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里的老北京/老北京系列叢書 楊舒 著作 ..
- 所屬分類:
中等職業(yè)教..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547110928
- 出版日期:
-
原價:
¥27.00元
現(xiàn)價:¥0.00元
-
本書信息由合作網(wǎng)站提供,請前往以下網(wǎng)站購買: 京東商城
當(dāng)當(dāng)網(wǎng)
圖書簡介
品牌:圖書詳情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zhǔn) 商品名稱: 地名里的老北京/老北京系列叢書 作者: 楊舒 著作 市場價: 27元 文軒網(wǎng)價: 20元【74折】 ISBN號: 9787547110928 出版社: 星球地圖出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zhǔn)) 裝幀:平裝 開本: 語種:中文 出版時間:2013-09-01 版次:1 頁數(shù): 印刷時間:2013-01-01 印次:1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老北京,她的每一個地名都有一個故事,每一次地名的變遷又會引入另外的傳說。這個地名,這些故事,加起來就構(gòu)成了這一地的歷史,把這些歷史稍加梳理,老北京的輪廓就漸漸清晰了。
到過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車多人多“墳”也多,一下火車出西站,就是繁華的公主墳。公主墳,一個簡單的地名,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種種疑問:這么繁華的地方怎么會是墳地?埋在這里的公主究竟是誰?這是什么時候的事?這之前發(fā)生過什么?這之后又發(fā)生過什么……除公主墳外,還有很多“墳”,八王墳、景王墳、索家墳……并且這些“墳地”無不是眼下北京的繁華所在。這些“墳”的背后又會有哪些故事?它們之間有哪些淵源?
時光荏苒,老北京已然成為歷史,而老北京地名承載著的老北京文化卻越發(fā)豐滿,細(xì)細(xì)把玩它們,那些漸行漸遠(yuǎn)的舊時風(fēng)物,仿佛還在身邊,從未遠(yuǎn)去。置身其中,親近歷史,感受那種深遠(yuǎn)綿長的文化氛圍,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
《地名里的老北京》通過對老北京一個個地名的講述,幫助讀者了解地名背后所發(fā)生的鮮為人知的故事。以此掀開歷史的一角,讓大家看到歲月沉淀下來的五彩斑斕!兜孛锏睦媳本吠ㄟ^對歷史的管窺,讓逝去的記憶復(fù)活,讓曾經(jīng)的風(fēng)景重現(xiàn)。本書由楊舒編著。
目錄 開篇:北京的起源與變遷
第一章 朝堂坐真龍,京城臥土龍――北京地名中的“龍”
龍頭井街――倒影引起的誤會
龍須溝――隆禧溝中龍的傳說
龍背村――因地勢而得名
青龍橋――乾隆在此留御筆
龍王廟――供奉龍王不祈雨
龍道、金河、六郎莊――被真龍?zhí)熳痈倪^的地名
第二章 上風(fēng)上水,古城古韻――北京地名中的“水”
什剎海――活財神跺腳成海
積水潭――神石砸出來的漕運(yùn)碼頭
蕭太后河――唯一一條以人名命名的運(yùn)河
第三章 承載歷史,走過光陰――北京地名中的“橋”
天橋――天子祭天*橋
八里橋――壯士飲恨的古戰(zhàn)場
萬寧橋――比北京城歷史更悠久的橋
銀錠橋――什剎海的點(diǎn)睛之筆
高梁橋――建城英雄的紀(jì)念碑
北新橋――橋舊之時就是老龍出海之日
朝宗橋――五百年前的樣板工程
第四章 歷史風(fēng)流數(shù)不盡――北京地名中有趣的胡同街巷
煙袋斜街――幾步明清歲月長
帽兒胡同――百年歷史,曲徑藏幽
黃化門街――皇帝劃的一扇門
干面胡同――盡顯北京人的幽默
東堂子胡同――五四運(yùn)動的見證者
磚塔胡同――北京胡同的“根”
南鑼鼓巷――元大都里坊聚集區(qū)
中關(guān)村――竟然與太監(jiān)有關(guān)
第五章 時間把荒涼變成繁華――老北京地名中的“墳”
八王墳――空留往事不見墳
公主墳――這里有大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嗎
