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人格發(fā)展理論與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2
埃里克森受教于弗洛伊德,他同意弗洛伊德對人格結構作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劃分, 但他對自我的劃分不同于弗洛伊德,他并不主張把一切活動和人格發(fā)展的動力都歸結于 “性”的方面,而是強調社會文化背景的作用。
埃里克森既承認生物因素的影響,也重視社會因素(文化和社會)在心理發(fā)展中的作用。他認為在人格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我過程在個人及其周圍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起著主導和整合的作用。他認為,心理問題出現(xiàn)是因為個體需要與社會要求不一致或出現(xiàn)對立導致的。
(一)理論內容
(X:2007、2008、2014、2016)
以人格特征為標準把個體一生劃分為 8 個階段,同時指出了每一個階段的主要發(fā)展任務:
1. 嬰兒期(0-1.5 歲)
主要任務:滿足生理需要,發(fā)展信任感,克服懷疑感,體驗著希望的實現(xiàn)。在這一階段,親子關系(依戀)對兒童信任感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
2. 兒童早期(1.5-3 歲)
主要任務: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體驗著意志的實現(xiàn)。在這一階段,渴望探索新的世界,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對自主感的發(fā)展起著關鍵作用。
自主感主要是指能力方面,感受到自己對環(huán)境是有控制能力的。在這一階段,對兒
童的教養(yǎng)方式是創(chuàng)造安全環(huán)境,讓兒童進行自由探索。
3. 學前期或游戲期(3-6/7 歲)
主要任務: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體驗著目的的實現(xiàn)。在這一階段主導活動是游戲,并通過游戲和自居獲得性別角色,獲得責任感。
主動感包括兩個方面:“雄心”和責任感。兒童的主動感主要通過游戲來實現(xiàn)。這一階段是培養(yǎng)個體成就動機的關鍵時期。
4. 學齡期(6/7-12 歲)
主要任務: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體驗著能力的實現(xiàn)。這一階段,兒童開始學校學習和與同伴進行交往,同伴交往是這一時期的主導活動。
學齡期兒童的自我意識還未發(fā)展成熟,對自我的評價主要依賴于外界的評價,所以在這一階段盡量以表揚為主,避免批評,以防形成特質性自卑。
5. 青年期(12-18 歲)
主要任務: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亂,體驗著忠誠的實現(xiàn)。埃里克森提出了“合法延緩期”的概念,這一階段的主導活動也是學校學習和同伴交往。角色同一性是有關自我形象的一種組織,它包括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一貫經(jīng)驗和概念。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與職業(yè)的選擇、性別角色的形成、人生觀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如果個體在這一時期把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起來,他所想的和所做的與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
青春期,自我意識分化為現(xiàn)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現(xiàn)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成為個體心理發(fā)展的主要動力。
6. 成年早期(18-30 歲)
主要任務:獲得親密感,克服孤獨感,體驗著愛情的實現(xiàn)。埃里克森認為,發(fā)展親密關系對是否能滿意地進入社會有重要作用。發(fā)展較好表現(xiàn)為樂于與他人交往,感到和他人相處具有親密感。否則被排斥在周圍群體之外,疏離于社會而感到孤獨寂寞。
7. 成年中期(30-60 歲)
主要任務:獲得繁殖感,避免停滯感,體驗著關懷的實現(xiàn)。這一階段,主要是養(yǎng)育下一代;從事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創(chuàng)造新事物或思想。通過重要事件養(yǎng)育子女,發(fā)展較好能夠關愛家庭,支持下一代發(fā)展,富有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造力;否則,產生頹廢感,生活消極懈怠。
8. 老年期或成年晚期(60 歲至死亡)
主要任務:獲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厭倦感,體驗著智慧的實現(xiàn)。發(fā)展較好可產生
自我接受感和滿足感,安享晚年;否則,固著于成年往事,在絕望中度過余生。
(二)教育啟示
幫助學生適應勤奮和自卑危機。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總是在努力保持著積極的自我概念,認為自己是有能力有價值的個體。所有入學的兒童都相信自己能學會,他們滿心期望在學校里取得成功。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行為評價以及課堂組織的方法對兒童的自我概念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學校和教師可以向兒童提供他們參與社會所需的工具,設置有調整型的任務,同時給予一定的幫助,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從而幫助學生通過這一危機。
幫助學生適應同一性和角色混亂危機。教師在中學階段要積極幫助學生處理好角色混亂危機,順利獲得同一性,而其中關鍵的一點在于要以成人的方式來對待這個時期的青少年:不把他們當做“孩子”看待,予以充分的尊重,保證他們的自尊心,給以明確指示,讓青少年獨立完成任務,注意青少年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等。
二、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3
(X:2009)
(一)理論內容
科爾伯格采用兩難故事法(海因茲偷藥)來研究兒童道德的發(fā)展,提出了道德發(fā)展的三個水平六個階段:
水平一:前習俗水平(0-9 歲)
該水平的特點是:個體還沒有內在的道德標準,而是取決于外在的要求。他們把人物行為的具體結果及其與自身的利害關系作為道德判斷的基準。
階段 1:服從與懲罰定向:服從權威,逃避懲罰。
階段 2:天真的利己主義定向:以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來判斷行為的好壞。水平二:習俗水平(9-15 歲)
該水平的特點是:個體能按照家庭、集體或國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wǎng)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