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上下)(英漢對照)
- 所屬分類:
英漢對照
- 作者:
(俄羅斯)托爾斯泰 著,吳曉 編譯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zé)任公司
- ISBN:9787546358468
- 出版日期:2011-10-1
-
原價:
¥89.80元
現(xiàn)價:¥42.80元
-
本書信息由合作網(wǎng)站提供,請前往以下網(wǎng)站購買: 京東商城
當(dāng)當(dāng)網(wǎng)
圖書簡介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羅斯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主要作品之一。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冷漠和弗龍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臥軌自殺、陳尸車站的下場。莊園主菜溫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nóng)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xí)氣而貉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都小說深受我國讀者喜愛,它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本書是世界經(jīng)典名著之一。女主人公安娜是個帶有個性解放色彩的貴族婦女,她不滿封建婚姻,憎恨虛偽冷酷、自私自利的丈夫卡列寧,不顧上流社會的非難和攻擊,自由大膽地愛上了青年軍官弗龍斯基,后來終被遺棄,她悲痛欲絕,臥軌自殺。
目錄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于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xué),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 年退學(xué)回故鄉(xiāng)在自己領(lǐng)地上作改革農(nóng)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zhàn)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后在其巨著《戰(zhàn)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zhàn)爭場面打下基礎(chǔ)。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xué)界,其成名作:自傳體小說童年》(1855)、《少年》(1857),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tài)度,“道德自我修養(yǎng)”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從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義貴族立場主張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莊園試驗失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