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3年7月30日,報名第一天,李強就到實習車間跟電焊專業(yè)講師石峰學習焊條的夾持方法。
編者按:人生在世,總會出現(xiàn)那么幾次反轉,通向未來的路徑也因此改變,尤其是處在媒體的聚光燈下,成為輿論焦點之后。而這又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他們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了?心路歷程又是怎樣的?齊魯壹點即日起推出“回望那年那人”系列報道,回顧過去、注目現(xiàn)在,為您呈現(xiàn)曾經被齊魯晚報重點報道的人物。
一邊是文學碩士的文憑,一邊是技師學校的電焊專業(yè),2013年的一個決定,讓這兩條看似平行的“學業(yè)線”相交了。“就業(yè)就好像面子與里子,當里子戰(zhàn)勝了面子,就業(yè)前景就豁然開朗。放下包袱學技術,回頭看,我不后悔。”如今,拿起焊槍的文學碩士李強成了山東技師學院電氣工程系的一名專職教師。
干過記者、當過秘書、做過裝修,用李強自己的話說,他骨子里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28日,瘦瘦高高的李強騎著摩托車從課堂匆匆趕來。初次見面,已經接受過上百家媒體采訪的他笑著說,自己只不過是學了個手藝,沒啥!
不過,拿著文學碩士文憑到技;貭t的決定還是讓李強的履歷顯得與眾不同。20年前,與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的高考生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希望家中獨子李強能通過高等教育出人頭地。
2000年,從濱州學院中文系畢業(yè)的李強順利進入一家中學教學。“當時沒有編制,只是代課老師,一個月工資也就五六百元。”這份工作,李強干了兩年。不甘寂寞的他選擇考研,于是,青島大學文學院成了李強的第二段大學校園經歷。在這里,李強結識了人生路上的導師徐鵬緒教授,也正是有了徐教授的牽線搭橋,李強才選擇學習電焊專業(yè)。
從專科生直接闊步成為研究生,鍍金成功的李強卻沒能享受到碩士學位帶來的魔力。“2008年,研究生畢業(yè)的時候,學歷沒有讓我成為企業(yè)爭搶的‘香餑餑’,找工作仍然很難,甚至有些同學根本找不到工作。”無奈之下,李強在青島一家私企做起了文秘的工作。
讀研三年、工作十年,大學畢業(yè)后,李強折騰了整整13個年頭。“2013年做私企行政的時候,工資收入能領到4000元左右,但我還想再好一點。”事實上,在從事辦公室工作之余,喜歡動手的李強學會了房屋裝修,甚至連辦公設備的維修也是信手拈來。
2013年7月30日,這個日期深深地印在李強的腦海里。在徐鵬緒的推薦下,李強做了一個在外人和家人看來都難以接受的決定:去萊蕪技師學院學電焊,一切從零開始。“過了自己這一關,剩下就沒什么了。”李強說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在技校學的都是很實用的知識,學了就能用。當時,本報曾給予報道,而李強也成了全國輿論的焦點。
承受壓力大,泡在車間拼命練
骨子里的不安分或許從小就在李強心里悸動著。
喜歡拆拆解解的李強小時候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破壞王”。“小到手表、電視機、收音機,大到澆地的柴油機,都沒能逃過我的手。當然,很多東西拆開之后再也沒裝回去,為此也沒少挨打。”但是,偶爾組裝成功讓李強嘗到了動手的甜頭,拆解之后的“零件世界”也讓他嘆為觀止。
“我不想在某個崗位上默默無聞,想有更好的發(fā)展,發(fā)展的支撐無疑是技術,是一門能讓自己立足的手藝。”在李強看來,文學碩士去當技工,最大的問題就是放不下研究生的包袱。
一時間,“文學碩士回爐學電焊”的消息把李強推上了風口浪尖。“說實話,當時身上的壓力很大。面對社會的關注和學校的期待,我很怕失敗。”李強從不避諱他心里的坎兒,“我的經歷真的沒什么可借鑒的,可之后很多本科生因為看了報道,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和我成了同學。”
這幾天,李強正忙活著帶學生準備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山東省選拔賽。實際上,在萊蕪技師學院學習期間,李強曾拿過選拔賽焊接組的一等獎。回憶起備賽的那一個月,李強記憶猶新,“太不容易了,真是沒命地練”。
“當時,我拿著學校焊接車間的鑰匙,從早晨6點練到次日凌晨3點,一蹲就是一天。兩個教練陪著我練習,訓練時用的焊條也數(shù)不清了。晚上睡覺的時候,膝蓋和小腿甚至都沒有知覺了。”憑著“千萬別拿自己當人”的信念,僅學習一年,李強就奪得了一等獎。拿到獎杯的那一刻,李強沒忍住淚水,哭了起來。
從參賽選手到指導老師,李強的身份實現(xiàn)華麗轉變。他說,當初自己沒有退路,如今也是,我將傾盡自己的所學,帶好所有學生。
焊接課堂上講賣油翁的故事,有“文學味兒”
去年,李強考入山東技師學院電氣工程系,成了一名教焊接理論和實操的專職教師。
學了兩年電焊,為何沒去工廠找份焊工的活計?“上學時,在大連造船廠和一家汽車廠實習,太辛苦了。一條20米的焊縫,拖著焊槍一蹲就是一天,中間不能停,一旦出現(xiàn)接頭就會不牢固。”雖然從事電焊月收入能近萬,但在李強看來,身體有點吃不消。
除了高強度的工作,李強選擇從教也有自己的想法。“即便你渾身是鐵,又能打幾顆釘?能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教給學生,一代一代傳下去,很有成就感。”現(xiàn)在李強每個月拿著幾千塊錢的收入,不及焊工掙得多,卻收獲著成就感。
與李強的交流中,仍然能感受到他身上文學浸潤的影子。與其他老師不同,李強的課堂多了些許的“文學味兒”。
“我經常在課堂上引經據典,焊接的理論知識也可以有文藝氣息。比如,我常給學生講歐陽修《歸田路·賣油翁》的故事,熟能生巧。學習焊接也是一樣,只要堅持長期摸索,不斷完善,就能練出過硬的本領。”
在“95后”學生眼里,“強哥”是享受課堂的老師,也是一起學習的哥們兒。
一周20節(jié)課,帶150名學生,李強的工作安排得很充實。時間就像海綿,擠擠總會有的,更何況是李強這樣的工作狂。這不,一個出書的計劃正在李強的心中萌芽。如今,這萌芽的夢想已經快開花了。
“今年,我計劃出版一本焊接文獻學書籍,現(xiàn)在已經寫了35萬字了。上大學時,就對古籍整理和古典文獻感興趣。實際上,焊接這門學問越學越多,根本學不完。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無論是技工院校的學生,還是材料學方面的研究人員,都能找到一本實用的集大成書籍。”把文獻學和焊接結合起來,李強努力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xiàn)實。
說起自己的這本書,李強打開了話匣子。“這本書不是簡單地匯總目前關于焊接的文獻,更多的是在整理的基礎上進行評價,能站在制高點上與國際焊接技術接軌。”
對于未來,李強沒有奢望,他只是想在三尺講臺上把焊接的知識播撒給一茬又一茬的學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