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非教育部考試中心官方標準試題,僅供參考]
一、單項選擇題:1-45小題,每小題2分,共9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創(chuàng)立的教育學說是
A.實驗教育學 B.文化教育學
C.批判教育學 D.科學教育學
2.人的發(fā)展總是受到社會的制約,這意味著
A.教育要堅持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慮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確定不應從個人出發(fā)
D.教育要為社會生活做準備
3.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關鍵,教育是形成人力資本的重要力量。這一理論的主要缺陷是
A.忽視了教育的其他社會功能
B.有教育萬能論的傾向
C.忽視了勞動力市場中的其他篩選標準
D.夸大了教育對人力資本的作用
4.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
A.學會關心 B.學會生存 C.學會創(chuàng)造 D.學會交往
5.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本涵義是
A.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B.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C.人的獨立個性全面發(fā)展 D.人的身心全面發(fā)展
6.小明的爺爺當年就讀于半工半讀學校,半天讀書,半天勞動,既學到了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又掌握了勞動技能。他接受的教育屬于
A.正規(guī)教育 B.半正規(guī)教育
C.非正規(guī)教育 D.業(yè)余教育
7.18一19世紀的西歐,在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及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逐漸形成了帶有等級特權痕跡的雙軌學制。其“雙軌”是指
A.公立學校系統(tǒng)與私立學校系統(tǒng)
B.職業(yè)學校系統(tǒng)與普通學校系統(tǒng)
C.大學一中學系統(tǒng)與小學一初等職業(yè)學校系統(tǒng)
D.義務教育系統(tǒng)與非義務教育系統(tǒng)
8.班主任在與小明談話時說:“根據(jù)前段時間你的表現(xiàn),雖然學習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進學習方法,相信成績會不斷提高。”其中的評價屬于
A.配置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終結性評價 D.鑒定性評價
9.學科課程分科過細,偏重書本知識,同實際生活距離較遠,不能照顧到兒童的需要和興趣,難以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立足于克服這些缺陷的課程是
A.綜合課程 B.核心課程
C.選修課程 D.活動課程
10.發(fā)現(xiàn)并重視團體生活對個人道德思維方式深刻影響的德育模式是
A.集體教育模式 B.道德認知發(fā)展模式
C.社會學習模式 D.體諒模式
11.泰勒的課程編制原理主要強調
A.課程目標的主導作用 B.教師對課程的再開發(fā)
C.管理者對課程的監(jiān)控 D.學生對課程的評價
12.按照布盧姆目標分類學的基本要求,下列選項中,不宜作為教學目標的表述是
A.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B.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別事實與假設的能力
C.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特定信息檢驗假設一致性的能力
D.培養(yǎng)學生領會一個段落中各種觀念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能力
13.下列選項中,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明確規(guī)定的教師專業(yè)權利的是
A.指導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權利
B.對學校進行管理與領導的權利
C.選擇教材教法開展教學工作的權利
D.檢查與評價學生品行、學業(yè)、身體的權利
14.對于先秦儒家學者所概括出的五種人倫關系,董仲舒最為強調的三種是
A.君臣、父子、兄弟 B.君臣、父子、夫婦
C.君臣、父子、朋友 D.父子、兄弟、夫婦
15.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在學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設學,設立
A.玄儒文史四館 B.玄儒律算四館
C.文史律算四館 D.文史書算四館
16.“熙寧興學”之后,宋代太學中曾經普遍實施的一種將學生平時品行、學業(yè)表現(xiàn)與考試成績結合考察的教學評價和管理制度,稱為
A.“蘇湖教法” B.“三舍法”
C.“積分法” D.“六等黜陟法”
17.王守仁的修養(yǎng)方法強調“事上磨煉”,其所謂“事”是指
A.家事 B.農事 C.人事 D.心事
18.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清末“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A.廢除八股考試 B.頒布近代學制
