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國選材"到"為民量才":轉型中的高考公平問題研究 ..
- 所屬分類:
其他職業(yè)資..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日期:
-
原價:
¥65.00元
現價:¥0.00元
圖書簡介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詳情基本信息
書名:從'為國選材'到'為民量才':轉型中的高考公平問題研究
原價:65.00元
售價:48.8元,便宜16.2元,折扣75
作者:張和生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313081438
字數:
頁碼:38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從'為國選材'到'為民量才':轉型中的高考公平問題研究》講述了素有“舉國大考”之稱的高考在我國獨特的體制環(huán)境和文化語境中,已經成為一個超越教育、受社會密切關注的公共事務。尤其是高考公平問題成為我國轉型時期社會生活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涉及倫理、管理、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綜合性難題。
內容提要
《從'為國選材'到'為民量才':轉型中的高考公平問題研究》從社會轉型的宏觀視野和高考制度發(fā)展的內在邏輯上,把握高考的公平價值及其政策內涵;全面疏理當前我國高考公平問題的主要表現,并深入剖析其產生的內外根源和社會機理;厘清高考公平與效率的價值選擇,尋求新形勢下基于公平取向的高考改革原則與策略,構建高考公平性建設的體制框架和制度體系,探索促進高考公平的路徑與措施以及高考公平性評價體系的建構,等等。
目錄
導論一個超越教育的公共問題
第一章考試改變命運的歷史邏輯
第一節(jié)社會轉型與轉型中國
一、關于社會轉型
二、人類社會轉型:東西方文明演進的競跑史
三、中國百年轉型: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第二節(jié)社會變遷與考試制度的形成
一、考試的起源——人類社會腦體分工的產物
二、考試制度的發(fā)端——人才選拔方式的歷史性飛躍
三、考試制度的形成——古代政治體制演進的必然結果
第三節(jié)考試興廢與社會變革的關聯史
一、科舉制度的興盛與衰亡:封建帝制從鞏固到沒落
二、高考制度的廢除與恢復:當代中國“革命”和改革的突破口
第二章“舉國大考”的民本回歸
第一節(jié)教育本質問題的探討
一、“錢學森之問”的實質是教育本質問題
二、教育本質問題的歷史求索
三、重新定位教育:作為關乎國民幸福指數的公益事業(yè)
第二節(jié)轉型時期的教育訴求
一、社會轉型凸顯教育的矛盾和弊端:價值的激蕩與體制的碰撞
二、新時期呼喚教育新訴求:走向高質量、多樣化的公平教育
三、教育制度供給的現實需求:期盼“有制度”和“制度的公平”
第三節(jié)教育公平與高考制度轉型
一、社會公平、教育公平與考試公平
二、高考——作為程序正義的一種制度設計
三、以公平為基點的高考轉型——從“為國選材”到“為民量才”
第三章轉型的陣痛和代價
第一節(jié)高考公平問題的歷史觀照
一、古代科舉考試的公平問題
二、民國時期學校考試的公平問題
第二節(jié)高考公平問題的現實觀察
一、競爭機會分配的區(qū)域不公
二、競爭主體享有的權利不等
三、競爭過程出現的行為失范
四、競爭結果產生的差異失衡
第三節(jié)高考公平問題的轉型歸因
一、發(fā)展失衡:影響高考公平的物質根源
二、體制矛盾:影響高考公平的制度根源
三、價值異化:影響高考公平的文化根源
第四章公平與效率的價值抉擇
第一節(jié)高考公平與效率論爭的膠著
一、存廢之爭
二、統獨之爭
三、高考功能之爭
四、高考公平取向之爭
第二節(jié)高考改革價值取向的現實困惑
一、維護公眾利益與照顧特殊群體利益的矛盾
二、擴大自主與公正選才的矛盾
三、考測公正性與科學性的矛盾
四、多元化改革與加重學生負擔的矛盾
五、模式設計精細化與經濟有效的矛盾
第三節(jié)高考改革價值取向的應然追求
一、公平與效率的矛盾統一:高考改革的永恒主題和內在動力
二、從“至公”到“兼顧”:高考價值取向的階段性追求
三、公平與效率的理性把握:當前高考改革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
第五章以體制創(chuàng)新化解轉型之困
第六章高考公平指數的建構與測評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作者介紹
張和生,湖南常寧人,1974年生,中南大學管理學碩士、哲學博士生,現任湖南省教育考試院辦公室副主任。1992年7月參加工作,先后通過公開招考進入學校、基層教育行政部門、政府綜合部門、經濟管理部門和省級教育考試機構工作,從事相關政策研究與管理實踐近20年。共發(fā)表相關學術論文、調研報告30余篇,主持和參與國家、省級課題10余項,主要研究方向為行政倫理、公共政策、考試管理。
文摘
版權頁:
插圖:
