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系研究生導師王為杰介紹如下:
王為杰
副教授教育學部教育學部
辦公地點: 中北校區(qū)公管樓416室
電子郵箱: wjwang@deit.ecnu.edu.cn
通訊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號華東師大教育信息技術學系
研究方向
教育技術學理論,信息化教學設計,ICT教育應用
學術成果
一、發(fā)表論文:
1、《試論教育傳播學的邏輯起點和研究框架》,《教育傳播與技術》1994年第2期(總第7期)
2、《遠距離教育中的互動問題》,《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1996年第3期(總第61期)
3、《教育技術學的形成》,載《上海電教》1996年第3期(總第36期)
4、《試論教育技術學的基本內(nèi)容》,《上海電教》1996年第4期(總第37期)
5、《論教學媒體的有效使用》,《上海電教》1997年第1期(總第38期)
6、《遠距離教育理論的歷史演變》,《開放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總第8期)
7、《世界銀行對教育與技術關系研究簡介》,《教育傳播與技術》1999年1期(總第21期)
8、《學校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運用指南·視聽教育卷》,第一章“視聽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百家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9、《遠距離教育——教師教育的新形式》,《中國電化教育》1999年12期(總第155期)
10、《國際教師教育的模式取向、發(fā)展趨勢與相關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8期(總第152期)
11、《加強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若干思考》,《教學儀器與設備》2000年第16卷第11期
12、《國際教師教育的模式取向與趨勢分析》,胡瑞文、蔣鳴和主編《一流城市一流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3、《教育的私有化:國際教育界的熱點》,《民辦教育動態(tài)》2002年第5期(總第75期)
14、《淺論教師教育的信息化建設》,〈中國電化教育〉2002年12期,總第191期(中國教育類核心期刊)
15、《中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實踐:進展與展望》,馬和民主編《全球ET資訊——2006》,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版。
16、《“教育技術學”雙語課程建設的體會》,莊輝明主編《探索·創(chuàng)新·發(fā)展——華東師范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論文集》(下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7、《談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師資建設》2007年第3期
18、《探究程序教學理論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版)》(CSSCI)2007年第9期
19、《國內(nèi)職業(yè)技術教育培訓網(wǎng),F(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版)》(CSSCI)2007年第11期
二、承擔及參與課題
1、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APEC教育研究項目”:為教師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改進課堂教學提供幫助——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實踐研究
2、中美網(wǎng)絡語言教學項目評估研究
3、英國基礎教育考試與評估機構及其運行機制研究
4、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教師行動研究
5、教育干部與教師發(fā)展實踐創(chuàng)新的研究
6、學校網(wǎng)絡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大眾傳播心理學”網(wǎng)絡課程建設
7、學校“教育技術學”雙語課程的建設
8、中央電化教育館作品評審
三、出版著作
1、2003年編著《傳播心理學》一書,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
2、主持翻譯《教學設計和技術的趨勢與問題》一書,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
3. 2011年編著《教育技術學》一書,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4. 杏壇書系 有效教學譯叢(共五本):《有效教學心理學》(978-7-5548-0243-4)、《教會孩子學習》(978-7-5548-0246-5)、《循證教學:一種有效的教學法》(978-7-5548-0242-7)、《有效教學基本技能》(978-7-5548-0245-8)、《有效講解和提問的技巧》(978-7-5548-0244-1),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5、翻譯《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三版)第18章、第32章,華東師大出版社,2012年9月
6、翻譯《無限制的學習:下一代遠程教育》,華東師大出版社,2015年3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zhuǎn)載,本網(wǎng)站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