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海南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抓住思政課“關鍵課程”,持續(xù)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著力提升課程建設質量和水平,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努力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加強黨的領導,牢牢把握發(fā)展方向。以建設海南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為契機,著力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省級特色重點學科,構建“黨委領導、黨政齊抓、部門協(xié)同、全校參與、馬院落實”的思政課建設工作體系。近年來,學校先后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著力構建本碩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突出示范帶動,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認真履行思政課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專門研究思政課建設,帶頭聽思政課、講思政課、參與集體備課;書記、校長每年講授不少于8個課時的思政課,校班子成員每年講授不少于4個課時的思政課。先后出臺《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實施意見》等20余個文件,在學科建設、人才引育、教學科研等方面不斷加大政策支持,為落實思政課關鍵課程提供堅實制度保障。
強化引育并舉,配齊建強師資隊伍。嚴格按師生比不低于1:350配備專職思政課教師,建立人才引進數(shù)據(jù)庫,實現(xiàn)點對點精準引進,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大幅提升。積極推動思政課主講教師跨院、跨校、跨界聯(lián)動,組織黨政領導、社科專家、行業(yè)模范等走上講臺上思政課,打造以專為主、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大師資”隊伍。通過開展深造培訓、掛職鍛煉、集體備課、教學比賽、科研項目聯(lián)合申報等多種方式,提升教師的政治素質、思想水平、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近年來,學校先后獲第六屆全國青教賽思政組一等獎1項,教育部第一、二屆思政課教學展示一等獎2項。依托“馬克思早期文本研究中心”“海南省紅色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等平臺,組建7支科研團隊,深入開展有組織科研。近5年先后承擔各類課題19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2項(含國社科重大項目3項、重點項目3項)、教育部項目10項。
堅持同頻共振,優(yōu)化完善課程體系。加強思政課程群建設,把高質量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作為重中之重,并研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自由貿(mào)易港重要論述”等3門思政選修課、“百年黨史中的100個黨史故事”等4門思政拓展課,著力構建“四類課程同心圓”思政課程群。打造“習近平海南足跡:春天的囑托”等思政教學資源庫,聚焦瓊崖革命和紅色文化,開發(fā)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精品課程資源。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成立海南大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出臺《課程思政二十條》,努力做到“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培育校級課程思政項目53項,《細胞生物學》《民事訴訟法學》課程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項目。用好社會“大課堂”,構建以省情校情教育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打造6大類12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效銜接。與海南省博物館共同打造《紅色文化海南說—博物館里的“大思政課”》項目,入選國家文物局、教育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以革命文物為主題的‘大思政課’優(yōu)質資源精品項目名單”。
聚焦培根鑄魂,抓緊抓實教學質量。完善集體備課機制,常態(tài)化開展學術論壇、“云上”大練兵、以賽促教、周末理論大講堂等活動,做好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跨專業(yè)跨學科跨學院整合師資力量,以專題化形式解決好專業(yè)化教學資源供給。開發(f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線上課程,運用線上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把學生的問題視為有效著力點,把背后的原因、本質、邏輯講清楚。結合學生關注的焦點熱點,做好教研和備課,更新豐富教學內(nèi)容,通過課后作業(yè)、課堂隨筆、小組討論、主題發(fā)言、專題講解等形式,深化學生對新時代我國改革發(fā)展偉大進程的認識和理解,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用優(yōu)質思政資源提高網(wǎng)絡育人能力,打造“了不起的共產(chǎn)黨”“聯(lián)播小課堂”等10余個網(wǎng)絡平臺,其中抖音號“了不起的共產(chǎn)黨”點擊率超億次,粉絲量超30萬,點贊量近200萬。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wǎng)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