項;C是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命題,不選。
2.BCDE 【解析】本題考查對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物質觀、運動觀、物質和運動關系原理的理解和應用,分析中國古代哲學家的樸素唯物論和樸素辯證法相結合的哲學思想。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運動是標志變化的哲學范疇,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固有屬性,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物質運動形式是多樣的。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唯物主義有氣一元論的主張,認為氣是萬事萬物的本原。
按題干要求,逐項審定。題干是氣一元論,A不符合要求,不選;形、光、聲都是作為物質的氣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B符合要求,是正確選項;C、D、E都是符合題意要求的,是正確選項。
本題難在古漢語,只要讀懂了,選項就比較容易判斷。另外,這種試題的選項還可以增加或減少,如果增加一元論思想、樸素辯證法和樸素唯物論相結合的思想,也屬于正確選項。由此可見,哲學題是非常靈活的,沒有懂、記、會的綜合掌握是難以得高分的。
3.ABCE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中關于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以前的物質觀包括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理解。形而上學物質觀的根本特點是認為17—18世紀自然科學所發(fā)現(xiàn)的不 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即原子或粒子就是物質,把自然科學的物質觀等同于或取代哲學的物質觀。
本題屬反面試題,A、B、C、E是符合題意要求的錯誤觀點,是正確答案,D是樸素唯物主義特點,不符合題意要求,屬錯誤選項。
4.CD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相區(qū)別的觀點。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感覺、認識、意志是第一性的,物質世界是第二性的;客觀唯心主義則認為在人和物質世界之外的某種“客觀”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世界是第二性的。在哲學史上都有一些與之相關的哲學家的名言。
本題屬于直接性試題,是對哲學史一些著名觀點的考查。A是杜林的折中主義觀點,掩蓋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雖然是錯誤觀點,但不符合題意要求,不是正確選項。B是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C是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觀點,D是宗教的客觀唯心主義觀點,E是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因此,C、D屬于正確選擇。
5.AB【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思維和存在關系中意識的本質、主觀和客觀關系的綜合應用,批評王陽明的唯心主義的意識觀。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一問題包括何者為第一性、第二性問題、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問題,前者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后者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意識的本質是人腦的機能和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內(nèi)容是客觀的,體現(xiàn)了主觀和客觀的統(tǒng)一。人的意識(包括認識)具有能動性即具有能動地認識物質和反作用于物質的能力。
本題具有相當?shù)碾y度,首先要讀懂這段古漢語,其次要解讀它的哲學寓意,再次要用所學觀點逐項加以審視。王陽明和他的朋友都認為“天下無心外之物”,即在人的意識之外無獨立存在之物,否認了物質的客觀性,這是主觀唯心主義;而王認為當見此花或感覺到花時,“花不在你的心外”,而在你的心中,對花的感覺就等于花的存在。逐項審視什么是王的錯誤觀點,只有A、B選項。按照我們所說的答題方法,這是屬于反面出題,C、D是正確觀點,肯定是錯誤答案,不選;E是正確觀點,故也不能選。
6.CE【解析】本題考查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原屬歷史唯物主義部分的內(nèi)容,現(xiàn)屬唯物論部分的內(nèi)容,也可以說是認識論的內(nèi)容。第一自然可稱為自在自然,第二自然可稱為人化自然。
本題屬于綜合性考題,用所學理論逐項審定。第一自然、第二自然都是物質,不包含意識,A是錯誤選項;第二自然是實踐的產(chǎn)物,而不是意識的產(chǎn)物,B是錯誤選項;C是正確選項;D是機械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是錯誤選項;第一自然是未經(jīng)改造的,第二自然是已經(jīng)改造的,但都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的對象,故E為正確選項。
7.DE【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的理解及應用能力。物質決定意識,意識能動地反作用于物質。毛澤東說:“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馬克思說過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
答此題,首先要按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來解讀“畫餅不能充饑”的含義,“畫餅”是屬意識、精神、觀念的東西,它不能代替物質的真餅來解決饑餓這種物質的需要。其次逐項審定:A否認了精神與物質的同一性,是錯誤觀點,也就是錯誤選項;B雖是正確觀點,但不是“畫餅不能充饑的理由”,屬錯誤選項;C是錯誤觀點,肯定是錯誤選項;畫餅是真餅在人腦中的反映不能等同于真餅,故D是正確選項;畫餅這種觀念的東西不能代替真餅這種物質的東西,故E是正確選項。本題最難的干擾項是B,因為孤立地看B本身是正確觀點,但不符題意要求,不是“畫餅不能充饑”的原因。“畫餅不能充饑”如同“望梅不能止渴”一樣。因為意識不管有多大的能動性,也不能代替物質,如同馬克思所說的。
8.ABE 【解析】本題考查對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的理解。命題出自列寧的一段話,他說:“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nèi)才有絕對的意義,在這里,僅僅是在承認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的范圍內(nèi)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物質和意識的對立無疑是相對的。”試題本身有不明之處,什么是非常有限的范圍?按列寧的觀點“是在承認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范圍”;什么是絕對?是指永恒的無條件的。也就是說,物質是意識的根源是永恒的無條件的。超出這個范圍的對立是相對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是說暫時的有條件的情況下意識可以能動地反作用于物質或對物質具有能動性。