索家墳――豈余荒冢哀后人
景王墳――荒唐王爺?shù)奶訅?br />第六章 紅塵一夢盡滄桑――老北京地名中的“寺”
賢良寺――秋風(fēng)落葉孤臣淚
廣濟(jì)寺――天下第一剎
妙應(yīng)寺――“金城”、“玉塔”名動京師
隆福寺――興衰都緣一場火
第七章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老北京地名中的“市”
菜市口――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
珠市口――老北京的“分水嶺”
大柵欄――明清時期的CBD
錢市胡同――中國最早的金融交易所
馬甸――掛馬頭賣羊肉
參考文獻(xiàn)
精彩內(nèi)容 北京有著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
一提起北京,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把它和南京聯(lián)系在一起。在大家的印象中,北京是相對于南京而言的,但事實并不是這樣,之所以有南北二京,這完全是歷史的巧合。而更加鮮為人知的是,北京也曾經(jīng)被稱為“南京”。
詳考北京不同時期的名稱,大致有二十多個,“南京”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
據(jù)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jì),周武王克商以后,把“薊”封給了帝堯,把“燕”封給了召公爽,薊和燕這兩個國家邊境相連,都城相距也不遠(yuǎn)。
“薊”就在現(xiàn)在的廣安門一帶;而“燕”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房山區(qū)琉璃河董家林村附近。這兩個相鄰的國家戰(zhàn)事不斷,后來,燕國兼并了薊,并且把國都也遷到了那里,這就是后來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燕國的都城“薊城”,薊城一直被看作是北京的前身。
從成為燕都后,歷經(jīng)秦漢、跨越五代十國一直到唐宋,名稱也一變再變,在不同時期分別被冠以日下、春明、幽州等稱謂。
北京被稱為“南京”,始于遼會同元年(公元938年)。
遼人也就是契丹人,他們是世代生活于遼河上游的一個游牧民族。公元
......
目錄
品牌:圖書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zhǔn) | |
商品名稱: | 地名里的老北京/老北京系列叢書 |
作者: | 楊舒 著作 |
市場價: | 27元 |
文軒網(wǎng)價: | 20元【74折】 |
ISBN號: | 9787547110928 |
出版社: | 星球地圖出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zhǔn)) | ||
裝幀:平裝 | 開本: | 語種:中文 |
出版時間:2013-09-01 | 版次:1 | 頁數(shù): |
印刷時間:2013-01-01 | 印次:1 | 字?jǐn)?shù): |
內(nèi)容簡介 | |
老北京,她的每一個地名都有一個故事,每一次地名的變遷又會引入另外的傳說。這個地名,這些故事,加起來就構(gòu)成了這一地的歷史,把這些歷史稍加梳理,老北京的輪廓就漸漸清晰了。 到過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車多人多“墳”也多,一下火車出西站,就是繁華的公主墳。公主墳,一個簡單的地名,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種種疑問:這么繁華的地方怎么會是墳地?埋在這里的公主究竟是誰?這是什么時候的事?這之前發(fā)生過什么?這之后又發(fā)生過什么……除公主墳外,還有很多“墳”,八王墳、景王墳、索家墳……并且這些“墳地”無不是眼下北京的繁華所在。這些“墳”的背后又會有哪些故事?它們之間有哪些淵源? 時光荏苒,老北京已然成為歷史,而老北京地名承載著的老北京文化卻越發(fā)豐滿,細(xì)細(xì)把玩它們,那些漸行漸遠(yuǎn)的舊時風(fēng)物,仿佛還在身邊,從未遠(yuǎn)去。置身其中,親近歷史,感受那種深遠(yuǎn)綿長的文化氛圍,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 《地名里的老北京》通過對老北京一個個地名的講述,幫助讀者了解地名背后所發(fā)生的鮮為人知的故事。以此掀開歷史的一角,讓大家看到歲月沉淀下來的五彩斑斕!兜孛锏睦媳本吠ㄟ^對歷史的管窺,讓逝去的記憶復(fù)活,讓曾經(jīng)的風(fēng)景重現(xiàn)。本書由楊舒編著。 |