在我國當代考試的發(fā)展中,“考能力”的觀念完成了由對科學知識的再認再現向對深層智力活動進行測量與評價的轉變,也使公平公正的理念在高考中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陀^地講,追求能力和綜合素質考查是當今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高考改革的總體趨勢。倡導高考以能力立意為取向,在實施中卻會出現不公正的情況。高考過強的能力要求(如研究性學習、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與文化資本有關。文化資本通常很難在正式的學校教育中取得,大多通過父母的較優(yōu)越的社會經濟教育背景所創(chuàng)造的家庭教育與資源來形成。這些能力充當文化再生產的工具,使得考生資本存量的家庭差距通過高考的不平等代代相傳。由于以能力考查為主導的試題更多側重于測試學生在課堂外、學校外之所知所獲,這使得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學生面臨著不平等的競爭狀態(tài)。這說明以能力為導向的高考命題對于不發(fā)達地區(qū)和家庭出身不好的考生處境不利,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考試公正的基本精神。
從有關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來看,部分省區(qū)將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綜合實踐等納入高考的測試范圍內,這種考慮最大的優(yōu)點是考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取向和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我國東部及沿海地區(qū)比中西部地區(qū)擁有更多教育資源和文化資源,基礎教育設施及教育資源也差異明顯,命題的城市價值趨向是新課程高考的一個隱形問題,由此帶來新的高考區(qū)域不公問題。高考內容改革是體現綜合素質為主還是顧及公正問題,往往是擺在高考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因此,要尊重我國國情,不能一味地以發(fā)達地區(qū)的情況作為設計和編制高考方案和內容的標準,當然也不能以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現狀來為依據,而是綜合考慮群體的多樣性、差異性盡量縮小差距,使高考方案和內容的設計更加公正。
四、多元化改革與加重學生負擔的矛盾
現在,在教育改革中存在一個最大的誤區(qū),就是以為通過高考改革就能奇跡般地解決“應試教育”帶來的各種問題,只要推行多次考試、多元化評價,就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引導中學推行素質教育。序言
暫時沒有內容
目錄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基本信息
書名:從'為國選材'到'為民量才':轉型中的高考公平問題研究
原價:65.00元
售價:48.8元,便宜16.2元,折扣75
作者:張和生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313081438
字數:
頁碼:38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從'為國選材'到'為民量才':轉型中的高考公平問題研究》講述了素有“舉國大考”之稱的高考在我國獨特的體制環(huán)境和文化語境中,已經成為一個超越教育、受社會密切關注的公共事務。尤其是高考公平問題成為我國轉型時期社會生活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涉及倫理、管理、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綜合性難題。
內容提要
《從'為國選材'到'為民量才':轉型中的高考公平問題研究》從社會轉型的宏觀視野和高考制度發(fā)展的內在邏輯上,把握高考的公平價值及其政策內涵;全面疏理當前我國高考公平問題的主要表現,并深入剖析其產生的內外根源和社會機理;厘清高考公平與效率的價值選擇,尋求新形勢下基于公平取向的高考改革原則與策略,構建高考公平性建設的體制框架和制度體系,探索促進高考公平的路徑與措施以及高考公平性評價體系的建構,等等。
目錄
導論一個超越教育的公共問題
第一章考試改變命運的歷史邏輯
第一節(jié)社會轉型與轉型中國
一、關于社會轉型
二、人類社會轉型:東西方文明演進的競跑史
三、中國百年轉型: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第二節(jié)社會變遷與考試制度的形成
一、考試的起源——人類社會腦體分工的產物
二、考試制度的發(fā)端——人才選拔方式的歷史性飛躍
三、考試制度的形成——古代政治體制演進的必然結果
第三節(jié)考試興廢與社會變革的關聯史
一、科舉制度的興盛與衰亡:封建帝制從鞏固到沒落
二、高考制度的廢除與恢復:當代中國“革命”和改革的突破口
第二章“舉國大考”的民本回歸
第一節(jié)教育本質問題的探討
一、“錢學森之問”的實質是教育本質問題
二、教育本質問題的歷史求索
三、重新定位教育:作為關乎國民幸福指數的公益事業(yè)
第二節(jié)轉型時期的教育訴求
一、社會轉型凸顯教育的矛盾和弊端:價值的激蕩與體制的碰撞
二、新時期呼喚教育新訴求:走向高質量、多樣化的公平教育
三、教育制度供給的現實需求:期盼“有制度”和“制度的公平”
第三節(jié)教育公平與高考制度轉型
一、社會公平、教育公平與考試公平
二、高考——作為程序正義的一種制度設計
三、以公平為基點的高考轉型——從“為國選材”到“為民量才”
第三章轉型的陣痛和代價
第一節(jié)高考公平問題的歷史觀照
一、古代科舉考試的公平問題
二、民國時期學校考試的公平問題
第二節(jié)高考公平問題的現實觀察
一、競爭機會分配的區(qū)域不公
二、競爭主體享有的權利不等
三、競爭過程出現的行為失范