在回答此問題時,要以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為指導進行逐項審視;A、B是講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不同表述,正確觀點、正確選項;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形式是運動而不是意識,故C、D是錯誤觀點、錯誤選項;E體現(xiàn)意識的能動性,是正確觀點、正確選項。
9.CDE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人與世界的關系、主體和客體的關系的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與世界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基礎,實踐對人與世界相互關系的中介作用是通過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實現(xiàn)的。實踐使世界二重化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并是它們分化和統(tǒng)一的基礎。
本題屬于間接性、綜合性的試題,是正確的命題,考查對所學觀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必須逐項審定。A用人造世界取代整個世界是錯誤觀點,不符合題意,不選;現(xiàn)實世界“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跡”,說明現(xiàn)實世界是實踐的創(chuàng)造物,而不是精神的創(chuàng)造物,故B是錯誤觀點,不選;C、D、E都是正確觀點,是正確選項。
10.AD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部分關于“意識的本質”的理解和應用,同時也考查了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與現(xiàn)象的關系。本題關于龍的形象的引語出自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關于龍有九似或九像的描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以龍作為自己的民族形象。在中國民間,龍是吉祥、繁榮、歡樂的象征。在2006年12月,在某互聯(lián)網(wǎng)上進行一場要不要以龍作為中華民族形象的辯論,絕大多數(shù)網(wǎng)友堅決反對甚至譴責企圖取消龍作為中華民族形象的動議。出此題引導考生關心時事的同時,并能以所學哲學知識分析龍的觀念所體現(xiàn)的哲學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的本質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存在的反映。人們在實踐基礎上,人腦反映客觀存在或客觀事物既有正確的反映,又有錯誤的反映;既有對事物現(xiàn)象的反映(感性認識),又有對事物本質的反映(理性認識);意識是主觀形式和客觀內(nèi)容的統(tǒng)一。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人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懂得了這些觀點就可得出:A選項是正確的,幾乎是馬克思的原話;B選項是錯誤觀點,因為對現(xiàn)實的模仿是一種行為,而不是觀念;C選項不符合題意要求,因為虛幻的觀念就是不真實的觀念,結合本題,“龍”的形象屬于事物的現(xiàn)象,因此龍的觀念只是對事物現(xiàn)象的反映而不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D選項體現(xiàn)意識內(nèi)容源于客觀事物,是正確觀點和選項。
11.BDE 【解析】本題考查對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意識的本質的觀點的理解與應用,批評唯心主義的意識觀。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是客觀內(nèi)容和主觀形式的統(tǒng)一。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頭腦自生的,否認意識內(nèi)容的客觀來源與根據(jù)。
本題引用的魯迅的話是正確觀點,是對鬼神觀念的唯物主義解釋。本題是具有一定的綜合性的間接性試題,必須逐項審視。A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否認了鬼神觀念對客觀存在的依賴性,不選;B是唯物主義觀點,正確選項;C是錯誤觀點與錯誤選項,錯在用“對鬼神”取代客觀存在,等于承認了鬼神的客觀存在,有的考生不細心,一看有“虛幻反映”就當作是唯物主義觀點;D、E都是用唯物主義觀點解釋鬼神觀念,屬于正確選項。
12.ABCDE【解析】本題考查對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意識本質的主觀性表現(xiàn)的理解。意識的本質是人腦的機能和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的內(nèi)容是客觀的,即意識的內(nèi)容源于客觀存在,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是客觀內(nèi)容和主觀形式的統(tǒng)一,“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人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馬克思語),“感覺是客觀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觀映象”(列寧語)。意識主觀性的主要表現(xiàn):(1)意識形式的主觀性,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等感性形式和概念、判斷、推理等理性形式,都是人特有的;(2)不同主體之間的差別性,即不同主體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就是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3)意識的創(chuàng)造性,包括近似真實地反映的正確意識,又包括歪曲的、虛幻的、落后的、超前的、荒誕的反映等錯誤意識。
本題屬于正面命題,只要懂得上述觀點,全部選項都是正確的?忌腻e誤在于認為C選項不屬于意識的創(chuàng)造性,不懂得任何意識不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具有創(chuàng)造性,C、D、E都是意識主觀性的表現(xiàn)。這說明對哲學觀點一定要懂,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
13.ABCD 【解析】 (1)本題考查關于意識的能動作用的理解。