C.設立京師大學堂 D.書院改學堂
19.在中國教育制度發(fā)展史上,中學階段最早兼顧升學和就業(yè)雙重需要的學制是
A.“癸卯學制” B.“壬子癸丑學制”
C.“壬戌學制” D.“戊辰學制”
20.蔡元培對大學精神的解釋是
A.“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B.“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C.“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
D.“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綱無羈絆之學府也”
21.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強化學校訓育,國民政府規(guī)定在中等以上學校中推行
A.專任制 B. 導生制
C.導師制 D.輔導制
22.立足于文化傳統(tǒng)來思考中國鄉(xiāng)村改造和鄉(xiāng)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晏陽初 B.梁漱溟
C.黃炎培 D.陶行知
23.在教育本質的問題上,楊賢江認為教育是
A.社會的經濟基礎 B.勞動力再生產手段
C.不偏不倚的公正事業(yè) D.觀念形態(tài)的勞動領域之一
24.在公元前8世紀以后出現(xiàn)于古印度的婆羅門學校中,教師被稱為
A.“拉比” B.“古儒”
C.“書吏” D.“校父”
25.在古希臘教育史上,首次將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四門課程(即“四藝”)列入教學科目的教育家是
A.畢達格拉斯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亞里士多德
26.赫爾巴特提出教學形式階段理論,認為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經歷的四個階段是
A.注意、期待、要求、行動 B.明了、聯(lián)合、系統(tǒng)、方法
C.注意、期待、相關、集中 D.明了、聯(lián)合、提示、鞏固
27.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法國大革命時期教育改革計劃所體現(xiàn)的教育觀念是
A.建立國家教育制度
B.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
C.教育內容的世俗化
D.教育實施的終身化
28.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一切兒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應該進學校”的歐洲近代教育家是
A.盧梭 B.夸美紐斯
C.烏申斯基 D.福祿培爾
29.1886年,日本明治政府頒布的《中學校令》中,將中學分為
A.職業(yè)中學和普通中學 B.私立中學和公立中學
C.文科中學和實科中學 D.尋常中學和高等中學
30.1944年,英國政府通過的決定戰(zhàn)后英國教育發(fā)展基本方針和政策的教育改革法案是
A.《巴特勒法案》 B.《巴爾福教育法》
C.《費舍教育法》 D.《福斯特教育法》
31.在進步教育運動中,美國教育家克伯屈的主要貢獻在于創(chuàng)立了
A.葛雷制 B.昆西教學法
C.道爾頓制 D.設計教學法
32.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在教學與發(fā)展實驗中,提出教學過程就是促進學生的
A.一般發(fā)展 B.特殊發(fā)展
C.全面發(fā)展 D.個性發(fā)展
33.在現(xiàn)代歐美教育思潮中,主張傳授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倡發(fā)現(xiàn)學習的是
A.改造主義教育 B.要素主義教育
C?永恒主義教育 D.結構主義教育
34.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學化”主張的學者是
A.裴斯泰洛齊 B.夸美紐斯
C.詹姆斯 D.赫爾巴特
35.若問小明“為什么偷東西是不對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會挨打”。據(jù)此可以判斷小明的道德認知發(fā)展處于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后習俗水平 D.準習俗水平
36.下列各種個別差異中,不屬于認知方式差異的是
A.場依存性與場獨立性 B.沖動型與沉思型
C.內控型與外控型 D.分析型與綜合型
37.下列術語中,含義不同于“認知結構”的是
A.統(tǒng)覺團 B.認知地圖
C.學科基本結構D.編碼系統(tǒng)
38.某生上課害怕被點名回答問題,當他發(fā)現(xiàn)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時,就不大可能被提問,于是后來就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出類似行為。從行為主義的觀點來看,這是由于該生曾受到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懲罰 D.塑造
39.主張“知識是外部現(xiàn)實在人腦中的表征”的學習理論派別是
A.社會建構主義 B.激進建構主義
C.皮亞杰理論 D.信息加工理論
40.在多次遇到眾鄰居家的狗之后,兒童形成了對“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體型特征、生活習性、典型行為等。兒童關于狗的知識的表征方式是
A.圖式 B.命題
C.表象 D.產生式
41.形式訓練說所涉及的遷移本質上是
A.水平遷移 B.垂直遷移
c.特殊遷移 D.一般遷移