四、競爭結果產生的差異失衡
第三節(jié)高考公平問題的轉型歸因
一、發(fā)展失衡:影響高考公平的物質根源
二、體制矛盾:影響高考公平的制度根源
三、價值異化:影響高考公平的文化根源
第四章公平與效率的價值抉擇
第一節(jié)高考公平與效率論爭的膠著
一、存廢之爭
二、統獨之爭
三、高考功能之爭
四、高考公平取向之爭
第二節(jié)高考改革價值取向的現實困惑
一、維護公眾利益與照顧特殊群體利益的矛盾
二、擴大自主與公正選才的矛盾
三、考測公正性與科學性的矛盾
四、多元化改革與加重學生負擔的矛盾
五、模式設計精細化與經濟有效的矛盾
第三節(jié)高考改革價值取向的應然追求
一、公平與效率的矛盾統一:高考改革的永恒主題和內在動力
二、從“至公”到“兼顧”:高考價值取向的階段性追求
三、公平與效率的理性把握:當前高考改革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
第五章以體制創(chuàng)新化解轉型之困
第六章高考公平指數的建構與測評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章考試改變命運的歷史邏輯
第一節(jié)社會轉型與轉型中國
一、關于社會轉型
二、人類社會轉型:東西方文明演進的競跑史
三、中國百年轉型: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第二節(jié)社會變遷與考試制度的形成
一、考試的起源——人類社會腦體分工的產物
二、考試制度的發(fā)端——人才選拔方式的歷史性飛躍
三、考試制度的形成——古代政治體制演進的必然結果
第三節(jié)考試興廢與社會變革的關聯史
一、科舉制度的興盛與衰亡:封建帝制從鞏固到沒落
二、高考制度的廢除與恢復:當代中國“革命”和改革的突破口
第二章“舉國大考”的民本回歸
第一節(jié)教育本質問題的探討
一、“錢學森之問”的實質是教育本質問題
二、教育本質問題的歷史求索
三、重新定位教育:作為關乎國民幸福指數的公益事業(yè)
第二節(jié)轉型時期的教育訴求
一、社會轉型凸顯教育的矛盾和弊端:價值的激蕩與體制的碰撞
二、新時期呼喚教育新訴求:走向高質量、多樣化的公平教育
三、教育制度供給的現實需求:期盼“有制度”和“制度的公平”
第三節(jié)教育公平與高考制度轉型
一、社會公平、教育公平與考試公平
二、高考——作為程序正義的一種制度設計
三、以公平為基點的高考轉型——從“為國選材”到“為民量才”
第三章轉型的陣痛和代價
第一節(jié)高考公平問題的歷史觀照
一、古代科舉考試的公平問題
二、民國時期學校考試的公平問題
第二節(jié)高考公平問題的現實觀察
一、競爭機會分配的區(qū)域不公
二、競爭主體享有的權利不等
三、競爭過程出現的行為失范
四、競爭結果產生的差異失衡
第三節(jié)高考公平問題的轉型歸因
一、發(fā)展失衡:影響高考公平的物質根源
二、體制矛盾:影響高考公平的制度根源
三、價值異化:影響高考公平的文化根源
第四章公平與效率的價值抉擇
第一節(jié)高考公平與效率論爭的膠著
一、存廢之爭
二、統獨之爭
三、高考功能之爭
四、高考公平取向之爭
第二節(jié)高考改革價值取向的現實困惑
一、維護公眾利益與照顧特殊群體利益的矛盾
二、擴大自主與公正選才的矛盾
三、考測公正性與科學性的矛盾
四、多元化改革與加重學生負擔的矛盾
五、模式設計精細化與經濟有效的矛盾
第三節(jié)高考改革價值取向的應然追求
一、公平與效率的矛盾統一:高考改革的永恒主題和內在動力
二、從“至公”到“兼顧”:高考價值取向的階段性追求
三、公平與效率的理性把握:當前高考改革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
第五章以體制創(chuàng)新化解轉型之困
第六章高考公平指數的建構與測評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作者介紹
張和生,湖南常寧人,1974年生,中南大學管理學碩士、哲學博士生,現任湖南省教育考試院辦公室副主任。1992年7月參加工作,先后通過公開招考進入學校、基層教育行政部門、政府綜合部門、經濟管理部門和省級教育考試機構工作,從事相關政策研究與管理實踐近20年。共發(fā)表相關學術論文、調研報告30余篇,主持和參與國家、省級課題10余項,主要研究方向為行政倫理、公共政策、考試管理。
文摘
版權頁:
插圖:
在我國當代考試的發(fā)展中,“考能力”的觀念完成了由對科學知識的再認再現向對深層智力活動進行測量與評價的轉變,也使公平公正的理念在高考中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陀^地講,追求能力和綜合素質考查是當今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高考改革的總體趨勢。倡導高考以能力立意為取向,在實施中卻會出現不公正的情況。高考過強的能力要求(如研究性學習、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與文化資本有關。文化資本通常很難在正式的學校教育中取得,大多通過父母的較優(yōu)越的社會經濟教育背景所創(chuàng)造的家庭教育與資源來形成。這些能力充當文化再生產的工具,使得考生資本存量的家庭差距通過高考的不平等代代相傳。由于以能力考查為主導的試題更多側重于測試學生在課堂外、學校外之所知所獲,這使得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學生面臨著不平等的競爭狀態(tài)。這說明以能力為導向的高考命題對于不發(fā)達地區(qū)和家庭出身不好的考生處境不利,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考試公正的基本精神。