(2)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意識能動性是指意識具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就是說,它能反映客觀事物并形成觀念,從而指導實踐,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意識能動性的表現(xiàn):意識活動①具有目的性、計劃性。②具有高度創(chuàng)造性,能創(chuàng)造出物質世界沒有的東西。③對人體生理活動的控制與調節(jié)。④通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即對客觀世界改造的反作用。這是意識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xiàn)。意識能動性不僅在于通過實踐形成正確思想理論,更重要的是以思想、理論為指導,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yōu)楝F(xiàn)實,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中打下人類“意志的印記”。
(3)A選項“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是2008年9月2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與美國經(jīng)濟金融界知名人士的座談會中所說的。在這句話中,信心指的是人的意識,而黃金則指物質的東西,“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體現(xiàn)了意識的能動的反作用,故是正確選項。B選項“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是在1933年美國處于世界性的經(jīng)濟危機時當選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就職演講題目。這里的我們唯一恐懼的事情是指物質,而恐懼則是人的意識,這句話反映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也就是對人體生理活動的控制與調節(jié)。C選項“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同時產(chǎn)生的”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下的經(jīng)典名言。也就是說,任何問題或困難,自它誕生之時,其解決它或克制它的辦法與手段就同時降生了。如果說我們不能攻克面對的問題和困難,只能說明我們沒有找到攻克它的辦法,而不是它不能攻克。其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屬于人的意識能動性的表現(xiàn),而問題則是物質的東西,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通過這個選項可以體現(xiàn)出來。D選項是2008年9月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在天津舉行的第二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并致辭中所講的。溫家寶總理在講話中指出,今年恐怕是中國經(jīng)濟最為困難的一年,但“事不避難,知難不難”,“只要我們政策把握得當,把人民團結起來,就一定能渡過這個難關”。這里講的“事”是客觀存在的物質,“難”與“不難”是人的主觀意識,只有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再難的事情也會變?yōu)椴浑y。這體現(xiàn)了意識通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所以正確選項是A、B、C、D。以上選項都體現(xiàn)了人們在面臨金融危機這一巨大災難時發(fā)揮意識能動性的重要作用。
14.BD 【解析】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部分關于人類意識和人工智能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人工智能是人們運用機械的物理的物質手段模擬人腦的部分功能,在作用上可以取代和超過人類的部分思維功能,但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意識。運用意識論的原理認識計算機的作用,逐項進行審視。A夸大了電腦的運動形式,不選;B是正確選項;C否認了人腦運動的復雜性,屬錯誤選項;D是正確觀點,也就是正確選項;電腦和機器人不能進行實踐活動,只有人才有實踐活動,故E也是錯誤選項。
15.ACD 【解析】(1)本題考查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中關于意識的起源和本質的理解。
(2)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原來一些詞語的含義也發(fā)生了變化,本題通過這一現(xiàn)象來考查對意識的本質的理解。
(3)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而且是社會歷史的產(chǎn)物。社會實踐特別是勞動在意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勞動為意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提供了客觀需要和可能,在人們的勞動和交往中形成的語言促進了意識的發(fā)展。意識從其本質來看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是客觀內(nèi)容和主觀形式的統(tǒng)一。意識是物質的產(chǎn)物,但又不是物質本身,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一一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意識在內(nèi)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A、C項體現(xiàn)的是意識的本質,即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D項是指意識的形式是客觀的,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B項是錯誤選項,因為詞語是意識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這種形式不可能決定意識的內(nèi)容。
第四部分:討論話題
本單元內(nèi)容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關于唯物論部分的內(nèi)容,主要涉及了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回答了世界是什么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涵蓋了物質觀、運動觀、時空觀、意識觀與實踐觀等內(nèi)容。在出題方式上以選擇題為主。
分析討論: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質性?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wǎng)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