目錄 | |
開篇:北京的起源與變遷 第一章 朝堂坐真龍,京城臥土龍――北京地名中的“龍” 龍頭井街――倒影引起的誤會 龍須溝――隆禧溝中龍的傳說 龍背村――因地勢而得名 青龍橋――乾隆在此留御筆 龍王廟――供奉龍王不祈雨 龍道、金河、六郎莊――被真龍?zhí)熳痈倪^的地名 第二章 上風(fēng)上水,古城古韻――北京地名中的“水” 什剎海――活財神跺腳成海 積水潭――神石砸出來的漕運(yùn)碼頭 蕭太后河――唯一一條以人名命名的運(yùn)河 第三章 承載歷史,走過光陰――北京地名中的“橋” 天橋――天子祭天*橋 八里橋――壯士飲恨的古戰(zhàn)場 萬寧橋――比北京城歷史更悠久的橋 銀錠橋――什剎海的點(diǎn)睛之筆 高梁橋――建城英雄的紀(jì)念碑 北新橋――橋舊之時就是老龍出海之日 朝宗橋――五百年前的樣板工程 第四章 歷史風(fēng)流數(shù)不盡――北京地名中有趣的胡同街巷 煙袋斜街――幾步明清歲月長 帽兒胡同――百年歷史,曲徑藏幽 黃化門街――皇帝劃的一扇門 干面胡同――盡顯北京人的幽默 東堂子胡同――五四運(yùn)動的見證者 磚塔胡同――北京胡同的“根” 南鑼鼓巷――元大都里坊聚集區(qū) 中關(guān)村――竟然與太監(jiān)有關(guān) 第五章 時間把荒涼變成繁華――老北京地名中的“墳” 八王墳――空留往事不見墳 公主墳――這里有大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嗎 索家墳――豈余荒冢哀后人 景王墳――荒唐王爺?shù)奶訅?br />第六章 紅塵一夢盡滄桑――老北京地名中的“寺” 賢良寺――秋風(fēng)落葉孤臣淚 廣濟(jì)寺――天下第一剎 妙應(yīng)寺――“金城”、“玉塔”名動京師 隆福寺――興衰都緣一場火 第七章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老北京地名中的“市” 菜市口――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 珠市口――老北京的“分水嶺” 大柵欄――明清時期的CBD 錢市胡同――中國最早的金融交易所 馬甸――掛馬頭賣羊肉 參考文獻(xiàn) |
精彩內(nèi)容 | |
北京有著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 一提起北京,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把它和南京聯(lián)系在一起。在大家的印象中,北京是相對于南京而言的,但事實并不是這樣,之所以有南北二京,這完全是歷史的巧合。而更加鮮為人知的是,北京也曾經(jīng)被稱為“南京”。 詳考北京不同時期的名稱,大致有二十多個,“南京”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 據(jù)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jì),周武王克商以后,把“薊”封給了帝堯,把“燕”封給了召公爽,薊和燕這兩個國家邊境相連,都城相距也不遠(yuǎn)。 “薊”就在現(xiàn)在的廣安門一帶;而“燕”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房山區(qū)琉璃河董家林村附近。這兩個相鄰的國家戰(zhàn)事不斷,后來,燕國兼并了薊,并且把國都也遷到了那里,這就是后來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燕國的都城“薊城”,薊城一直被看作是北京的前身。 從成為燕都后,歷經(jīng)秦漢、跨越五代十國一直到唐宋,名稱也一變再變,在不同時期分別被冠以日下、春明、幽州等稱謂。 北京被稱為“南京”,始于遼會同元年(公元938年)。 遼人也就是契丹人,他們是世代生活于遼河上游的一個游牧民族。公元 ...... |