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王新清,河南新野人,1962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常務副院(校)長(法定代表人)、黨委副書記。
工作簡歷:
1988年7月-1994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教師、北京市第十律師事務所(人大法律系辦)兼職律師;
1994年9月-1997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法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后兼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
1997年12月-2002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
2002年1月-2002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
2002年9月-2007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2007年7月-2007年9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正局級);
2007年9月至今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
教育背景:
1981.9—1985.7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
1985.9—1988.7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訴訟法專業(yè)研究生;
1995.9—2000.12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職攻讀刑法學博士學位;
2003.3—2004.1在中央黨校第19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習;
2006.9.10—10.16赴法國、德國參加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組織的“高校領導海外培訓項目”;
2012.11.16——2013.1.15,中央黨校進修部59期廳局級干部進修班學習。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律師學、刑法學。
社會兼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團中央青少年專業(yè)教師系列高級專業(yè)技術(shù)職務評審委員會主任;
中國人才研究會青少年人才研究會會長。
榮譽獎勵
1、1995年12月被寶鋼集團授予“寶鋼教育獎”;
2、1997年,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事局等六家單位評為“北京市青年優(yōu)秀教師”;
3、1998年被北京市總工會授予“愛國立功標兵”榮譽稱號;
4、2000年12月被授予“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
5、2001年7月被中國共產(chǎn)黨北京市委員會授予“北京市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光榮稱號;
6、2001年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
7、2002年9月高職高專教材《刑事訴訟法》獲全國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
8、2005年9月主持的《診所式法律教育》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教學成果二等獎;
9、2006年主編的《刑事訴訟法》(遠程教育教材)獲得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10、2006年度北京市局級領導干部優(yōu)秀理論文章一等獎;
11、2010年10月獲得中國農(nóng)村發(fā)展研究獎---專著獎;
12、2011年3月2日,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代表性成果
法學代表性著作:
1、《市場經(jīng)濟中的律師和律師工作機構(gòu)》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1999年2月。
2、《刑事訴訟法》(遠程教育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
3、《法律職業(yè)道德》法律出版社,2007年4月。
4、《刑事訴訟法》(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
5、《刑事訴訟程序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
6、《刑事管轄權(quán)基本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
法學論文:
1、《論對法庭秩序的刑法保護》,《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2、《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刑事制裁之探討》,載《刑事法專論》(1998年1月)。
3、《進步中的缺陷——新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辯護制度評析》,8000字。載《湘江法律評論》第二卷(1998年5月)。
4、《香港、澳門與內(nèi)地的刑事司法協(xié)助》,載《刑事訴訟法新解》〉(2000年11月)。
5、《論港澳特別行政區(qū)與內(nèi)地刑事管轄權(quán)的沖突與協(xié)調(diào)》,《法學家》2000年第6期。
6、《特別行政區(qū)刑事管轄權(quán)論略》,《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7、《特別行政區(qū)刑事管轄權(quán)及其與內(nèi)地刑事管轄權(quán)的沖突與協(xié)調(diào)》,載《區(qū)際刑事司法協(xié)助研究》,何超明、趙秉志主編,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檢察院、澳門檢察律政學會2002年9月出版。
8、《刑事訴訟中的合意問題——以公訴案件為視角》,《法學家》2003年第3期。
9、《刑事管轄權(quán)的國際轉(zhuǎn)移》,載《現(xiàn)代刑事法治問題探索》,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10、《技術(shù)推進與訴訟觀念變革》,與李蓉合著,《中國刑事法雜志》2005年第一期。
11、《略論刑事訴訟的功能》,與趙旭光合著,《理論界》2005年10期。
12、《論留有余地判處死緩案件——兼論判決結(jié)果的相對合理性》,與李征合著,《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年第二期。
13、《論刑事缺席審判》,與盧文海合著,《中國司法》2006年第3期。
14、《刑事案件并案訴訟思考》,與李江海合著,載《訴訟法學研究》(第十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15、《刑事案件啟動再審條件的分解與重構(gòu)》,與李江海合著。《人民檢察》2006年第7期。
16、《精英話語與民眾訴求——對中國司法改革理論和實踐的反思》,與趙旭光合著,載《法學家》2006年第5期。
17、《論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過錯》,與袁小剛合著,《中國刑事法雜志》2008年3月號。
18、《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法學家---法學家的職業(yè)定位、使命和職業(yè)道德問題探討》,與趙旭光合著,《湘江法律評論》第七卷,2008年12月。
19、《中國法治建設的路徑選擇》,與趙旭光合著,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年第六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五期轉(zhuǎn)載。
20、《論司法改革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guān)系》,《南都學壇》2010年第二期。
21、《論刑事訴訟當事人輔助制度》,《中國法學》2014年第五期。
政論、教育管理類文章
(1)《積極引導、妥善應對,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人口研究》2005年第3期。
(2)《完善考核與監(jiān)督,建設高素質(zhì)干部隊伍》,4000字。《中國高等教育》2001年第6期。
(3)《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綱領》,1700字,《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2年第六期。
(4)《當前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著力點》,《學習時報》2003年10月6日。
(5)《高校本科新生黨員的突出問題和對策建議》,中央黨校《思想理論內(nèi)參》(機密)2004年第1期。
(6)《鑄造金色搖籃》——中國人民大學組織人事制度改革報告,1500字,光明日報2001年
(7)《擇優(yōu)選用干部應堅持群眾公認原則》,中央黨校《思想理論內(nèi)參》(機密)2004年第12期。
(8)《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搞好高校黨的組織工作》,5000字!侗本└叩冉逃2000年第7-8期。
(9)《搞好高校組織工作的若干思考》,4000字!侗本┙逃2002年第4期。
(10)《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5年第四期,與李遵清、徐飛合著,約9000字。
(11)《中國高校新生黨員問題突出》香港新華社亞洲論壇周刊情報中心、香港亞洲論壇周刊信息中心編印《高層參考》(機密)2004年第26期。約5000字。
(12)《解決中國高校新生黨員問題的對策和建議》香港新華社亞洲論壇周刊情報中心、香港亞洲論壇周刊信息中心編印《高層參考》(機密)2004年第26期。約4076字。
(13)《關(guān)于民主集中制的新思考》,《北京高校黨建研究》2003年第一期。
(14)《大學本科新生黨員的教育工作亟待加強》,載《實踐與探索》,河北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15)《努力提高黨員素質(zhì),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可靠接班人》,載程天權(quán)主編《理論探索與實踐創(chuàng)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版。17400字。
(16)《對懲防體系中制度建設的若干思考》,《是與非》2006年第10期,4000字。
(17)《我國大眾化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問題與對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與侯書棟合作。11000字。
代表性項目
1、2004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工作體系及機制研究》;
2、2005年福建省林業(yè)廳、三明市人民政府委托課題——《福建集體林權(quán)制度改革研究》(2005);
3、《法科學生司法能力之培養(yǎng)》北京市(2009);
4、《刑事管轄權(quán)及其相關(guān)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2011)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zhuǎn)載,本網(wǎng)站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quán)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guān)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