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社會保障學專業(yè)
社會保障學科,是以研究社會保障理論和培養(yǎng)高素質社會保障專業(yè)人才為已任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自1983年成立起,就將社會保障作為重要的學科方向進行建設。1986年在勞動經濟學碩士點設置社會保險方向;1998年成為全國首批三所獲準設置社會保障碩士點的單位之一(同年未申報社會保障博士點);2003年組織申報社會保障博士點,以94.44%的高票獲得通過;2004年開始招收社會保障博士后。至此,不僅形成了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在內的完整的社會保障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而且成為全國最大的社會保障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基地和有國際影響的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研究中心。
本學位點在碩士層次設置了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保障基金、員工福利與企業(yè)年金等研究方向。它以國際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社會福利等專業(yè)為學科背景,突出中國社會保障及相關領域,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能夠從事社會保障管理、民政工作、社會保險業(yè)務經辦、員工福利管理等領域工作的人才為目標。
本學位點在博士層次設置了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中國社會保障、社會保險等方向,突出社會保障基礎理論研究和中國社會保障實際問題研究,主要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社會保障理論人才和管理人才為目標。
本學位點曾經擁有國內最早的一批從事社會保障研究的專家學者,如侯文若教授、孫光德教授等,F(xiàn)有在崗專職教師11人,其中在崗教授35人、副教授42人,講師4人。在崗教師中9人有博士學位,6人有海外留學經歷。上述教師均長期從事社會保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其中:鄭功成教授作為本學位點的學科帶頭人,是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也是北京市新世紀百人工程入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入選者;潘錦棠教授是社會保險和女性福利研究專家;仇雨臨教授是研究醫(yī)療保險和員工福利的知名學者。此外,本學科還聘請了德國馬普外國與國際社會法研究所所長貝克爾(UlrichBecker)教授、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TheStateUniversityofNewJersey)副校長埃德伍茲(RichardL.Edwards)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黃黎若蓮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鄭秉文研究員、王延中研究員等一批知名專家為本學科點的兼職教授,指導本專業(yè)研究生工作。
在專業(yè)建設方面,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社會保障系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是本學科建設的依托單位,負責組織本學科建設。同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還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項目建設單位。
由于本學位點在全國建設社會保障學科起步較早,不僅各個層次的教學方案較為完善并被兄弟院校吸收,而且在人才培養(yǎng)、教材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在教材建設方面,本學科于2000-2001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1世紀社會保障系列教材”,包括《社會保障概論》、《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障精算原理》等;2004年以來,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高等學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yè)核心課程系列教材”,包括《社會保障學》、《社會保險》、《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精算》、《勞動經濟學》、《勞動關系》、《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等多種;2009年,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社會保障與勞動案例系列叢書”,包括《醫(yī)療保障案例》、《工傷保險案例》、《養(yǎng)老保險案例》、《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案例》、《勞動爭議案例》等五種。本學科點的教師出版了大量的學術著作,主要有《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與評估》、《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fā)展戰(zhàn)略:理念、目標與行動方案》、《中國社會保障30年》、《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道路》、《中國的社會保障》、《中國社會保障論》、《中國救災保險通論》、《從企業(yè)保障到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社會保障國際比較》、《勞動與職業(yè)社會學》、《社會保障教程》、《加拿大社會保障及其對我國的啟示》、《經濟全球化、社會分層與社會保障》、《轉型期中國社會福利研究》、《社會救助研究》、《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公共養(yǎng)老金制度研究》、《中國公共養(yǎng)老保險制度宏觀經濟學分析》等;此外,還出版有多部社會保障譯著。本學科教師近年來還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社會學研究》、《人民日報》等重要報刊發(fā)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雜志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轉載。本學科教師先后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及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重點項目、民政部重點項目、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重點項目、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等多個中央部委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近20項,一般科研項目20多項,與美國、日本、德國、香港、臺灣等的合作項目10項。此外,還完成了多個重要的社會保障政策研究報告,多份政策研究報告被國務院、中央軍委及有關主管部委采納,一批論著獲得過多種省部級獎勵。本學位點于1996年開始創(chuàng)辦《社會保障制度》(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合辦),目前成為國內社會保障研究最重要的理論陣地。2004年創(chuàng)辦的社會保障理論刊物《社會保障研究》,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發(fā)表國內外社會保障學者最新研究成果,是中國社會保障理論研究園地和世界社會保障學術交流平臺。
在對外學術交流方面,一方面,本學科與國內各社會保障研究部門及政府部委等有廣泛而緊密的聯(lián)系,包括與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等多個中央主管部委保持著良好的溝通與合作關系。另一方面,本學位點同時開展積極的國際交流,所有教師全部到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地的高校及其他社會保障機構做過訪問學者或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多位研究生亦獲得了到國外進修進修及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交流機會。近年來,本學位點還負責組織召開了[社會保障國際論壇]、[中美社會福利體制:比較與創(chuàng)新]、[首屆中國社會救助研討會]、[東亞社會保障模式研究論壇]、[全球化下的勞工與社會保障]、[變革中的就業(yè)環(huán)境與社會保障]、[關注民生論壇]、[中國社會保障論壇]、[中德社會保障法制比較]、[中日社會保障改革及國際借鑒]、[中加社會保障比較]、[中美工傷保險評估會]等一系列重要的國際或國內學術會議,均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與社會影響。
本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去向主要是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部門、民政管理部門、教學科研單位、大型企業(yè)的社會保險業(yè)務經辦部門、保險公司,以及非政府組織和慈善公益團體等。
本學位點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社會保障理論研究;中國社會保障政策分析;中國勞動政策分析;勞動關系;福利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社會政策與公共政策;醫(yī)療保險研究;養(yǎng)老保險研究;社會保障管理;社會保障基金;社會福利研究;社會保障專題;商業(yè)保險專題;非營利組織管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