從有關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來看,部分省區(qū)將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綜合實踐等納入高考的測試范圍內,這種考慮最大的優(yōu)點是考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取向和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我國東部及沿海地區(qū)比中西部地區(qū)擁有更多教育資源和文化資源,基礎教育設施及教育資源也差異明顯,命題的城市價值趨向是新課程高考的一個隱形問題,由此帶來新的高考區(qū)域不公問題。高考內容改革是體現綜合素質為主還是顧及公正問題,往往是擺在高考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因此,要尊重我國國情,不能一味地以發(fā)達地區(qū)的情況作為設計和編制高考方案和內容的標準,當然也不能以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現狀來為依據,而是綜合考慮群體的多樣性、差異性盡量縮小差距,使高考方案和內容的設計更加公正。
四、多元化改革與加重學生負擔的矛盾
現在,在教育改革中存在一個最大的誤區(qū),就是以為通過高考改革就能奇跡般地解決“應試教育”帶來的各種問題,只要推行多次考試、多元化評價,就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引導中學推行素質教育。
插圖:
在我國當代考試的發(fā)展中,“考能力”的觀念完成了由對科學知識的再認再現向對深層智力活動進行測量與評價的轉變,也使公平公正的理念在高考中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陀^地講,追求能力和綜合素質考查是當今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高考改革的總體趨勢。倡導高考以能力立意為取向,在實施中卻會出現不公正的情況。高考過強的能力要求(如研究性學習、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與文化資本有關。文化資本通常很難在正式的學校教育中取得,大多通過父母的較優(yōu)越的社會經濟教育背景所創(chuàng)造的家庭教育與資源來形成。這些能力充當文化再生產的工具,使得考生資本存量的家庭差距通過高考的不平等代代相傳。由于以能力考查為主導的試題更多側重于測試學生在課堂外、學校外之所知所獲,這使得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學生面臨著不平等的競爭狀態(tài)。這說明以能力為導向的高考命題對于不發(fā)達地區(qū)和家庭出身不好的考生處境不利,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考試公正的基本精神。
從有關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來看,部分省區(qū)將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綜合實踐等納入高考的測試范圍內,這種考慮最大的優(yōu)點是考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取向和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我國東部及沿海地區(qū)比中西部地區(qū)擁有更多教育資源和文化資源,基礎教育設施及教育資源也差異明顯,命題的城市價值趨向是新課程高考的一個隱形問題,由此帶來新的高考區(qū)域不公問題。高考內容改革是體現綜合素質為主還是顧及公正問題,往往是擺在高考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因此,要尊重我國國情,不能一味地以發(fā)達地區(qū)的情況作為設計和編制高考方案和內容的標準,當然也不能以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現狀來為依據,而是綜合考慮群體的多樣性、差異性盡量縮小差距,使高考方案和內容的設計更加公正。
四、多元化改革與加重學生負擔的矛盾
現在,在教育改革中存在一個最大的誤區(qū),就是以為通過高考改革就能奇跡般地解決“應試教育”帶來的各種問題,只要推行多次考試、多元化評價,就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引導中學推行素質教育。
序言
暫時沒有內容
同類熱銷圖書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價格 | 購買 |
華圖版2012-2013廣東省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 | 《廣東省新..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52.00¥31.20 |
詳情 |
公共營養(yǎng)師(基礎知識) | 中國就業(yè)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48.00¥36.00 |
詳情 |
華圖版2013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專用系列教材:學科專業(yè)知識(.. | 《教師公開..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46.00¥28.10 |
