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學科概況:
目前的中國古代史學科,在教學體系上由中國古代史、中國思想史、史學通論、中國史學史、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地理、考古學概論、歷史教學論等部分組成。有中國古代史學科博士點一個(1987年起開始招生),現(xiàn)有先秦史、秦漢史、明清史三個研究方向,每年招生5--6人;中國古代史學科碩士點一個(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招生),現(xiàn)有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唐宋史、明清史五個研究方向,每年招生20--22人人。
有教師16人,其中60歲以上2人,50--59歲2人,40--49歲8人,30--39歲2人,30歲以下2人。有博士學位的12人,碩士學位的2人,教授9人,副教授5人,助教2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0人。是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比較合理的教師隊伍。
中國古代史學科形成于東北師范大學建立之初,在20世紀50年代就以理論功底扎實、強調實證精神、注重文獻工夫見長,以研究力量雄厚、研究成果豐碩蜚聲國內史學界。在以李洵、陳連慶、徐喜臣、張亮采、趙儷生、吳楓等老一輩史學家的不懈努力下,在當時史學界關注的許多中國歷史重大問題,諸如中國古代的歷史分期與中國奴隸社會的特征問題、土地制度與農民起義問題、資本主義萌芽與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問題的研究中取得顯著成就。近年來,隨著教師隊伍的更新和歷史學研究的深入發(fā)展,研究方向也有所調整,在土地制度、宗法制度、禮樂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科舉制度、軍事制度及其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社會結構和社會控制、經濟關系和生產活動、君主專制和官僚政治、學術風氣和文化傳統(tǒng)的關系,以及中國歷史上的一些特殊問題,諸如文明起源問題、地域沖突問題、知識階層問題、民族關系問題、古文獻的整理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研究領域覆蓋中國古代史各個斷代,并對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與嬗變的各個層次包括地理環(huán)境、經濟形態(tài)、社會結構、政治體制、文化傳統(tǒng)的特征形成基本的認識。。出版了《中國古代史研究》、《井田制研究》、《漢代豪民研究》、《唐代禮制研究》、《科舉制度與公務員制度--中西官僚制度比較研究》、《南唐史》、《遼史簡編》、《西夏對外政策研究》、《明清社會經濟結構》、《明清北方市場研究》、《明太祖禮法之治研究》《明代士人生存狀態(tài)研究》、《滿族薩滿跳神研究》、《清代宮廷薩滿祭祀研究》、《清開國時期八旗研究(1583--1661)》、《明代士人生存狀態(tài)研究》、《十九世紀:今文經學與匡世救國思潮》、《明代北方的災荒與農業(yè)開發(fā)》等數(shù)十部專門性研究著作,以及《歷代食貨志》、《八旗通志》、《滿文老檔》等文獻整理著作。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以及其他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研究論文數(shù)百篇,有數(shù)十篇論文被《高校文科學報文摘》和中國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先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規(guī)劃項目5項、國家《清史》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4項、其他省部級項目7項、校內項目16項。
師資隊伍:
詹子慶 韓東育
王彥輝 王德忠
趙軼峰 劉曉東
羅冬陽 王景澤
董鐵松 武少民
趙玉田 謝乃和
韓賓娜 孫力楠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