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部署要求,立足學校電子信息特色優(yōu)勢,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實施“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轉型西電行動”,在組織領導、基座建設、教學改革、支撐保障等方面聚力用勁,著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推動學校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體制機制聚合力。一是明確建設目標。將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擺在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突出位置,在學校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數字西電”的建設目標,將智慧校園建設納入學校“十四五”發(fā)展規(guī)劃,并專門制定學校教育信息化“十四五”發(fā)展規(guī)劃,系統(tǒng)設計戰(zhàn)略目標、機制創(chuàng)新、制度建設等方面實施舉措,著力以“高位推進、務實推進、創(chuàng)新推進”的理念,推動“數智教育、數智治理、數智服務”共同發(fā)展。二是健全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任雙組長的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每月召開1次推進會、每周召開1次碰頭會,著力構建學校統(tǒng)一領導、信息化推進辦公室牽頭推進、信息網絡技術中心提供技術支撐、各二級院系共同參與的四級聯動信息化協同工作格局。邀請校內外相關人員組建學校信息化專家組,為各項改革落地見效提供有力指導。三是完善工作機制。不斷匯聚資源力量,建立政府支持主導、學校主體應用、企業(yè)技術支撐、社會延伸參與的數字化轉型推進機制,積極探索各類數字化應用試點,著力以先試先行促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獲批全國“區(qū)塊鏈+教育”應用試點高校、“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高校。先后制定《信息化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網絡安全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持續(xù)完善工作制度體系,并從安全機制、內容管理、技術防護、責任體系等方面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努力保障各項工作安全有序開展。
筑牢數字基座,推進共享互通強動力。一是強化數據基礎治理。依托“AI+教育中心”建立全校教育數據基座,按照“數據一個庫、管理一張表、服務一個站、決策一個鍵”的思路,分類制定數據采集、加工、存儲等標準,日均共享數據220萬余條,努力以數據技術“新動能”打造精準化、科學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教育“新治理”模式。二是規(guī)范數據質量標準。持續(xù)加強數據制度建設,制定《數據資源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數據標準規(guī)范,建立數據資源目錄和溯源圖譜,推動實現“一數一源”。對信息化建設項目數據清單進行滾動更新,持續(xù)完善公共基礎編碼標準規(guī)范,強化各職能部門對負責數據的維護和管理,切實保證各項數據客觀準確。三是促進數據互聯互通。建立學校、學院、學生、教師等主題數據庫,不斷強化數據的歸集、共享,著力打通信息壁壘、消除“數據孤島”。截至目前,系統(tǒng)已采集教學、學工、科研、人事等129個系統(tǒng)的6952張數據表,貫通全校各類應用系統(tǒng)。積極挖掘各項數據價值,持續(xù)推進數據分析、集成和應用,強化各類應用系統(tǒng)的連接和復用,促進傳統(tǒng)條塊化、分離式管理生態(tài)革新,推動實現發(fā)現規(guī)律、預測趨勢、輔助決策、服務師生。累計發(fā)布數據清單2360個,覆蓋全校289個應用,著力以大數據技術為驅動,給予師生更加精準、科學、高效的助學、助教、助管和助研服務。
賦能教學改革,聚焦提質增效添助力。一是推進平臺資源建設。運用3D虛擬數字教師、智能翻譯等技術建成智課平臺,匯集音頻、視頻、習題、課件等課程資源727萬余個;探索構建“教材+題庫+案例+項目+思政”的教學資源體系,集成“基本概念+問題分析+復雜系統(tǒng)+跨域知識+瓶頸技術”5個層級教學資源內容,助力數理基礎、工程數學、電子電路、通信信息、信號處理和電磁微波等優(yōu)勢學科領域專業(yè)課程群建設,加快推動優(yōu)質課程資源更新迭代。積極參與教育部“慕課西部行計劃”,牽頭組建西北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聯盟并建立“慕課西部行”網上平臺,共享各類優(yōu)質課程資源;推出電子信息類優(yōu)質示范課觀摩班,全過程開放34門課程,覆蓋720余所學校、2110余名教師。二是開發(fā)教學輔助工具。建立基于知識點在線學習和智能推薦、基于語義分析完成智能問答和在線自主測試的智課平臺學習工具;圍繞實驗室團隊、學科團隊、科研團隊、專業(yè)建設團隊、學位點申報團隊等5種典型教師團隊,打造虛擬團隊數據聚合平臺,模擬匯聚團隊成員相關數據,以互補效應快速建立和優(yōu)化教學團隊,努力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精準化的學習需求。三是開展質量管理評價。探索建立學生綜合性成長電子檔案與電子能力證書,為本科生、研究生分類構建觀測模型,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向師生生成、推送學生學習進展報告,全方位采集學生在線學習行為和能力等多模態(tài)數據,實時評估在線學習效果。對線下課堂教師講授及學生學習狀態(tài)進行全程記錄,并進行系統(tǒng)分析,幫助教師全方位、多層次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優(yōu)化教學策略、改進教學過程,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夯實支撐保障,堅持服務至上增活力。一是加強智慧環(huán)境建設。搭建物聯感知平臺,推動實現校園空間的設備接入和無線網絡信號全覆蓋,著力創(chuàng)建數據實時賦能的數字孿生校園。建立3D全息教室、沉浸式互動教室、遠程互動教室等97間智慧教室,加快構建泛在多元、智能化、體驗式的學習場景。積極推進數字圖書館、博物館、書院等建設,努力為學生提供“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良好環(huán)境。二是推動業(yè)務流程再造。以數字化推動業(yè)務融合,建立部門協同治理體系,上線財資一體化平臺,打通招標、合同、資產、財務、預算5個業(yè)務系統(tǒng),實現相關業(yè)務工作全流程銜接。構建分析模型和決策模型,建成智能決策駕駛艙,涵蓋科學研究、師資隊伍、財務管理、事項預警等13個主題,實現400余項數據指標可視化呈現,切實為學校各項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提供重要參考和有力支持。三是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在校園移動門戶上線336個服務應用,面向學生、教職工、校友、訪客等17類群體提供606個服務事項;建設師生“一張表”平臺,優(yōu)化工作流程和表單設計,推動實現一次辦理、快速辦理,讓數據多跑路,師生少跑腿。建立線上1234師生服務平臺,圍繞師生學習、生活等方面需求,累計回復師生咨詢問題19.38萬條,督促解決反映問題2019件,以數字化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增強廣大師生的幸福感、獲得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