詳情 |
教育學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考試用書(適用于中學教師資格申.. | 教育部人事..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 ¥10.00¥7.30 |
詳情 |
2012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指南 | 專利代理人.. | 知識產權出版社 | ¥120.00¥95.10 |
詳情 |
注冊化工工程師執(zhí)考公共基礎考試復習教程 | 《注冊化工.. | 天津大學出版社 | ¥99.00¥74.20 |
詳情 |
美容師(高級) | 中國就業(yè)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45.00¥37.30 |
詳情 |
美容師(中級) | 中國就業(yè)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9.00¥32.40 |
詳情 |
公共營養(yǎng)師(國家職業(yè)資格三級) | 中國就業(yè)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52.00¥40.00 |
詳情 |
華圖版2012-2013廣東省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 | 《廣東省新..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24.00¥15.60 |
詳情 |
注冊化工工程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專業(yè)基礎考試復習教程(第2版.. | 本書編委會.. | 天津大學出版社 | ¥68.00¥54.40 |
詳情 |
測繪綜合能力(注冊測繪師資格輔導教材) | 國家測繪地.. | 測繪出版社 | ¥75.00¥75.00 |
詳情 |
美容師(初級) | 中國就業(yè)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28.00¥23.20 |
詳情 |
公共營養(yǎng)師(國家職業(yè)資格四級) | 中國就業(yè)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43.00¥35.70 |
詳情 |
注冊環(huán)保工程師執(zhí)考公共基礎考試考試復習教程 | 《注冊環(huán)保.. | 天津大學出版社 | ¥99.00¥77.50 |
詳情 |
2013最新版 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專用系列教材:學科專業(yè)知識.. | 《教師公開..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46.00¥28.10 |
詳情 |
測繪案例分析(注冊測繪師資格輔導教材) | 國家測繪局.. | 測繪出版社 | ¥52.00¥52.00 |
詳情 |
注冊化工工程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專業(yè)考試·復習教程 | 天津大學化.. | 天津大學出版社 | ¥80.00¥64.00 |
詳情 |
采購師(基礎知識) | 中國就業(yè)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25.00¥20.00 |
詳情 |
專利法律知識分冊 | 何越峰 主.. | 知識產權出版社 | ¥86.00¥69.70 |
詳情 |
華圖版2013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專用系列教材:學科專業(yè)知識(.. | 《教師公開..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46.00¥26.90 |
詳情 |
華圖版2013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專用系列教材:學科專業(yè)知識(.. | 《教師公開..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46.00¥28.10 |
詳情 |
華圖版2013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專用系列教材:學科專業(yè)知識(.. | 《教師公開..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46.00¥28.10 |
詳情 |
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劉桂林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43.00¥34.40 |
詳情 |
華圖版2013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專用系列教材:學科專業(yè)知識(.. | 《教師公開..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46.00¥28.10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