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近日,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公布的一項統(tǒng)計顯示,在該校今年錄取的研究生中,有38名新生棄學,其中包括1名博士生。該校有關負責人稱,棄學新生多為找到了理想工作。據(jù)悉,該校今年還有36名研究生申請推遲到明年再入學。
一時間,“名校學生棄學”引發(fā)了人們熱議。
棄學背后的黃色警示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的遭遇并非個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今年錄取了1700余名研究生新生。開學1個月后,有29人未辦理入學手續(xù),其中包括4名博士生。該校政法學院一位教師稱,學院3名未報到者中,有2人已就業(yè),另外1人在考公務員。
在名牌大學棄學新生中,除研究生外,還有本科生。據(jù)武漢大學調查透露,今年該校錄取的本科新生中,有63人放棄上大學的機會。
今年7月,湖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公開透露:“去年湖北有3.5萬人被高校錄取,但沒有去報到。”
事實上,高校新生乃至研究生棄學現(xiàn)象,并非這兩年才出現(xiàn)。據(jù)記者了解,早在2004年,全國就有46萬人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選擇放棄,但這些“被棄”的高校主要集中在民辦、高職等院校以及極少量的二、三本類學校。
時至今日,由過去的二、三流大學和?菩律“棄學”,到國內一流重點大學、王牌專業(yè)的本科生乃至研究生“棄學”,這是一個讓人多少有點震動的信號。
學生有多種選擇的機會
武漢大學對今年63名棄學新生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回訪,并對這一現(xiàn)象的成因進行了探析。
武漢大學的探析結果顯示:“有10%的新生為已找到工作而選擇放棄;有30%因決定出國而放棄;有30%是嫌專業(yè)不理想擔心就業(yè)而未報到。”
“部分貧困學生可能會選擇放棄費用較高的名校而選擇能提供更多學費優(yōu)待的二、三類學校,更有甚者,可能會選擇有就業(yè)保障的訂單式教育的高職、中職學校就讀。”
“新生棄學,說到最后,就是學生行使了選擇學校的權利”,華中科技大學社科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會學研究者李先生說,“將獨木橋拆掉以后,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以前,只有學校挑學生,現(xiàn)在,學生也可以對學校說不,可以自由地選擇就讀或者棄讀。”
一位網(wǎng)友說:“在我看來,從法律層面考量,考生填報志愿,應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要約’;從這個角度講,我國高考錄取制度的程序設計中,至少應該增加考生的‘正式承諾’程序和期限。當考生不予‘承諾’時,及時讓后面的考生‘補缺’,最終減少落榜人數(shù),這樣既不會浪費學校招生指標,也不會影響后面考生的錄取機會,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各方利益,可謂一舉多得。”
華中師大高教所所長董澤芳教授認為,隨著高考和研考錄取率的進一步提高和考生選擇空間的增大,高校新生“棄學”的現(xiàn)象會越來越普遍,并已經(jīng)有了向重點高校和高學歷人群擴散的趨勢。雖然教育部門不能左右考生及家長的判斷和選擇,但可以設計嚴密合理的填報志愿制度,既不浪費學校的招生指標,也不影響后面考生的錄取機會。同時,考生在報考之前,也最好慎重考慮自己的追求和人生規(guī)劃,不要盲目跟風以免耽誤深造的時機。
觸動大學凈化學術環(huán)境
當然,另一種聲音也在傳遞,這些聲音是從那些落榜學生的口中傳來的。在某高職院校讀書的學生小陳對記者說:“一些大學新生棄學其實是對我們的不公平,他們的這種行為,剝奪了我們的權利。”
除了浪費社會資源的質疑外,研究生紛紛棄學所暴露的問題也引起人們的熱議。
武漢大學教科院院長程斯輝教授認為,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部分研究生因為找到了理想工作而棄學,折射出不少研究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
按理,既然想讀研究生,而且已經(jīng)如愿成了研究生,那就應該摒棄其他干擾,靜心治學,努力讓自己在學術專業(yè)方面有所成績,將來在學術研究領域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可以這么說,某個工作崗位少了這個為之棄學的研究生,其他人照樣能干,甚至可能干得更好;而這個專業(yè)少了這名研究生,很可能少了學術專業(yè)方面的突破機會。所以,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對高校的治學環(huán)境是極其不利的。
程斯輝指出,研究生棄學日多,也反映了高校部分研究生導師育人意識不強。很多研究生稱導師為“老板”,反映出不少導師像老板一樣忙著賺錢。如果導師是這樣的人格修養(yǎng)和學術水準,研究生的治學興趣自然無法被激發(fā)出來,甚至可能原本想成為研究生后好好鉆研學術的,但做了研究生后,卻不知道怎樣去研究。這樣,在工作與學業(yè)的天平上,自然更向現(xiàn)實傾斜了。專家指出,研究生棄學,是教育資源的浪費,而要消除這種現(xiàn)象,凈化學術環(huán)境恐怕是關鍵,因為在功利觀念影響下的學術環(huán)境中,師生們是很難完全靜得下心來治學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wǎng)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