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外教育史的內容在教育學統(tǒng)考中占100分左右,但是涉及內容眾多,相對來說比較零碎,龐雜,偏重于記憶的學科。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不可能全部背誦記憶下來,針對2011年教育學大綱的要求,為您重點分析,以幫助大家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和內容,幫助大家提高復習效率。
一、考查目標
第一、系統(tǒng)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教育思想演變、教育制度發(fā)展、教育實施進程的基本線索,特別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第二、準確理解有關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獻,特別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第三、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中外教育史實,總結經驗與教訓,為現(xiàn)實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啟示。
二、 考點解析
1. 中國古代教育
該部分分成六大部分,把從原始社會學校教育的萌芽到洋務運動之前的幾千年的中國教育史做了一個全面梳理,內容相當龐雜,但是同學們可以打破大綱的知識點排列方式,重新組合整理。古代教育可以按照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學校改革史三個維度進行劃分:把孔丘、孟軻、荀況、墨家、道家、法家、戰(zhàn)國后期教育論著、董仲舒、王充、顏之推、韓愈、朱熹、王守仁、黃宗羲與顏元的教育思想總結成思想史,穿成一條線;把西周的教育制度、獨尊儒術與讀經做官教育模式、察舉制度、隋唐教育體系、科舉制度及其演變等內容歸入教育制度史,穿成另一條線;把官學、私學,稷下學宮、太學、郡國學與洪都門學、國子學、四館與總明館、書院的發(fā)展、私塾的發(fā)展等知識歸類為學校改革史,穿成第三條線;這樣三條主線把古代教育史內容分割明確,比較便于記憶和復習。經過分析,古代教育史還沒有出現(xiàn)過論述題和辨析題,主要以選擇題和簡答題的方式考查,大家復習時注意策略。
2. 中國近代教育
該部分內容共三部分,從近代教育的起步、近代教育體系建立、近代教育體制的變革幾部分概括了從洋務運動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史實。在復習的時候也可以分成思想史和改革史來分別把握,比如把張之洞、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蔡元培、新文化教育思潮等的教育思想劃為思想史;把教會學校、洋務學堂、留美教育、維新教育實踐、新政時期教育改革、民國初年教育政策、新文化運動時期教育改革、1922新學制等劃為教育改革史。這部分考試主要考查選擇題和簡答題,內容不多。
3. 中國現(xiàn)代教育
該部分指的是從南京國民政府到新中國成立期間的教育史,大綱從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教育和教育家的理論與實踐三個角度分類,三塊知識點分類明確,我們可按大綱順序復習,F(xiàn)代教育史是考查的重點部分,論述題、簡答題、選擇題都考查過。同學們對現(xiàn)代教育家的理論與實踐考點要重視起來,陶行知、晏陽初分別在07、08年考過論述題。對南京國民政府教育和中共領導的根據地教育主要做選擇題和簡答題準備即可。
4. 外國古代教育
該部分從東方文明古國、古希臘、古羅馬、西歐中世紀、拜占庭與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現(xiàn)了古代外國教育的輪廓,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重點掌握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識記古代東方文明古國教育的特點、斯巴達、雅典教育的不同、宮廷學校與騎士教育、中世紀大學的形成與發(fā)展等內容。其他部分理解即可,這一章主要考查選擇題和簡答題,復習的時候更要側重外國近代和現(xiàn)代教育。
5. 外國近代教育
該部分內容很多,但是結構比較清楚。大綱從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的教育、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近代教育教育、西歐近代教育思想三個部分劃分考試范圍。該部分內容比較重要,同學們復習的時候重視第二、三部分(第一部分意大利和北歐人文主義的異同已經作為論述題在09年考研中考過,再考大題的可能不大)。重點是掌握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比如把洛克、斯賓塞、百科全書派、第斯多惠、烏申斯基、賀拉斯曼、福澤渝吉的教育思想作選擇題準備,把夸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奇、赫爾巴特、福祿培爾、馬科斯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詳細復習,重點掌握。思想史是近代外國教育的重點內容。
6. 外國現(xiàn)代教育
該部分主要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歐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實驗、歐美和日本現(xiàn)代教育制度、現(xiàn)代歐美教育思想三部分內容圈定考查范圍。主要的內容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史的內容。第一節(jié)新教育運動和進步主義教育運動要簡單了解他們的背景和始末,理解他們的意義。重點要準確記憶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實踐,比如梅伊曼、拉伊、蒙臺梭利、葛雷制、道爾頓制、設計教學法。這些都是比較容易出簡答題的。第二節(jié)主要介紹的是各個國家的教育改革。這里需要掌握一些有重要影響的改革運動和教育法案,包括英國的《 1944 年教育法》、《雷沃休姆報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法國的《費里教育法》、《郎之萬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美國的“八年研究”計劃、初級學院運動、《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國家在危機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日本的《教育救語》、《大學令》;蘇聯(lián)的《統(tǒng)一勞動學校規(guī)程》;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等。這些都是復習的重點,容易出簡答題。復習的時候要注意和如今該國的教育現(xiàn)狀聯(lián)系。第三節(jié)重點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實踐。這部分考查也是教育史得重點內容,同學們要做好整理分析工作。
三、 復習建議
1.復習切忌死記硬背
雖然作為歷史的一個分支,對一些基本的歷史事實的記憶是絕對必要的。但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而不能死記硬背。要理解性地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概念,要吃透他們的內涵,這樣回答起問題來才能夠舉一反三,并且容易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夠發(fā)揮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從而獲得高分。
2.復習時要注意融會貫通
一個歷史事實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一定要和它之前之后的歷史相聯(lián)系?忌闹袘斢械牟荒苤皇且粋個的歷史片段,而應當是一條線,一直到今天。任何一個歷史事件都不會是偶然的結果,必然有其內在的邏輯。因此,因此在復習教育史時,要聯(lián)系著教育學原理的知識進行理解記憶,因為教育史學科的諸多歷史事實實際上是含著教育學理論邏輯的,如果能聯(lián)系教育學原理的知識進行理解性的記憶,肯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不但會增強記憶的效果,而且會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已經提到了大綱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要求。
3.總結筆記至關重要
教育史內容繁多,但整體的內容結構很系統(tǒng),所以記憶起來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規(guī)律可循的,因此,這就要充分利用筆記的作用。以中教史為例,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的教育思想,具體知識點可參考核心習題集,我們可以利用對比圖的方式方式呈現(xiàn)出來。不僅清晰,也便于記憶?傊,對這兩門學科的復習一定要細心,肯花時間、下功夫。以上是幾點具體的建議,相信廣大考生如果能夠按照這樣的原則和方法復習,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