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北大、清華、人大、復旦等四所國內知名高校近期公布,2011年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比例占招生總數的比例增高,有些院系達到60%至80%,部分專業(yè)甚至全部招收推免生。(11月22日《新華社》)
四大名校增加碩士生推免名額的消息一出,對很多正在地方院校挑燈夜戰(zhàn)備考的學生來說,無疑充滿悲情。這意味著,四年的努力,對名校的期盼很有可能再次落空。
做出這種決定,名校其實也有自己的考慮,教授們抱怨,那些從地方院校招進來做研究的碩士、博士,雖然考研成績優(yōu)異,但是科研能力不足、學習熱情不高,只是單純把考進名校讀研究生當做是一種改變命運的踏板。
前幾年,江蘇考生甘德懷報考與北大教授朱蘇力之間暴發(fā)的“甘朱事件”,可以說是這一矛盾的集中體現。朱蘇力寧可接收英語不過線的北大考生,也不接受筆試第一名的甘德懷。如果說當年的“甘朱事件”還僅僅是個人事件,那么現在的四名校聯合增加碩士推免的政策,則涉嫌對廣大地方院校學生的公然歧視。
這種做法,首先會讓學生、家長更加屈從于高考這根指揮棒。因為考研、升職、加薪……以后將全仰仗一個人18歲之前的個人奮斗,而18歲之后,即使你想通過考研第二次起跑,獲得個人提升的機會,也會被拒之門外。說到底,這也是對公平原則的一種傷害。
在這種境遇下,高考的壓力必將通過層層重壓向下轉移,直接轉向孩子們的童年。因為誰都耽誤不起,18歲之前的人生不允許你錯一步,這其實也是對“一考定終身”式的高考制度的進一步肯定。當高考的作用被不斷強調與凸顯的時候,相信我們離素質教育的夢想會越來越遠。
與此同時,這種做法也不利于大學的發(fā)展。這么多年,我們的高校使出渾身解數爭創(chuàng)國際一流大學。但是一流的大學,絕不意味著僅僅興建一流的校舍,更需要有兼容并包的精神,吸納具有多元背景人才的寬容性與包容度。高校近親繁殖、單兵突進并不利于整個學術生態(tài)的多元、健康發(fā)展。
其實,北大、清華這些年一直在試圖爭取自主招生,試圖打破“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模式,提倡真正的素質教育。但是在招生本科生與研究生之間的態(tài)度差別,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些名校的著眼點還僅僅是在培養(yǎng)高中階段智力優(yōu)異、勤奮上進的學生,而無意于培養(yǎng)、發(fā)展那些成年之后努力上進的學生,這是否可以視為一種學術上的偏見與“懶政”呢?只注重對這些高中尖子的個人發(fā)展,會打擊整個社會繼續(xù)學習的熱情,也會忽視那些試圖通過研究生教育改變自己命運的學生上進的信心。
另一方面,這種做法也會嚴重打擊地方院校的招生。大家在對名校趨之若鶩的同時,地方大學也很可能面臨著生源不足的尷尬。高等教育的繁榮,絕不僅僅意味著全國僅有幾所名校,能夠培養(yǎng)出占據社會頂層的精英,還需要各地方院校的積極參與。
真正想辦成國際一流大學,不能搞特權,也不能閉校自守,而必須在大學之間形成一種開放的態(tài)勢,吸引更多年輕有為、不斷努力進去的年輕人參與。與此同時,整個社會也應該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使年輕人在每個崗位工作都能享受到應有的尊嚴、待遇,真正使研究生教育放棄改變個人命運的巨大使命,回歸到學術的正途。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