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生藥學碩士點設有生藥質量控制與品質評價研究、藥用植物栽培與資源研究二個研究方向,研究生導師7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1名,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
一.生藥質量控制與品質評價研究
生藥的品種和質量是提高臨床療效、加速中藥走向世界的關鍵。該方向緊緊圍繞生藥質量控制與品質評價進行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年來,本研究方向在繼承祖國醫(yī)藥學經驗的基礎上,利用生藥學、細胞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藥理學、中藥化學等現(xiàn)代自然科學技術和方法,檢測和篩選優(yōu)質中藥材種質資源,探討優(yōu)質中藥材形成的遺傳規(guī)律及其生態(tài)因子的關系;研究中藥質量控制的現(xiàn)代原理、方法和指標;研究中藥品種、活性成分、“道地”藥材與中藥質量的關系,進一步探討生藥質量控制的原理、方法和評價指標。注重分子生物學技術在該學科的應用。深入進行道地藥材指紋圖譜研究;細胞培養(yǎng)與活性成分研究;品種優(yōu)化與基因轉移研究;以及生藥質量控制新技術、新方法與檢測指標的研究等,使生藥的質量控制與品質評價達到一個新水平。在此基礎上,科學地制定中藥及中成藥的質量標準,建立中藥材品質鑒定的分子標記,優(yōu)選出質量好、療效高的中藥材種質資源,為適應中藥材規(guī)范化生產的需要,提高和量化中藥質量,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中藥質量控制標準,為加速中藥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保障。
本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石俊英教授(博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率先利用凝膠電泳技術進行中藥研究,依據中藥細胞中受遺傳基因控制的蛋白質分子為指標,從分子水平上探索和論證了中藥電泳鑒別的可行性,創(chuàng)立了“中藥電泳鑒別法”,填補了國內外該項研究的空白。十幾年來,本研究方向承擔廳級以上有關中藥質量控制方面的科研項目四十多項;主編高等中醫(yī)藥規(guī)劃教材五部,編寫科技著作十二部,發(fā)表研究論文三百多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項,省(部)級科技獎勵二十多項。其中“中藥電泳鑒別法及其在植物、動物類中藥的應用研究”、“凝膠電泳在中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研究”成果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先后獲得1995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推廣類)。該研究方向承擔的“中藥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研究”、“熒光光譜法鑒別中藥材研究”、“酸棗仁的品種整理與質量研究”、“中藥電泳鑒別指紋圖譜研究”、“中藥生物農藥的研究”等項目都獲得了省廳級科技進步獎,為中藥的質量評價提供了新技術、新方法、新內容。“中藥電泳鑒別法及其在植物、動物類中藥中的應用”項目已被國家科委列為國家級重點推廣項目,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列為技術推廣依托單位,在全國推廣應用。目前,該研究內容已收入1996年版、2002年版《中藥鑒定學》規(guī)劃教材內容,納入中藥專業(yè)研究生課程內容,標志著該研究方向在國內同類研究中已居領先水平。
目前,該研究方向正在深入研究生物技術在中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在中藥生物指紋圖譜(蛋白質電泳、同工酶分析、基因多態(tài)性指紋圖譜等)、化學成分指紋圖譜(高效液相、紫外、紅外指紋圖譜、高效毛細管電泳等)、中藥DNA分子標記、中藥藥效成分基因轉移、常用中藥種質資源基因庫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如對山東“道地”藥材和常用中藥進行了蛋白質組指紋圖譜分析;采用RAPD技術從分子水平上對山東道地藥材金銀花等進行了品種鑒定與評價,為金銀花的品種選育、質量評價提供了科學的檢測方法和指標;采用細胞融合與基因轉移技術,成功地將柴胡基因轉入胡蘿卜中,將西洋參基因轉移到蔬菜中等。這些工作為中藥的品種鑒別、種質資源篩選、優(yōu)良品種選育、藥材的質量控制方法與指標等提供了科學數據與借鑒。目前,本研究方向正在進行山東“道地”中藥材北沙參、金銀花、栝樓、丹參、白首烏、黃芩等不同品種的基因分析與指紋圖譜分析,為建立全國中藥材種質資源基因庫和生物指紋圖譜庫積累資料和數據。
該研究方向的特色是:在繼承祖國醫(yī)藥學的基礎上,采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方法,如細胞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藥理學、中藥化學等,探討中藥的產地、品種、活性成分、藥理作用與生藥質量的關系,
二.藥用植物栽培與資源研究
我國的藥用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并且應用歷史悠久,隨著世界范圍內的“回歸自然”之風的興起,天然藥物日益受到各個國家的關注,天然藥物的銷售量日益增加。但中醫(yī)藥在走向世界的歷程中卻舉步維艱,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藥的質量不穩(wěn)定和有害物質超標,藥材質量不穩(wěn)定,關鍵在于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和栽培措施不固定。要圓滿解決此問題,就必須控制藥材的種植區(qū)域、選育優(yōu)良品種、優(yōu)化栽培管理措施、合理采收與加工等。只有如此,才能使中醫(yī)藥真正走向世界。所以,開展藥用植物栽培與種質資源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藥材是用于治療疾病的特殊商品,要求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安全是指不含或少含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農藥殘留、重金屬、砷等)有效與質量可控是指含有的藥效成分必須達到一定的含量并具有科學、可控的質量標準。在所有藥材中,植物藥材占80%以上的比例。植物藥材中有害物質與藥效成分的合成與積累與藥用植物的種質、生長環(huán)境和栽培措施具有密切的關系,這是“道地”藥材形成并沿用的主要原因。藥用植物栽培與品種資源研究方向的特色就在于充分利用現(xiàn)代藥用植物栽培學、藥用植物生理學、藥用植物生物化學、藥用植物育種學等學科的方法與手段,探討藥用植物體內有害物質與藥效成分合成與積累規(guī)律及其與外界環(huán)境條件之間的關系,并采取適當有效的栽培生產措施進行人工控制,以保證所產藥材的安全與有效,促進我國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
該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張永清教授,在藥用植物栽培與資源研究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作了大量的工作,相繼完成了“金銀花等三種中藥材規(guī)范化種植研究“、“忍東體內綠原酸合成與累積規(guī)律的研究”、“金銀花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及其推廣應用研究”等課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編寫了《藥材種植實用技術》、 發(fā)表相關研究論文60余篇。該研究方向在藥用植物次生代謝方面的研究已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