42.學生在了解了長方形面積公式、三角形面積公式及面積的可加性原則后,生成了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按照加涅的學習分類標準,這種學習屬于
A.辨別學習 B.概念學習
C.規(guī)則學習 D.高級規(guī)則學習
43.“學會如何學習”的實質是
A.學會在適當條件下使用適當策略
B.掌握科學概念與原理
C.掌握大量言語信息
D.形成學習興趣
44.研究表明,專家棋手在掃視實戰(zhàn)棋局5秒之后,能準確再現(xiàn)20多個棋位,而新手僅能記住4到5個棋位。對于這一事實的合理解釋是
A.專家的觀察力敏銳
B.專家的記憶力敏捷
C.專家有較高的智力水平
D.專家貯存了大量有關棋局的知覺模式
45.一個經常違紀的學生被調到一個風氣良好的班級后,在周圍學生嚴格守紀行為的影響下,其違紀行為暫時很少表現(xiàn)出來。這體現(xiàn)了觀察學習的
A.習得效應 B.情緒喚起效應
C.抑制效應 D.反應促進效應
二、辨析題:46-48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要求判斷正誤并著重闡明理由。
46.人是教育的產物。
47.學校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思維和問題解決一般方法的訓練上,而不應放在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上。
48.在教育研究中,樣本容量越大越好。
三、簡答題:49~53小題,每小題15分,共75分。
49.簡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基本主張。
50.簡述教育的個體個性化功能。
51.簡述墨家教育的特色。
52.簡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科學教育運動發(fā)展的主要表現(xiàn)。
53.列舉教育研究資料定量分析中數(shù)據(jù)描述的三種量數(shù)并簡要解釋其含義。
四、分析論述題:54-56小題,每小題30分,共90分。
54.評析下述案例中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師生關系。
某班有個名叫張亮的9歲小男孩,患有輕度小兒麻痹癥,是全班捉
弄的對象。他松不開夾克衫拉鏈,課間休息在操場上做游戲動作不協(xié)調,諸如此類的事情常使他遭到同學的取笑。每當張亮遭到嘲笑和捉弄,就會非常傷心,甚至上課時也會哭泣。
有一天,張亮沒來上學。班主任華老師抓住這個機會,要求全班學生討論一下班級里存在的這個嚴重問題。學生們聽到老師說這是一個“問題”時,都感到十分驚訝,但他們還是圍在一起展開了討論。
華老師解釋說:“有的人得過某些病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樣行動自如。我不知道,如果你們自己做不了一些事情,還被其他小朋友取笑,你們會是什么樣子?”
教室里一片安靜。華老師說話的語氣不慍不火,充滿了關愛。
有個女孩開始說話了:“小明和小剛取笑張亮的時候,我感到非常難過。”
小明馬上應道:“我不是想傷害他呀。”
討論繼續(xù)進行著,幾乎每個學生都發(fā)了言。有些學生站在張亮的立場上看問題。冬冬說:“如果有人那樣取笑我,我會很生氣,很難過。”麗麗提出了“公平”問題:“那不公平--就像我們做游戲時那樣,故意跑得那么快,而張亮沒有辦法跑快,我們是在作弊。”
這是一場充滿感情的討論,但華老師沒有作任何總結就結束了。第二天,張亮回到學校,有好幾個學生主動上前幫他拉夾克拉鏈。課間休息時,張亮和大家玩游戲,竟然贏了三回。日子一天天過去,取笑人的現(xiàn)象再沒有發(fā)生。
55.試比較14-15世紀意大利人文主義教育與北歐人文主義教育的異同。
56.本題為必選題,請在I、Ⅱ兩道試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只按第1道題的成績計入總分。
1.閱讀下述案例,請分別用3種學習動機理論,對小明厭學、棄學的行為作出解釋。
小明在初中學習階段,成績一直居于班級前列。中考時發(fā)揮得不太理想,考分比重點高中錄取分數(shù)線低5分。父母設法讓小明進入一所市重點高中就讀。進入高中學習的頭幾個月,小明心想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鉚足了勁,刻苦學習,成績也一直居于班級平均線以上?墒堑谝粚W期末的兩次年級統(tǒng)考中,小明成績的總分排名卻落到班級第37名。寒假中小明有休息,希望通過加班加點復習,迎頭趕上。但第二學期開學后的幾次測驗中,小明的成績一直沒有起色,上課的時候,老師也很少讓他回答問題。特別是數(shù)學成績經常在班級倒數(shù)十名的圈子里徘徊。小明開始懷疑自己頭腦是不是缺乏數(shù)學細胞。原來語文一直是小明的優(yōu)勢學科,現(xiàn)在也開始明顯退步。自此以后,小明就提不起精神,不想看書。有時放學回家連書包也不動。近來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上學了。父母對小明也批評過,也罵過,都無效果。
Ⅱ.分析下述研究設計,按要求回答問題。
一項名為“高中數(shù)學自學輔導實驗”的研究,選擇了某重點中學的高一(3)班為實驗班,高一(6)班為控制班,兩班教材相同,教師水平相當。在實驗班采用學生自學后嘗試自己解題、討論釋疑、教師點撥等教學方式,并規(guī)定教師一節(jié)課上的講解和講述不得超過10分
鐘;在控制班則采用教師講授、學生練習鞏固的方法。實驗周期為一個學年,根據(jù)實驗前后兩班數(shù)學測試成績的差異比較,判斷自學輔導有無效果。
(1)請寫出該實驗設計類型的名稱和格式。
(2)該實驗控制無關變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該實驗設計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有哪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